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就可以了?”
“这也太……”
周围的人,一时议论起来。他们没有想到,如此郑重其事的要求,竟然用几乎话就能够“交代”过去,这也太简单、甚至还近乎儿戏了吧!
“感觉太简单是吧,”乔参军轻笑了一下,嘴角也弯曲起来,“以后临阵杀敌的时候,或是自己又要办什么瞎事儿的时候,想想自己的誓言,肯定会有用的!”
“哦!”
看到参军的表情严肃起来,周围人的表情也不得不郑重一些。
但是,他们的表情之所以如此郑重,多半也是看在那个参军是位“大人”的面子上。
在他们心里,恐怕是“存疑”的,甚至是极度“存疑”的。
————
先期零散派出的明军斥候,有些早就完成了既定任务,回转了觉华岛或豋莱地区。
据他们回报,后金输送到前线的粮草和军辎,并不是直接送到宁远城后金的大营,而是都先在西平堡和广宁两处集结。
由此可以看出,皇太极把从后金老巢收集来的物资,首先交卸到这两个地方,然后再从这两个地方转运至宁远城前线大军集结处。
从后金腹地至宁远城,多在上千里路程,来往一趟需时甚多。而且中间还有大凌河,渡河也是个问题。
从后金控制区域往前线输送粮草军辎,数量不等,而护送的人员也是有多有少,并且因为他们几乎都是有陆路而来,因此肯定都没有渡河的船只。所以,皇太极令他们把粮草军辎交卸到西平堡或广宁两处,一是便于统一管理渡河的船只,二是节省护送人员的时间,便于他们回转地方……进行下一批粮草军辎的征集。
陆陆续续从觉华岛和桃花岛辗转奔赴辽东腹地的那一千明军骑兵的任务,就是袭击西平堡和广宁,以及从后金腹地到这两个地方和从这两个地方到宁远城前线的路途中的任意地点,方法无非就是截击、骚扰、焚烧等等,反正是“坏事儿”要做尽做绝,不让后金有舒服日子过。
说实话,明军的骑兵,虽然自称精锐,可那是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自我标榜的,若是真正拉开了场子,是不是能够有胆量与后金的巴牙喇形成对冲暂且不提,只说这战斗力——包括单兵作战的能力和整体的攻击力——在后金的巴牙喇面前,恐怕占不到上风。
这是事实,毋庸讳言。
尽管从感情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认这一点,可做为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却不能仅仅因为要顾及面子,而罔顾事实。
保持头脑清醒,看清事实的目的,并非是要妄自菲薄,而是要避实就虚,给自家的骑兵寻找一个发挥最大效力的场合和机会。
这一千明军骑兵,若是摆在前线,最多只能经得起后金巴牙喇的一次冲击。一战过后,即便不是尽没,恐怕也很难保有多大的战斗力了。因此,若是他们在前线的话,也不会用来与后金巴牙喇对冲,而最多能够起到策应的作用。
而做为策应的部队,显然也用不到这么多。
可若是将他们化作一柄柄尖刀,化作一粒粒火种,将他们撒到后金的后方,做为深入敌后的“破坏分子”,他们的作用应该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
要知道,如今的后金腹地,精锐已经基本全都被皇太极纠集到了宁远城。
而在一般的攻城战中,除了在远处以抛射压制城头之上的明军,或是认为找到了最好的时机,皇太极是绝不会舍得把自己的宝贝,用于一般的消耗战中的。
而且,自从自以为的一次“虚则实之”的西城攻城战、一次自以为手拿把攥的截杀明军粮草军辎的战斗,全都以失败而告终之后,皇太极对于犹如珍宝的巴牙喇,更是轻易不敢再次动用。
因此,做为后金精锐的巴牙喇,就成为了放置在前线的最显赫、最昂贵的“摆设”了。
皇太极也并非没有看到这一点,可他却又无可奈何。
要知道,皇太极或后金手中掌握的这两三万巴牙喇营和葛布什贤超哈营,所针对的,可不仅是南面的大明王朝。从某种意义上说,皇太极的首要目标,就是在身侧的蒙古人和朝鲜人,然后才是大明。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一山岂容二虎!”
这两句话的意思,恐怕就道出了皇太极的内心所想。
………………………………
第259章 深入敌后4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fon color=red>;<;b>;<;/b>;<;/font>;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br>;
在皇太极的心里,大明是后金最终进攻的目标,可对后金形不成危害。而蒙古人和朝鲜人就在自己身旁,随时都有可能危及到后金本身的安危。
因此,此次进攻大明,巴牙喇之所以几乎倾巢而出,除了寄希望于在关键时候一举建功的打算之外,还有震慑着蒙古人和朝鲜人的作用,令他们服服帖帖,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当然了,随同着巴牙喇一起赶赴前线的,还有更多的养育兵和闲散余丁等辅助兵种。这些人虽然比不上巴牙喇凶悍,可都是青壮,都是女真族中的中坚。
如此一来,后金的精锐几乎全都抽调到了宁远城前线,后方可就几如真空了。
“几如真空”也并非就是真的真空,至少还有一半的可战之兵,是留在后金老家的。他们一是要驻守地方,二是要为前线征集粮草和军辎。大体上说,留下来的,多半都是些老弱病残。
这些老弱病残欺压汉民或其他民人可以,负责催逼物资也可以,最多对付一些饥寒交迫的流民骚乱也是能够胜任的,但若要他们对付正规一些的明军精锐骑兵的偷袭,恐怕就力有不逮,基本上占不到什么便宜了。
此次出动的明军骑兵,虽然总数只在千人左右,况且他们也不是集体出动,而是分作分别有十名把总带领的十个百人队。因此,他们的战斗力也不会多么强悍,不要说对沈阳、辽阳这样的大城市,就是对于次一级的耀州、海州等地方,也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而且他们一旦与对方发生了纠缠,恐怕来的容易,走的时候就不是那么顺畅了。
所以,他们的任务,不是去啃硬骨头,不是去袭击后金的那些重要城市,而是去骚扰、去破坏,最大限度地扰乱秩序,最大可能地给他们造成混乱。
他们所采取的策略,也是打了就走,烧了就跑,绝对不与对方过多的纠缠。
虽然在出发时,也给他们分派了任务,划定了大致的活动范围。可这些都是“暂定”,并非是一成不变。他们可以、或者必须是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可以联合作战,可更多时候是要各自为战,以保持高度的机动灵活性。
他们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大肆进行破坏活动。杀人杀鞑子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破坏后金的物资,尤其是粮食和军辎。凡是能够发现的,除了留出自用的部分,其余都要尽数毁掉。
大明主动战略撤退的目的之一,就是拉长后金的补给线,给明军深入敌后的小股部队扩大活动范围,提供更多的可袭击的目标。如今第一个目的实现了,做为辅助数段的袭扰站也就随之展开了。
本来明军驻守在大凌河堡、锦州等处的部队,总数不下十多万人。大撤退开始之后,宁远城和觉华岛肯定是要留下了一部分的。但是,因为这两个地方能够容纳的人员数量实在有限,因此,有很多的部队就分散到了豋莱地区,归袁可立掌管。
袁可立从中挑选了一些,重新编组,然后进行训练,做为后备兵源以备将来只用。剩下的就组建了数支输送粮草辎重的辅助兵部队。反正这些都是大明军户,除了吃粮当兵,暂时也没有其他更好、更有生活保障的出路,因此他们都对朝廷的安排没有表示不满。
这众多的部队收缩回来,可不是皇帝陛下的最终目的。拳头收缩回来,何时再打出去,打向哪里,以何种方式打出去,就都是要好好筹划一番的。
当初皇帝陛下决定战略大撤退之时,就已经有了派遣大量小股部队深入敌后的想法。
若是像往常那样,十几万大军固守在那几个城池,虽然拼尽全力,耗尽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差不多也能阻止后金继续南下。
而皇太极却很是有任意发挥的余地,他可以有选择地布置自己的兵力,可以“挑着”打。而以目前大明各部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