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哉大明-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白说了吗,铁匠还有不会打造修理农具的?”有人不禁嗤之以鼻。

    “再猜猜?”那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依然兴味不减。

    “箭矢和……兵器?”刀枪剑戟什么的,肯定需要更精湛的打造技艺。从周围大家的反应看,这个刘敏政似乎比普通的铁匠有着更为高精的技艺。

    “不对,你往想象不到的地方去猜,”有人禁不住出口提醒。

    “那……还真不好猜了,”除了农具和兵器,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铁匠还能有什么用场,总不会是手工打造劳斯莱斯吧!

    “告诉你吧,是……绣花针,怎么样,没想到吧?若是不告诉你,恐怕猜一年你也猜不到……”还是那个十七八的年轻小伙子,忍不住出口相告。他的语气里,似乎也为刘敏政的独特技艺感到与有荣焉。

    “绣花针?!真的吗?还真是不易猜到,”看着刘敏政那五大三粗的身板,头大脖子粗的、标准的伙夫面相,皇帝陛下一时无语。就是再转上多少个念头,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将这个猛张飞似的大汉,与那种在小姑娘手上穿来穿去的、纤小的绣花针产生联想。

    “嘿嘿嘿,”刘敏政只是傻笑,可并不否认,显然这也是他自己颇为得意的地方。

    “真是没想到,你看你那手,手指头都快与棒槌相仿佛了,还能拿的了绣花针吗?”

    “还别说,就是他打造的绣花针,好多婆姨都觉得就是好使,”

    “那怎么着?别看咱的手模样不济,”刘敏政举起自己的手掌,五根圆滚滚的手指像小棒槌那样张开着,在众人面前晃来晃去,“打造绣花针可是咱们的绝活,不过……咱的手艺还是差点儿,照我师兄可是差着不少,”

    “你还有师兄?你师兄是谁啊?”皇帝陛下禁不住也凑趣了下。

    “我师兄叫刘宗敏,那手艺真是没得说……我二人合作,针鼻儿非得他弄不可,我弄的就不行,不是歪了就是小了,让人看着就别扭,嘿嘿嘿,”

    “你不知道,这二人虽然是师兄弟,可若是站到一块儿,那就跟亲兄弟俩一样一样的,”

    “要不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个师傅门,”

    “有这么一说?”

    “当然了,我不是刚刚说过嘛,”

    “好吗,没你这么说的,不过这两师兄弟倒是般配,”

    “那可不,简直就是张飞遇李逵……黑对黑,哈哈哈,”

    若不是众人只顾他们之间笑闹不已,他们肯定就会发现,刚刚还谈笑自如的年轻人,此时已经被“刘宗敏”这个名字惊得有些目瞪口呆。

    。。。
………………………………

第125章 搂草逮到一只兔子3

    刘宗敏这个人……真的无需赘言了。

    但凡是看过、甚至听说过一些明末历史人,想必也都对他非常熟悉了。

    反正,一言以蔽之,刘宗敏在明末那场大****中的地位,应该是仅次于那个叫做“自成”的姓李的驿卒的。

    虽然因为出自皇帝陛下的某些特殊的原因,刘宗敏的生命轨迹肯定要发生一些改变。可谁也不敢保证世界就永保和平。因此,皇帝陛下无论如何也不能对刘宗敏这个人漠然视之。

    因为还有很多很多要事得与徐光启商议,也有很多很多的人员已经约在西安府见面,因此皇帝陛下一行本来打算巡视一下延安府的开荒事务之后,就一路向南,奔着西安府而去的。

    可是,既然无意中有了刘宗敏的消息,那说什么也要弄个水落石出才能罢休。

    好在此时的刘宗敏尚被蒙在鼓中,他应该对自己那“本来应该波澜壮阔”的生命轨迹一点儿预知或预感都没有,应该是尚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因此,以有心算无心,当然无往而不利。

    仅仅半天的工夫,刘敏政和刘宗敏这对师兄弟的情况,就摆在了皇帝陛下的面前。

    他们俩的祖辈都是陕西延安府的世袭匠户。在两人小的时候,就拜了同一个人为师,所以两人同样对锻制工艺颇有造诣。

    明代匠户大体可分为轮班、住坐两类,轮班工匠归工部主管,住坐工匠的情况比较复杂一些。

    首先,依照户籍的不同,住坐工匠可分民匠和军匠两类。住坐民匠的主管机关,主要是内府的内官监,但匠籍的经管和工匠的征调仍归工部;住坐军匠隶于军籍,属于都司卫所系统。

    两人都是住坐工匠,稍有区别的是,刘宗敏属于住坐军匠,而刘敏政却是属于住坐民匠。

    因为陕西的荒地都是多年未经耕作,因此坚硬异常。所以在开垦荒地的过程中,农具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官府为每处都配备了一些匠户,以为随时修补农具只用。

    住坐民匠刘敏政就是配备人员的其中之一。今天恰巧是轮到他将修好的农具送过来,然后准备再把刚刚损坏带回去修理。

    刘敏政这个匠户,平时是非常喜欢热闹的。今天他将修好的农具送到之后,看着大家在这里有说有笑的,就忍不住要参与一下,所以他就凑了过来。

    而那个住坐军匠刘宗敏此时却并不在延安府,也不在陕西,而是去了京城。

    前段时间,京城的兵部和工部联合下发了征召令,宣召手艺精湛的匠户至京城。朝廷给出的条件非常优渥,因此要求也就非常的高,除了手艺精湛,最好还能多少识一些字儿。

    刘宗敏主动应招,已于一个月之前奔赴了京城。

    刘敏政不识字儿,因此没有应招。

    因为兵部和工部的征召令中言明,为了避免滥竽充数者混杂其间,所应招的匠户需要试用之后,才能确定是否留用。因此此次刘宗敏是只身一人赶赴京城,其家小仍然留在了陕西延安府。

    皇帝陛下获悉之后,内心的紧张缓解了很多。刚刚听闻刘宗敏这个名字时的那种被击中的感觉,也随之解消了大半。

    在他的意识里,只要没有与那个姓李的驿卒搅合到一块儿,只要脱离了陕西这个是非之地,刘宗敏的能量,以及对大明王朝的威胁,似乎就降低了好几个等级。

    况且随着陕西的赈灾渐次展开,整个社会的民情也安稳了很多,那种一触即发的情势大为缓解,相信即便李驿卒和刘工匠依然在陕西,应该再也不会闯出泼天般的祸事了。

    但是,这也只是依照常理而得出的结论。

    而世事本就无常,又岂能都会按照常理而行。

    皇帝陛下令张玉在陕西公干的锦衣卫中,挑选了一名谨慎干练的锦衣卫百户,令他先行赶回京城。传令兵部和工部,务必先将住坐军匠刘宗敏留在京城,把他与陕西这块热土隔绝了再说。

    然后,皇帝陛下又亲自对这名锦衣卫百户说,此后他也留在京城,暗中密切关注刘宗敏,但只要他不触犯大明律法,不杀人越货,或者没有试图强行离开京城,大可任其自行其是。

    至于这个住坐民匠刘敏政,经过了解,发现他的手艺也的确堪称精湛,因此皇帝陛下也萌发了收纳之心。

    派人侧面询问了一下刘敏政的意思,问他是否愿意像刘宗敏那样赴京城。刘敏政很是意外,可他也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因为师兄弟刘宗敏应招赴京城的时候,刘敏政可是听说了,若是能够留在京城,那享受的待遇可着实提高不少。至于由民籍转入军籍涉及到的身份的降低,也因为厚实的待遇而被忽略了。

    刘敏政对刘宗敏的手艺非常自信,对自己也是信心满满。若是能够被朝廷选用,那也是对自己手艺的认可,自然也是无比荣耀之事,对此他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

    经过锦衣卫一番详查,上朔刘敏政八辈儿都未发现异端,都是正正经经的匠户,他自己也是清白之身,没有任何污点。因此,皇帝陛下就打算把刘敏政带在身边。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皇帝陛下有一件极秘密的事情要委托刘敏政办理。

    前世的时候,有段时间他们那个小城很是风靡了一阵子瑞士军刀。在那段时间,几乎所有的半大小子都以拥有那么一套家什为荣。甭管是从正规商店高价买的,还是央求别人从大城市捎回的,甚至是从地摊儿上淘换来的,总之,没人都要揣着那么一件。

    他算不上军迷,本身也不爱好军械,那时的年龄也已经超出了跟屁虫的行列,因此他只是在别人炫耀时,看到过,也把玩过,当然看过玩过之后就抛诸脑后了,根本没有细心地拆解过,因此对其内部构造就根本毫无印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