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的话,才一说完,魏征立马就全力反对说到。满朝文武,也就只有魏征这个怪胎敢如此毫不留情的顶撞李世民了。常常顶撞得李世民是下不了台,回到宫中怒火冲天,甚至好几次都想弄死魏征。
“是啊,陛下,按照眼前朝廷的财力,确实还没法做到一步到位。不过,正如陛下所说,这是上天厚待我大唐,给大唐千载难逢之机。而且,这也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之事。微臣觉得,可以循序渐进,徐徐而图之。”
魏征话一说完,房玄龄立马也走出来,对李世民说到。只不过,这房玄龄说话就要让人舒服多了了。
“是啊,陛下,此事不必cao之过急,有个三年五载,无论如何也能完成此千古伟业了。”
“请陛下三思啊”
………。。
毫无疑问,李世民的这个惊天之想,立马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要是以往,李世民非得气炸了不可。不过,今天他却一点不生气,想当初,他同样是以这些理由反驳李峰的,谁知道反而被李峰鄙视了一顿,然后给他出了一堆绝妙的主意。
今天,他就是故意没说如何cao作的,为的就是也让这些朝臣见识一下,他这个皇帝的厉害。虽然,这些都是李峰曾经说的,可是李世民却丝毫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的样子。
“呵呵,给位爱卿请先起来,朕很欣慰,真的很欣慰啊。有各位爱卿,如此忠心耿耿的为朝廷着想,为江山社稷着想,何愁大唐不能兴盛,何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啊。特别是魏爱卿,能够直言不讳的劝诫,让朕感动啊。”
“不过呢,还请众位爱卿容朕把话说完。其实呢,众位爱卿所担忧的那些事情,都是十分的有道理的,朕之前也都想过了。不过呢,朕这里又有了一些主意。想让众位爱卿帮朕好好参祥一下。朕是这么想的……。。”
随后,李世民便把李峰曾经对他说的那些话,经过组织整理之后,绘声绘se的,慢慢给众人解说起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琢磨,他是觉得李峰的办法,那是绝对可行的,还真如李峰所说,cao作得好,朝廷还真就一分钱都不用花。
一说起这个事情来,李世民心中又是万分可惜起来。这段时间,他也一直琢磨,怎么样才能让李峰这头又懒又倔的驴,出来帮着他干活。可是,想了好多天,他就是没辙。
诱惑,人家不吃这一套,当官,算了吧,人家王爷都不想回来当呢。钱,那也算了,二锅头那样的宝贝工艺,人家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直接丢出来了。那么就美女,好像对方也没这个嗜好。总之,难办啊。
诱惑不成,那就威逼呗,这个想法一出现,立马就被李世民否定了。往往只有对方威逼他的份,要是对方泛起脾气来,他可吃不消。
不过,就这样放任李峰在那小山村悠闲自在,李世民又觉得万分可惜。
李峰当初那番话,能把他这个皇didu说得哑口无言。更何况,是他这个皇帝,把那番话加工了一番,然后说给群臣听呢。
要是让李峰在这,肯定会毫不客气的送给李世民两个字,无耻。李峰盗版剽窃一下千年的东西,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看看人家李老二,哎,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就得扔啊。人家天生就是干这一行的料。
………………………………
第188章 计划议定(四更)
在一阵赞叹之声中,再也没有人反对这件事情了。李世民虽然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不过,看到众人终于不再反对,而是全力支持的时候,他还是重重的松了一口气。事情到此,也就算完成大半了。
他当然知道,不是没有人相反对,毕竟任何东西,都会牵扯到一些人的利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只不过,大chao流如此,那些人也就销声匿迹了。况且,如此事情,谁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唱反调呢。
不过,事情到此还没有完呢。不仅如此,接下来的事情,才是李世民最头疼的。那就是,到底由谁来主持cao办这件事情。
让天下之人都能读书,这是何等功绩就不用多说了。李世民作为皇帝,当然无论何事,这头功必须算到他头上的。可是,除了他外,凡是参与参与此事之人,同样是功勋卓众啊。等到办完此事,少不得要一阵封赏。
而其中,最为耀眼的,毫无疑问就是这主事之人。就算是记史书,也少不得要把这主事之人记上一笔。当然,这是后世之功,与现在没什么关系。可是,就是论当前的好处,那就是数不胜数。
事成之后,朝廷封赏这就不说了。光是办了这样一件造福天下之事,就能博得滔天名望,得到无数读书人的感恩。这些读书人是什么,那可是今后的朝廷栋梁,这该是一个多大的善缘啊。
李世民亲自办理,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一是他根本没这么多的经历,顾不过来。而且,如此作为,还有吃独食的嫌疑。他吃了菜,总不能连汤也一起喝了吧。再说了,是不是他亲自办理的,已经无关紧要了。反正这件事情是在他统治期间,圆满完成的,就已经足够了的。
如此旷世奇功之事,他当然不可能让给外人来做,一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更重要的是,他可不想养虎为患。为君之道,最注重的就是平衡。要是某个臣子一家独大,怎么说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威胁。
因此,这件事情,当然就只能交由他的儿子来主持了。本来,这件事情,最好的人选,就是太子了。一来名正言顺,而来,也让他身上多一点光环,多一些支持,到时候,继承皇位也就能够更顺畅了。
可是,这太子实在是太不争气了,常常让李世民失望透顶。别的事情还好说,要是如此重要的事情,给他搞砸了,这可就不是李世民所能接受的了。
剩下的皇子,年纪合适的,就只有蜀王李恪,越王李泰,还有燕王李佑了。李佑当然是被李世民直接排除在外了,这是一个更加不靠谱的主。交给他来办,还不如直接不办来得好呢。
至于李恪和李泰,倒是都能胜任这个活。可是,两个儿子都能行,又让李世民为难了。给谁不给谁,都要让另一个心生不满和怨恨,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况且,两个人都是那种才华横溢之辈,李世民也不好选择。
更何况,要是让他们其中一个来办理此事的话,太子那边又该怎么办。事成之后,名声大噪,更是会造成一种对太子威逼之势。难不成到时候让李世民废掉太子,或者让他们来场龙虎斗,或者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
“陛下,此事过于重大,不知道接下来的事情,如何安排,臣请陛下明示。”
李世民说完之后,众人便是一阵沉默。这一次的事情,所涉及的事情实在是过于严重,因此,没人愿意开口。别人可以不开口,可是孔颖达却是不能不开口。毕竟,他作为国子祭酒,掌管着全国教育之责。这件事情,无论怎样,都和他息息相关。
而这件事情,要是没有一个明断,没有一个主持之人的话,什么事情都没法展开。这事情对于孔颖达来说,那是越早办理越好。作为一个以文化传播者,他当然希望,读书人越多越好了。
不过,他也不是那种毫无见识的书呆子,心里虽然激动,虽然着急,但是,也知道此事事关重大,根本就不是他一个国子祭酒能够负责得了的。这其中牵扯到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他都没有像先前一样,直接推荐人,而是把这个问题交由皇帝自己定夺。
反正这件事情,只要能够尽快实施就行了,别的事情,就不是他能管的,也不是他所改管的了。
“各位爱卿,你们觉得此事,该由何人负责,方才最好呢。”
虽然烦恼,可是问题终究还是要解决的,最重要的是孔颖达已经提出来了,怎么的也得说说了。因此,李世民便立马对着群臣问到。可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听到任何人发表意见,让李世民更是十分恼火。心中暗骂这些人都是老狐狸。
“房爱卿,平时你主意最多,那就由你先说说吧。”
没人说话,李世民就只能直接点将了。而一下来,就直接点到了房玄龄了。
“启禀陛下,此时关乎到大唐社稷,更关乎到大唐未来国运,事关重大,因此,绝对不能有任何差池。事情如此重大,因此,臣觉得,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分量之人前来主持,方能圆满的完成此事。因而,臣以为,最好是能从陛下之皇子中,挑选出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