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哉大明-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梯,云梯,射击,射……”城头之上的明军百总最先反应过来,一看这次蒙古人似乎是要来真的,所以一激动,就忘记了身处险境。他站起了身形,大声地呼喝弓箭手、弩箭手对准云梯周围进行射击。只要阻止了云梯搭上城墙,蒙古人冲到城下也是白搭。

    但是,他的话尚未完全喊出,一支箭矢就直插他的胸口。他收束不住自己的身形,仰面向后倒去。

    “弟兄们,不要慌,对准云梯,对准云梯,射击,射击,”百总倒下,副百总马上就接过了指挥权,同样命令手下的弟兄对蒙古人的云梯进行打击。

    不管是百总、把总,参将还是游击,只要是在战场上就有受伤甚至阵亡的可能。正职重伤或者阵亡,副手都要马上接过指挥权。副手重伤或者阵亡了,按照事先排好的顺序,下面的人就要一个一个地顶上。这都是开战前就安排好了的,一点儿都不允许耽搁。因为处于混战之中的士兵需要一个主心骨,需要一个声音指引他们将矛头对向哪个目标。

    同样的,副手或是其他人接过指挥权之后,所有士兵也都要服从命令。若有违抗命令者,一样的要军法处置。

    此时,城头之上的明军也都从突然的变化中醒悟过来,百总、把总们的呼喝之声此起彼伏,本来还有些清闲意味的宁远城西城墙,气氛立即沉重起来。

    明军的弓箭手和弩箭手也都不顾蒙古人抛射而来的箭雨,向城下蒙古人的云梯附近区域展开了重点射击。蒙古人不断的中箭倒下,而城头之上的明军也是不断地有人发出惨叫声。

    西城上的明军之所以被蒙古人的突然发作弄了个手忙脚乱,也是被对方设置的假象所迷惑。

    以往的攻城战,只要是进攻一方接近了护城河或者城墙,为了避免误伤自己的同伴,后方弓箭手的抛射也随即改为平射。因为抛射的着落点实在难以把握,只能说是大概集中在某个区域,而这个区域的范围是可大可小、可左可右、可前可后的,根本无法严格控制。就是蒙古和女真自诩擅射的族群,也是无法精确抛射的着落点的。

    抛射的着落点虽然无法精确,但因为覆盖面的广大,因此杀伤力就大,所以成为集团作战的首选。

    若是攻城战中使用平射的话,打击的目标只能是城墙前沿的防守人。而抛射虽然准确率不是很高,可覆盖面、或者叫做杀伤的区域却是广泛的多,五六丈、十来丈宽的城墙以及附近的区域,都在打击范围之内,都被箭矢笼罩在内。

    在城墙上守御的一方,可不只是城墙外沿的那一排弓箭手、弩箭手和负责用滚木礌石打击试图登城之敌的士兵,还有大量的辅助兵和青壮在他们身后忙碌。这些辅助兵和青壮负责运送滚木礌石之类防守用的东西,而他们的活动区域,就是整个城墙以及城墙内侧一定的区域。

    对城墙之上的那些辅助兵和青壮进行打击,也是消减守御一方力量的很重要的方式。因此,进攻一方在发起进攻时,多喜欢采取抛射的方式。

    可是,今天蒙古人的进攻却一反常态。自己的进攻人员已经越过护城河、并且接近城墙了,可后面的抛射仍然没有停止、仍然没有改为平射,因此,虽然骗过了城墙上守御的明军,可也很有一部分箭矢落在城墙外侧和护城河内侧的区域,很多的蒙古人也被自己人射出的箭矢所击中,惨叫着倒地不起。

    但是,这丝毫没有阻止蒙古人的进攻势头。他们嚎叫着冲上前,拖着云梯就往城墙上搭。

    因为明军被假象所迷惑,开始加大对云梯附近的打击力度时,蒙古人多半已经踏过了护城河,几步就来到了城墙根儿处。尽管明军醒悟之后,也加大了对云梯附近的打击力度。但因为蒙古人的抛射一直没有停止,负责输送箭矢石块等物的辅助兵和青壮伤亡很大,剩下的人在向前输送同时,还要躲闪着抛射而来的箭雨,因此防守的效率很是低下。

    终于,蒙古人的很多云梯成功地搭在了城墙上,他们的脚也已经踏上了云梯的第一个横档。

    “火罐……火罐,云梯……云梯,”明军百总、把总们一看情势危急,就声嘶力竭地呼喝着手下的明军。

    好在因为看到自己人开始攀爬云梯,此时后面蒙古人的抛射停止了,改为了平射。而因为害怕误伤自己人,他们的平射也都是稍稍太高一些角度。

    如此城头之上的明军受到的压力就小了很多,至少在后面负责搬运输送“弹药”的辅助兵和青壮所面临的威胁基本上解除了,所以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对顺着云梯攀爬而上的敌人进行坚决的打击了。

    火罐,石块……也不用跑到城墙的前沿儿,也不用看是否能够击中目标,只要朝着露出城墙的云梯扔过去就可以了,然后转身又去搬动下一个火罐或者石块,然后再进行同样的动作……朝着云梯扔下去。

    但是,火罐扔下去不少,其中有点燃了引信的,也有没有引信的,箭杆上绑着浸过桐油的破布的所谓“火箭”也射下去不少,可想象中的大火却始终没有燃烧起来。

    城头之上的明军很是纳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
………………………………

第242章 兵者诡道2

    三天前的那次守御战之胜,打扫战场之后得出的数据是,除了煮烂在护城河里的,单是地面上的后金养育兵和巴牙喇的首级,最后的统计是两千三百七十四级,其中只是巴牙喇就有八百多。し

    一方面是因为的确是大明与后金爆发冲突以来,汉人取得的罕有的胜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鼓舞士气,孙承宗除了飞奏朝廷报捷以外,更是在宁远城的明军中间大肆宣扬。

    也是为了总结,其中的细节更是被不厌其烦地多次提及。其目的,一是通过实际的例子告诉明军官兵,后金巴牙喇没什么可怕的,只要上下一心、官兵共同协力,一样可以战而胜之。二嘛,就是告诉大家,只要按照上司的指令行事,不可一世的巴牙喇都败在脚下,那还有什么样的对手不可以战胜呢!

    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还不是多么“复杂”,也还不适宜调动个体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军队嘛,还是以“步调一致,行动统一”为首要目的。因此,卢象升带领他属下的参军人员,只在中下层的官军中间着力宣扬更多程式化的东西,并没有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

    卢象升就是这样认为的。

    进一步的、更细致的分析不是没有,甚至卢象升为此还下了很大的工夫,可以说是集合了所有参军人员的智慧。然后他将自己的总结报告一式数份,分别给远在京城的皇帝陛下和兵部、以及宁远城中的老帅孙承宗和其他各总兵都送去了一份。

    所以,西城墙守御的官兵只知道,若是后金再来攻,首先瞄准搬动云梯的养育兵们一阵猛射,然后就是谁敢动云梯就射谁,然后石头火罐什么抛下去,再施放几支火箭,大火就会烧起来,不管是女真人还是蒙古人,虽然他们都喜欢吃什么烧烤,可绝对不喜欢自己被烧烤了。他们被大火烧得无处躲藏,只有跳进护城河才能免遭大火的炙烤,再然后……

    可是,他们就忘了一点儿了,此前他们可是并没有对搬动云梯的养育兵和蒙古人进行足够的打击……打击时有,可只是那么一小会儿,也根本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所以,城下地面上肯定有些尸体,但远没有到覆盖绝大部分地面的程度,更别说要叠加个三两层了。

    难道是这个因素才导致了抛下的火罐不少,可大火却并没有烧将起来的原因吗?

    绝对是。

    可别小看这个因素。因为只有地面上堆积的尸体多了,火罐中的桐油等物才不能浪费掉,引燃之后,也才能有着充足的“底火”。有充足的、燃烧着的“底火”,城下的温度就会迅速提高,因此,别说是衣物和其他易燃物了,就是“生肉”也是可以被快速引燃的。

    因此,他们抛下去的盛有桐油和其他易燃物的火罐,虽然很多,也全都破碎了,桐油什么的也都飞溅出来,可绝大部分却是迅速地渗入了泥土中。溅到死的、活的蒙古人身上的也有一些,但因为没有充足的“底火”,因此周围的温度并没有升高多少,还不足以引起熊熊大火。

    这也就是卢象升当初为何一再强调,守御城池的战斗中,必须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来,而且前一个步骤差不多要用到极致的根本原因。因为没有前一个步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