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吃着亏的。
明军的火力看似不是多么猛烈,甚至都有些稀稀拉拉,可他们的准头却是无比的精确,以至于躲在女墙后面的蒙古人弓箭手,只要稍微伸出头观察一下、或者想施射箭矢进行反击时刚刚露出手臂和肩膀,都有可能被对方发射的弹丸击中。
而若是将城头之上的蒙古人弓箭手压制住之后,明军或许就会逼近城墙。而他们也不会马上就越过护城河,更不会攀爬城墙,他们只是站在护城河的外沿,专门挑选了一些臂力奇大之人,大力向城墙之上或是城内投掷一些易燃之物。而若是此时城头之上的蒙古人弓箭手想对护城河外沿的明军进行反击时,后面明军的火铳又会再次响起。
总之,明军就是这样,四面城墙都是基本如此,几乎每天都是采取如此的进攻模式,出场的时间、地点、人物基本上都是一成不变,而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尾也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若是有人做战地日记的话,恐怕要乏味单调的很了,因为只有第一天有些比较详细的内容,后面的每一天,几乎都可以用“同上”两个字来代替。
而就是这样,每天也都有三五百不等的蒙古人伤亡。
虽然每天的蒙古人伤亡数量不是很多,对于城内数万蒙古人来说,三五百之数似乎无足轻重,对于一场战斗来说,也似乎根本不值一提,可****积累下来,也是一个非常令人胆寒的数字。 大哉大明
―――――――――――――――――――――――――――――――
第488章 皇太极的难言之隐2。。
………………………………
第489章 自回援
如今十多日过去,建昌城伤亡的蒙古人已经超过了五千。而其中绝大部分的伤亡,是由火铳造成的。
而且这还是后来蒙古人学精了,在施射箭矢时,尽量不将身体暴露出来,在施射完毕之后,也马上隐下身体,若不然,他们的伤亡恐怕还要增多不少。
与其他的箭矢和刀枪造成的伤害不同,明军火铳的弹丸造成的伤,多半都是一个恐怖的血洞,若是刮擦而过,那也得带走一大块皮肉。
蒙古大夫对于这样的伤,基本上是无能为力。刀枪剑伤他们倒是见过不少,可这种伤之所以难以治疗,最关键是止不住血。因此,大多伤重不治的情况,都是因为血液流尽而亡。所以即便是受了伤,基本上也与战死没有多大的区别。
色楞一看,如此下去,再有个十数日,建昌城的蒙古男人恐怕都要死光光了。因此,他就不得不想想其他办法了。
他也曾偷偷派人,前往明军阵中试探对方的意图,若是可以的话,色楞也打算在其他方面付出一些代价,甚至是相当大的代价,甚至举城以降也不是不可以。
举城以降,虽然名义上不好听,可至少能够借此往来“磋商”的机会,双方消停几天,也是可以减少一些城内蒙古人的伤亡不是……
如今的蒙古人,早已不是几百年前那么的聛睨一切了,甚至也不如几十年之前,至少在关外可以唯我独尊的那种气势了。自从女真人崛起之后,蒙古人在关外的地位也是江河日下,想要保住独有的尊严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投靠后金女真人与投降明军,难道区别就那么的大吗?!反正目前最大的威胁是来自大明,那么就先度过眼前这一道难关,保住数万蒙古人的性命再说其他吧!
但是,色楞自以为已经做出相当大的让步了,可对于色楞做出的试探,明军的反应……就是没有什么反应,连色楞派去的人也都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就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这回事儿一样。
开始的时候,色楞还以为自己所派出的人谈判不成,又害怕回到建昌城被自己责罚,也或许发觉即使返回建昌城也没有生路,因此就借机跑掉了呢。
可如是者三次,色楞大起疑心,因此派出斥候窥探。斥候回来之后,将情况汇报给他,说他派去的人,都被明军悉数砍了脑袋……人家一点儿谈判的意思都没有极品全能学生。
色楞这才明白自己冤枉了手下之人,也明白了明军的真实意图。
他所明白的明军的真实意图,不是表面上的拒绝接受建昌城的投降,而是明军肯定还有更大的企图……明军不在意建昌城,不在意建昌城内蒙古人的死活,那么,除了建昌城蒙古人自己,别人还有没有在意的?!
于是,色楞感到明军所图乃大,他们是在隔着自己向什么人喊话,建昌城只不过是适逢其会、或者说足够倒霉,被大明当做一个“榜样”了。
而明军隔着自己喊话的那人,比起自己来,那可是不一般的存在。自己这区区数万的蒙古老弱,恐怕根本不会放到人家的眼里。
这一些事情,色楞在信中,有些是明白无误地告诉了苏布地,有些无法直言,只得隐晦地透露,有些更是连提都不敢提。
因此,苏布地接到叔父的信之后,就感到有些意外,因为在整封信里,色楞只是在讲述建昌城这几天发生的事情,也透露出了一些悲观的情绪,可直到信的最后,色楞都没有表现出与上封信里所显露的那种十万火急、一定要苏布地早日回援的话,也没有表露出任何的急切情绪。仿佛他在信上所说的根本于己无关,只是隔壁什么人家的事情。
在信的最后,色楞对苏布地说,若是皇太极尚未打定主意是否派兵一同回援建昌城的话,苏布地也不要有什么不满的情绪表露出来,更不要再次请求皇太极,只是表现的与以前一样即可。
色楞虽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可苏布地能够想象到叔父想要说的话:“建昌城已经不敢奢望能够解困了,反正咱们一族老少,能够死在一起,也是长生天的恩赐了!”
看完叔父的信,苏布地的心在流血。他能够从这封信里体会到叔父的真实的心情,就是绝望。而且在绝望之际,他也不想苏布地所率领的三千本族,与建昌城一同毁灭。
若是皇太极不加派其他兵力,与苏布地一起回援建昌城,就苏布地的三千余兵力,也只不过能够多维持十天半个月,不会从根本上扭转建昌城所面临的局势。
苏布地一直带领本族的战士,跟随女真人征战,因此女真人所面临的一些真实的情况,他也了解的比较真切。因此,他能够理解叔父色楞在信中透露出的意思。
他也能够比较清晰地意识到,大明王朝与后金正在较着劲儿,双方谁若是先退一步,那么接下来就会步步后退,或许从此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苏布地能够抱怨的,只是“若是自己没有跟随皇太极四处征战,或许大明王朝就不会找上建昌城的麻烦了!”
但是,理解归理解,可建昌城还是要回援的。因为建昌城属于他苏布地的,而他苏布地也是属于建昌城。
只不过在开始的时候,他还真的奢望皇太极能够调配一些人马,帮助解救建昌城之围,哪怕是其他几支蒙古人也行啊!
可是,要知道关于调动军队的事情,若是皇太极不主动提及,别的任何人都是不能首先提出来的。这可是大贝勒皇太极的专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觊觎,否则就会遭受灭顶之灾。
其他蒙古人中,虽然也有想助苏布地一臂之力的,可也是惮于皇太极的淫*威,不敢有所表示。
因此,叔父色楞的来信,让苏布地彻底放弃了奢望,他也感到没必要再等下去了,所以,看完信之后,苏布地就吩咐手下马上准备连夜开拔,他要率众返回建昌城,共赴“族难”。
至于皇太极那里,虽然事前不会通报,可在事后,在拔营而去之后,他还是留了一个人,等天光大亮之后,再去向皇太极汇报。
………………………………
第490章 西归
皇太极接到苏布地拔营西归之后,马上就大张旗鼓地带人亲自去追。`乐`文`小说`し
之所以说是大张旗鼓,不是因为皇太极带领的随从多,而是说他所造的声势足,几乎所有的后金营寨、尤其是那几个蒙古人的驻地更是弄得人人皆知。而他真正带领的亲随,却不足百人。
说实话,在正与之交战的朝鲜大地上,皇太极出行只带领百名亲随护卫,也的确冒了很大的风险了。
但是,皇太极到底是没有追上,这多少出乎他的意料。
追出百里之后,亲随护卫纷纷拦住了皇太极的坐骑,死命劝阻,不能再轻进了,因为此处已经脱离了后金大军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