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居民内迁了,后金也没有了在海边驻防的必要。而更合理的解释是,海岸线着实漫长,而且在他们眼里,绵延无际的海岸线都是一样,哪儿都是可以登录的地点,哪儿都需要设防,所以也就根本防不胜防,因此后金也就只好不设防,这样也能腾出更多的人手,南下去大明那边抢东西不是。
按照女真崛起以来的惯常做法和惯常思维,这种思想意识是其来有自。
若非大明王朝当今皇帝陛下的出牌方式和理念,更多的是来自数百年之后的思维和视角,后金的这种惯常做法和惯常思维,本来也不会为自己带来多么严重的危害。
若是历史按照以前的模式继续向前发展,一直到数百年之后,后金的这种惯常做法和惯常思维也没有改变多少,后来虽然迫于压力,沿海地区也添置了一些炮台,海里也多少漂了那么几只军舰,但因为莫气沉沉,无法挽回颓势,最后终于导致了丧权辱国的结局。
这么说吧,在沿岸地区,卢象晋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使用任何灯光之类的联络信号,而不用担心被发现。而且登陆之后,或者在离海岸线十里之内,基本上不会遇到人,更别说是后金及其走狗了,因此短时间内,卢象观他们都不会遇到什么危险。
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他们是可以自由呼吸的。
而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在他们身上就要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了。
………………………………
第263章 深入敌后8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fon color=red>;<;b>;<;/b>;<;/font>;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br>;
等船只靠岸之后,一部分人员上岸,另一部分仍然在船上。
又等了不大的工夫,卢象观带着人回来了。准确地说,卢象观并没有将他的人全都带回来,而是在周围区域设置了警戒哨,防止万一有敌人接近,而这里却懵懂不知。
“下船,卸船,”在得到卢象观“周围安全”的汇报后,卢象晋对着众人下了命令。
“下船”的是人和马,“卸船”的,就是他们的装备和给养。
百十人,说多也真的不算怎么多,可若是再加上一百多匹战马的话,场面可就远比百多人复杂和嘈杂的多了。这还是给战马都戴上了嚼头,若不然,仅是这些畜生一朝由晃动不止的船上,踏上这稳稳当当的土地时的那种欣喜的劲儿,还不得撩开橛子撒撒欢儿,再此起彼伏地嘶叫上好一阵儿才能停歇。
本来是觉得它们在船上憋屈了好些日子,想尽快让它们摆脱樊笼,可刚刚把牵下船,就有些后悔。因为它们根本不肯老实呆着,蹦蹦跳跳的就跟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似的,看着它们的样子,明军骑兵们也很是高兴。
一部分人照看马匹,一部分人还要从船上卸下给养。这些给养都是朝廷统一配备的,一人一份儿,而且有系带可捆扎在身上,不太妨碍心走,甚至也不妨碍厮杀。
为了避免引起后金的主意,各支百人队登陆辽东之后,以何种面目示人,朝廷并没有统一的要求和安排,一切以带队长官的喜好和特长为主。
若是能够想到适当的理由,你可以扮作蒙古人和朝鲜人;你若是地女真的语言和习俗非常熟悉,也可以扮作留守的葛布什贤超哈营和阿礼哈超哈营……若是你有足够的胆量,而且也相信自己有着足够的运气,你甚至可以身着大明军队的装束,耀武扬威地打马扬鞭直趋目的地。
卢象晋所带领的这支百人队,成员很是复杂。
之所以说这支百人队成员复杂,并非就是难于管理、难以驾驭,而是真的就只是组成人员五花八门。
当然是以汉人为主。除了汉人之外,还有祖上就内附的蒙古人,有原辽东当地的朝鲜族人,有土匪反正者,也有罪官发配的后代,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虽然队内有蒙古人,也有朝鲜人,可惜的是,都是与汉民混居了数辈,绝大部分本民族的风俗人情早已忘得光光,更别说十分流利的本民族的语言了。
因此,经过慎重考虑,卢象晋决定,他们这支由杂牌军组成百人队,就以杂牌军的本来面目示人。不过,必要的改变还是要有的,至少换一身装束是必须的。
实际上,卢象晋如此决定,也并非心血来潮,胡乱出主意。
除了女真,他所带领的这支百人队的人员组成,恰恰就如实反应了这个时期辽东地区人员构成的现状。如今的辽东,尤其是原本属于东江军控制、后来又归于后金控制的区域,可不就是这样一幅乱纷纷的景象吗?!
而他们登陆之后,所经过的区域,恰恰就属于这样的区域,他们此行的目的地,辽阳和鞍山,也是刚刚出了这样的区域。
说起来简单,可要真正做到,要变得像辽东当地人一样,那也是不容易的。
为了要让大家都找一找感觉,或者给大家一个适应的过程,卢象晋决定,带领着队伍沿着辽东半岛东侧、贴着海边、朝着东北方向前行。海边十里、二十里的范围内,后金是不准民人居住的,因此,在这个范围之内,后金也是无需驻兵的。
在这个区域内行军,基本可以避免与后金遭遇的可能,因此当然是安全的。但是,他们这支百人队,早晚是要折向西北方向、朝着目的地辽阳和鞍山前进的。所以,沿着海边朝着东北方向前进,只是暂时的,一俟大家稍微找到些“辽东”的感觉,就要折向西北方向,直奔目的地而去了。
其实,卢象晋也不是要他们这百来人,都变得跟辽东当地人毫无二致、一般无二才放心。因为,一是没有必要,二是也根本不可能,时间就不允许。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目标,他们这百来人,也是分作了四部分。
一部分就是在前面打头阵的七八人,由卢象晋的弟弟卢象观带领。这几个人都是有着在辽东生活过一段时间的经历,因此尽管语言磕磕巴巴不是多么流利,可也正与当地的情况相符,而去他们对辽东地区风土人情也是非常的了解,基本上与当地人没太有区别。
因为都是要在后金控制区域活动,因此其他的明军百人队中,也都是有那么七八名十来名的在辽东地去生活过一段时间、对辽东的风土人情多有了解的人,便于在非常之时蒙混过关。
其实,这都不是什么问题。他们本来多数都是辽东八大总兵的麾下,防区本来就是在辽东地区,因此所谓辽东生活经历,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量身定制。
隔着一二里地的样子,就是第二部分人。这部分有二十来人,职责是接应最前面的兄弟,或是截获前面的漏网之鱼。这一部分由一名叫做葛春来的百户带领。
再后面,隔着三四里,就是五六十人的大部队。这部分人,由卢象晋亲自带领。
缀在最后的第四部分有十来人,是担任整个队伍的警戒任务,避免被抄了后路还不自知。他们由卢象晋的族弟卢象同带领。
规定好了在正常情况下的定时、定距(行走十里必须联络一次)联络方式方法,在紧急情况下联络的方式方法、以及在无法派人联络时所使用的暗语、暗记等等各注意事项之后,卢象晋所带领的这支深入敌后的大明百人队,这才算是开始了在敌占区的“潜行”。
相对来说,由卢象观带领的行走在最前面的那七八个人,他们的任务最是危险、也最需要智慧。
若是遇到大股的后金兵丁,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快给后面的部队发出警报,然后自行隐藏踪迹,避免被敌人发现。
因为对方的大队人马行进在路上,可不是轻易能够掩饰行踪的,不要说在很远的距离就能够感受到那种声势,就是凭借着多年军旅生涯的熏陶,也能培养出灵敏的第六感。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他们相对处于暗处,因此别看对方来势汹汹,人数多着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除非对方发现了他们的踪迹,或是有意在他们隐藏区域的附近展开什么行动,他们这七八人是很容易避过敌人的锋芒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稍微麻烦一些的,反而是跟随在后面的大部队了。即便提前得到了前面先头部队发出的警报,可因为他们人数多,隐藏起来也着实不易。而且若想脱离危险区域,也因为人数多造成的动静也会相应地大很多,因此被敌方发现的可能性也是相当大。
若是遇到三两个敌人,而且能够确保对方就只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