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7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这是想教化你庄子上的农户?”李二陛下问道。

    玄世点点头:“是啊,只是先在庄子上做个试验罢了,若是臣真的成功了,这做法,有条件的地方,臣觉得应该普及一番,哪怕是官府掏钱办学,也是好的,毕竟这些孩子,也是大唐未来的希望啊,有句话,叫做少年强则国强。”

    现在这个时代,朝堂上的大臣大多出身贵族世家,真正的寒门子弟走到朝堂登堂拜相的也有,但是不多,寒门出贵子这种事情,触发的条件得多严格,多苛刻。

    玄世‘生前’的那个时代,或许你可以说出它万般缺点,但是至少大多数孩子有书念。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功利,人的眼界总要开拓的。

    “少年强则国强”李二陛下重复着这句话。

    玄世一直觉得,这话很有冲击力,就算是办了学堂,也要将这篇文章让上学的孩子们背下来,除却气势,当中也包含着‘背诵全文’的深深的恶意。

    “你可想好了?”李二陛下问道:“你在庄子上折腾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别折腾过了,工学院的事儿已经成了一个让人病垢的事儿了,别再给自己找麻烦。”

    “麻烦倒不会,反正臣也是闲着没事儿干,再说了,这次是学堂,学的是文化,他们还病垢什么,只许他们传道受业,还不准臣收几个弟子过过瘾了?”玄世笑道。
………………………………

第二百二十八章:战争与和平

    “陛下,您知道什么叫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朝中某些大臣,就是州官,而臣,就是个小老百姓。”玄世补充了一句。

    “狡辩!”李二陛下笑道“算你小子有点儿真知灼见,知道办事儿之前先问问朕,东山县的地界儿是朕赏给你的封地,封地之中,只要你不去祸害百姓,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去。”李二陛下挥了挥手。

    不得不说,李二陛下现在有点儿被玄世洗脑了的感觉,现在满脑子都是钱币银子的事儿,至于玄世说的办学,庄子上的一个小学堂罢了,喜欢折腾就折腾去吧。

    玄世也没打算将学堂的规模办的多大,也没打算对外招收孩子,弄的跟工学院那般规模似的,但是庄子上的孩子是不少的,几十个,具体多少玄世也没统计过,只是之前在庄子上逛的时候,看到那些年纪本该在学堂里度过的孩子,却在田间泥地里折腾,在地头上拿着树枝划拉着几个字,或者是背诵着偷听来的几句诗书,玄世作为家主,看的心里泛酸。

    他不是老好人,看到什么东西都会可怜人家,可是庄子上的农户不一样,他玄世是这些农户的家主,都是质朴的庄户,虽说脑子里的观念旧了些,但是作为家主,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引导他们。

    这些农户,种地,给主家交税,供养主家,而主家也要为这些农户们谋求发展,这才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状态,虽说侯府富裕,不指望庄子上的农户来养活,但是想想贞观初年,侯府还真是靠着这群庄户养活过来的。

    本身自家种地遭了灾,还要养活侯府,除却一份作为佃户的职责,也是一份情谊。

    玄世记得这份情谊,因此对于庄子上的农户,真的是看做一家人。

    玄世有一个理想,他想将东山县打造成一处桃源,而这个想法,也在一步步的实现,东山县开市,为庄子上带来的了经济效益,带来的人气儿,能够让庄子上的庄户赚到钱,而开设学堂,就是单纯的为庄子上的孩子们着想了。

    娘子关的娘子军不是退下来,要到东山县吗?现在,钱有,人有,也不缺什么了,既然万事俱备,那就干呗。

    拉上工学院的人到庄子上,那些老兵的住宅,孩子们将来的学堂,一起盖起来!

    想到娘子军,玄世看看脸已经有点儿小红的李二陛下。

    “陛下,娘子关的那些兵,先头的几十人已经到臣的庄子上了。”玄世说道。

    “嗯,怎么样?有什么感觉?”李二陛下问道。

    “都是百战精兵,若是以现在的精气神,再年轻个二十几年,绝对是能横扫敌人的劲旅。”玄世毫不吝啬对那些老兵的夸赞:“可惜,廉颇老矣,虽说那股子精气神儿还在,但是再要上战场,不可能了,就在臣的庄子上安心的颐养天年吧,顺便提点一下臣庄子上的那些府兵,相信能让那些府兵更进一步。”

    “你那些府兵,现在,比之玄甲军如何?”李二陛下问道。

    “无论是正面对上,还是像上次一样,同等人数,臣庄子上那五百府兵,必胜,就算对方人再多些,臣也有信心。”玄世说道。

    “你倒是自信,那支府兵就放在你庄子上吧,总有一天会用上的,不要着急。”李二陛下说道。

    “好兵总要去见血,但是臣还是听矛盾的,都是人生父母养的,送上战场,都是庄子上的子弟兵,臣也希望他们优秀,可是一个兵的优秀,总是要付出代价”玄世说道。

    “你忧心的,也不过只是你庄子上的那些子弟兵,你可知道,朕忧心的,可是整个大唐的兵,都是朕的子民,上了战场就有可能把命丢在战场上,可是有办法吗?”李二陛下无奈笑道:“朕不想刀兵入库?只是这是不可能的,莫说现在的大唐不可能,即便是这宇内只有大唐,也不可能。”

    所谓刀兵入库,只不过是人美好的理想罢了,永远不可能是一个现实。

    “李绩去了北庭,北庭那边时时刻刻都会与薛延陀打上一场大仗,连薛延陀都敢兵犯大唐,朕怎敢怠慢了军政大事。”李二陛下说道:“但是朕对李绩有信心。”

    “薛延陀要完啊。”玄世笑道。

    “这话朕爱听。”

    当然,历史上的李二陛的黑历史不多,玄武门,高句丽,加上晚年迷恋彩色逍遥丸,别的大问题就没了,当然,不包括个人作风问题了,帝王嘛,生活作风问题可以稍微理解一下。

    至于薛延陀,崔敦礼加上一个李绩,若是打不赢个薛延陀,玄世的名字倒着念。

    历史上,薛延陀不就是被大唐给打趴下了吗?

    早在贞观十年的时候,薛延陀的使臣就向大唐朝廷表示了不满,原因就是大唐对待突厥降众太好了,好的跟自己的亲儿子似的,而薛延陀这个昔日的旧友却没有得到大唐最多的照顾。

    所以说,薛延陀这是在嫉妒突厥了。

    想想也是,当年突厥把大唐逼的这么惨,直接卷空了大唐的国库,结果打一架,投降之后,日子反而过的更好了,也难怪薛延陀生气上火。

    这事儿说来,的确是李二陛下一碗水没有端平所造成的后果。

    因为这个,在东突厥部众面前,薛延陀人总是趾高气扬,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两部之间也是有种种摩擦,李二陛下在当中调和,或许是让薛延陀人觉得李二陛下太过偏向突厥人了吧。

    贞观十三年的时候,李二陛下安排阿史那思摩重返草原,东突厥人早看到薛延陀不安好心,不愿出塞。于是李二陛下遣司农卿郭嗣本出使薛延陀,赐夷男玺书,其文大意是:当年大唐灭东突厥,并不想占其土地,只想赶颉利下台。现在东突厥部众繁衍已多,按照当初的计划,安排他们回归故土。大唐册你薛延陀可汗为大,突厥可汗为小。你在碛北,东突厥居碛南,不要相互抄掠,若有违反,大唐各问其罪。
………………………………

第二百二十九章:一碗水端不平

    可能就是因为这一句各问其罪,让薛延陀人很是不爽,凭什么我们跟在你大唐后面,在草原上又是干这又是干那,到头来好不容易要品尝胜利的果实了,结果肥硕的牧场是突厥人的,健壮的牛羊也是突厥人的,大唐是已经不把我们这个盟友看在眼里了是吧?想要过河拆桥了是吧。

    而且,李二陛下将东突厥的人迁出塞外,也是想恢复东突厥,因此引起了薛延陀人的不满。

    薛延陀人对大唐心中积攒了怨怼,这下,终于爆发了。

    薛延陀人一看,想要牧场,想要牛羊,想要奴隶,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拿起武器直接去抢。

    抢突厥?大唐又来搅合,干脆大唐也别在这儿做搅屎棍子了,薛延陀直接打大唐,大唐可比突厥有钱多了。

    再者,攻打大唐,也是薛延陀人要发泄心里头憋着的这口气。

    这会儿大唐直接增兵北庭,并且将李绩派去了北庭,不知薛延陀人现在是否后悔。

    前日李二陛下下旨,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