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侵崞浯剩坏谩肮嗣家濉卑愕囟猿枷隆敖饣蟆币环貌缓茫崭铡俺ね颈枷换髦械摹钡玫降摹胺质保苡锌赡鼙怀枷碌脑偃肺实贾隆扒辶恪保猩跽撸鱿帧案悍帧钡木娇鲆参纯芍
————
因为西山的土建还要有段时间才能完成,而为了以示与之前的那些**无能之辈不同,也为了显示重打锣鼓另开张的决心,孙元化和毕懋康也没有去军器局那些地方。
那些地方也不会就此荒废掉,以后还是会做为生产制造的场所只用。现在那些地方也正归置整理,很快就会做为培训匠户的场所。
好在信王府有的是空院子,稍微收拾一下,两人就带领着各自的手下进驻了。
最近多是准备章程规则以及划分工序等文字性的工作,因此两人也都窝在信王府的那个院子里,各自与一班手下整日磋商和研讨。
另外,还有一项比较紧迫的事情,也是需要尽快着手进行了。
经过前段时间的整顿,军器局和兵仗局已被整肃一新。那些极端**而又无能的分子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还是手中既没有多少权利,自己也没有多大胆量的人。他们多数是匠户出身,本来就是属于最底层,因此并非不可救药。
明代匠户分为住坐和轮班两种,轮班匠需定期前往指定地点服役,住坐匠除在固定地点应役外,尚需轮流承担繁重的解运任务。为了服役,匠户不得不定期前往政府指定的地区,参与区域性乃至跨区域的空间流动,在此过程中,他们的空间活动范围被大大拓宽了。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皇帝陛下的整顿措施,他们是非常欢迎的。
他们本来就是世袭匠户,一家老少可是都得依靠他的手艺混饭吃。此前的粗制滥造,他们是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如果可以提供一个让全家老小都能吃上好饭的机会,相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举双手赞成的。
从这些匠户中,挑选一些做事认真、手艺精良的人出来,首先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顺利通过的人,接下来就可以承担起培训剩余匠户的任务了。
。。。
………………………………
第92章 社会化小分工2
孙元化和毕懋康已经将制造每种物品的工序分解开来,每个工序也都制订了比较严格的规范。
匠户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和偏好,自由选择自己所要从事的工序。
但是,选择做出之后,也并非都能满足。因为还要从总体上进行调整,简单而又易于掌握的工序,肯定是大受欢迎,可那些复杂而又很难体现出效率的工序,也不能没有人去做。
其中的道理非常浅显,稍加解释,匠户们也都能够理解。
他们的心里都在期盼着,整顿培训结束之后,一切都恢复正常,自己好好做工,过年的时候娃儿们也能扯上件新衣裳穿,逢年过节的时候,也能切上几斤肉,全家老小也能吃上顿肉馅的饺子。人这一辈子,可不就图希个保暖吗。
这一切真能实现吗?
这一切还真能实现!
因为皇帝陛下亲自允诺,培训合格的匠户,在完成了规定的数额之后,多出来的朝廷给予一定的银钱赎买,而且是现钱,绝不拖欠。如果质量一直保持精良,每半年朝廷还要给予奖励。
其实这些承诺都是孙元化和毕懋康出面做出的,可匠户们却觉得没有皇帝陛下的支持,孙大人和毕大人的承诺根本不值一文,因此就把两人直接给忽略了。
不过,这点儿小事根本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他们最关心的就是……朝廷竟然还会赎买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
大明王朝的世袭匠户,其实是“役”的一种,他们上交的东西,可都是无偿的。
此前因为如果不给负责验收的吏胥塞上红包,即便你的东西多么精良,也会被做为次品被拒收。因此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就没有人去关心质量问题了。
现在竟然真有这样的事儿!
当然了,近期还是只有京城附近的匠户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其他地区就要稍微耐心等待一些时日了。不过,西山那个地方正在日夜加紧施工,落成之后肯定会大规模地吸纳更多手艺精良的匠户集中进行制造。
这只是皇帝陛下的初步打算,随着以后形势的发展,制造基地也绝对不会仅限于西山一处。
————
信王府的这处院子很是繁忙,进进出出的人员不断。
院门因为是新开,也没有修建什么门楼之类,仅是粉饰一新而已。
因为王嵪已经提前一步到达,并且知会了在门口侍立的两名锦衣卫,要他们无须大礼参拜。
可是,等皇帝陛下一行真的到来时,两名锦衣卫还是下意识地要跪倒扣头。
“站好!行注目礼即可。”王嵪在旁边赶紧轻声提醒两人。
这注目礼也是皇帝陛下刚刚提出的,并且嘱咐下去遵照执行。因为皇帝陛下最近频繁微行,为了避免惊动周围的人群,因此皇帝陛下下令,免去侍卫人等的大礼参拜,行以注目礼即可。
谕旨也是刚刚传递下去,大家都还不太习惯,所以皇帝陛下派王嵪提前一步,对门口的那两名担任侍卫的锦衣卫着重强调一下。
院子里有四间南屋,三间东屋,这些房屋的开间很大,其他只有原来用作堆放杂物的小些的房屋。
如果做为居家只用,这个院子还是非常宽敞的,可做为办公使用,就很显局促了。况且慢慢地还要有些家眷也要搬过来,到时更会拥挤不堪。
因此,皇帝陛下已经发下口谕,将与之相连的两个院子整治一份,也拨给他们使用。
因此,皇帝陛下一行进入院子,就看到有人在叮叮当当地凿墙,看样子是在开设相通的门。
孙元化和毕懋康等人已经接到通知,纷纷从屋内出来,跪在院子里行礼参拜。
除非在正式的场合,皇帝陛下本来不主张每次臣下见面时,都要大礼参拜。可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接受。好在这是在院子里,行人无从窥探,不虞引起周围人等的骚动,因此皇帝陛下也就任由他们了。
“免礼,众位爱卿免礼吧,”等众人起身之后,皇帝陛下又接着说道:“众位爱卿都去忙吧,朕只是过来随便看看,”
众人散去。
而即便皇帝陛下是真的随便过来看看,孙元化和毕懋康却不能就真的离开,二人是要陪着皇帝陛下的。
“孙爱卿,西山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在屋子里坐定之后,皇帝陛下问道。
这是间西屋,南屋和东屋都是通透的开间,因此用作了众人办公的场所。这间西屋也很大,可惜只有一间。皇帝陛下令他们将此收拾出来,以做会客只用,名字也就叫做了会客室。
孙元化和毕懋康都是身兼数职,平时都有很多的事务要处理,因此访客也就非常多。在院中立谈显然不太合适,而邀进屋内肯定也会影响被人。
会客室的设立给孙元化和毕懋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此处的利用率也是出奇的高,有时甚至还要排队等候一会儿,才能如愿进入室内详谈。
“屋舍的建造进度很快,估计再有一段时间,就可以完工不少了,很快就能住人了。至于其他那些……就要费些工夫了,这却是不能急的,”其他的那些包括很多内容,融化金属的炉具,铸造的模具等等都是相当复杂的,要求也是相当高,因此是不能急于求成的。
“那些都是要仔细建造的,朕交给你们,是很放心的,”把这些事情委托给孙元化和毕懋康,皇帝陛下肯定是放心的。可要说心里一点儿不惦记着,那可就属于言不由衷了。
要按皇帝陛下的想法,他恨不能天天盯在西山工地上,时刻督促着工程进展。即便不能如此,那也得至少三天就要去一趟,只要能够亲眼看一下,心里也会觉得非常踏实。
可皇帝陛下出行却不是那么随意的。就是在京城内的微行,还要至少四名锦衣卫绝顶高手随扈左右。如果要是出了京城,那还不得有大队人马随行。
不仅如此,如果皇帝陛下亲临,不要说事前的准备御驾的迎接,就是圣驾到达的当时,就得有多少人员都要回避,多少人员都要放下手里的事情,专门在皇帝陛下跟前听令。他的亲临,只能从精神方面给予大家鼓励,可实际上,皇帝陛下的每次亲临,都是对工程进度的阻碍,而不是促进。
因此,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