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王珪当场一愣,仅仅七万贯,自周边县府采购粮食衣物等物资,根本不够!

    要知道辽东守卫在那里的军士,便有三万余人,再加上当地的百姓

    “王大人说的不错,七万贯远远不够,辽东此时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三万将士守卫在边境,其中也有不少人患了冻疮,需额外再派遣一些大夫过去,那些冻伤的将士若不及时医治,恐怕”李恪沉吟道。

    “往年未遭灾的时候,军营里可有异常?”玄世璟问道。

    “若平日里,都还好,将士们每日操练,不打仗的话,一般鲜有冻伤”李恪答道。

    玄世璟皱着眉头思索,钱粮都好办,只是这大夫,这一时半会儿去哪儿找那么多大夫,更何况找到之后,人家还不一定愿意去辽东。

    算了,办法总会有的,不是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吗?大不了出重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总不会跟钱过不去吧

    “辽东啊”玄世璟叹了一口气,辽东虽说气候环境很恶劣,但也是大唐不可缺失的一方国土,也是一方兵家重地。

    辽东南邻高句丽和新罗,北面与靺鞨粟末及乌罗护等部接壤,向东隔海眺望倭国,正因为如此,辽东被军方狠狠的攥在手中,李二陛下也明白辽东对于大唐的重要性,因此仅是在辽东一地便驻扎了三万的兵丁以守卫辽东。

    三万的兵力,李二陛下未尝没有以图高句丽的雄心壮志。

    若是辽东经过这一场雪灾不能恢复如初甚至比当初更好,那大唐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还没打,便已经在天时地利上输了五成。

    李恪这么一说,顿时间,整个东宫的大殿一片唉声叹气。

    将士们的冻伤,该如何解决啊

    大规模的冻伤当地没有大夫,在前世又该怎么做呢?

    一时半会儿脑袋卡壳的玄世璟,不由得换了一种思路。

    若是人健健康康的,什么都好说,但是冻伤这种事情,虽说不算大病,但是确实在是麻烦,一旦冻伤,便很难再愈合,即使治愈了,在辽东那种地方复发的可能也是非常大,冻伤若是严重了,整根指头都保不住

    这样的一来,辽东的那些将士们,吃苦遭罪不说,一旦打仗,自身的战斗力也会受到影响。(未完待续。)
………………………………

第四十二章:小小分歧

    所以说,要救济辽东,仅仅是冻疮,就要先想办法解决,解决之后,便是大笔药材的投入,想到这个,玄世璟觉得自己的脑袋有点大。

    “辽东乃是我大唐边境国土,更确切的说,辽东乃是兵家重地,大意不得,这几年来从朝廷上的动向来看,无论是高句丽还是与辽东隔海相望的倭国,皆不得不防,所以,此次辽东雪灾比不得以往平常的灾害,毕竟以往若是哪边州府遭了灾,朝廷仅需派人赈灾便是,但辽东之地,牵扯诸多,不得不谨慎行事,依臣之见,玄侯所提之策虽说可行,但是若由东宫及武德殿文学馆独揽此次赈灾事宜,略显不足啊。”杜正伦起身说道。

    “那依杜大人的意思呢?”李承乾问道。

    “臣下以为,辽东驻有重兵,若是寻常灾害,驻扎在辽东的军队应当有一定应变之策,但此次报灾请援的折子却是军中送到宫里,足以说明灾情之严重,已不是军中所能作为。”

    “杜大人的意思是,辽东之事已不是东宫及文学馆一应人士的能力范围之内了?”王珪问道。

    “正是”杜正伦应道。

    兹事体大,辽东之事必定在朝堂上掀起一番是非争论,这不是东宫属官能够把控的,一旦朝堂上那些重臣发了话,他们这些人也是无可奈何,倒不如事前将此事放到朝堂上去。

    不同于他人,杜正伦一边考虑着辽东的灾情,一边也在思索着李承乾在处理此事上的得失,像玄世璟所说的那样,事情做的圆满了,李承乾得到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连带着李恪李泰还有东宫及文学馆的人,得到的都是前所未有的好处,但是,一旦出现一点点的失误,那李承乾必将遭受各方非议。

    “杜大人为何如此无自信,偌大的东宫,我等官员难不成连辽东灾情都无法应对吗?杜大人何必妄自菲薄!”王珪斥道。

    “各位大人,有话好好说。”李恪连忙出来打圆场:“两位大人所虑皆有道理,至于该如何定夺,还是要由太子殿下来决定不是?”

    “吴王殿下说的没错,两位大人所说的都有道理,王大人所思虑的是否是前些时日东宫属官尸位素餐之事,此番辽东的事情,正好用来为东宫的属官们做个证明。”玄世璟说道。

    虽说前些时日东宫的属官裁撤了一批,但是现在李二陛下对于东宫诸多官员的态度依旧是有些不满,在李二陛下看来,他派遣了如此多的能臣来辅佐太子,但是到最后东宫出现这么大的问题,这些能臣们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这让李二陛下对他们很是失望,态度也不由得冷淡下来。

    王珪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下来。

    “而杜大人则是考虑的较为周全,毕竟凡事都有两面性,好的坏的都有,也都要考虑周全,此番辽东一事,好处便在于无论是太子殿下还是东宫及武德殿文学馆,都能得到极大的认可,太子与两位王爷的声望,也会在这件事中,被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此事一旦出现一点点失误,那对于三位殿下和东宫及文学馆,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而东宫诸多官员的处境,将会比现在更加糟糕。”玄世璟继续分析。

    杜正伦抚须点头道:“没错,所以,臣以为,殿下所忧所虑,所行所想,还是应以谨慎为上。”

    坐在主位上的李承乾点了点头,分别看了李泰和李恪一眼,出声问道:“阿恪和青雀是如何想的呢?毕竟此事,你二人还需出人出力,孤想听听你二人的看法。”

    于志宁见李承乾并未立做决定,甚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三思而后行,孺子可教也。

    “诸位其实无须将事情想的太过复杂,辽东既然糟了灾,那咱们的重中之重那就放在救灾上面便好,至于其他,自有长孙大人、房相还有褚大人等人去商讨,咱么要做的,仅仅是救灾而已。”李泰笑道:“所以,咱们要负责的,也只有就在而已。”

    本身运送物资、救灾等事情也不是很复杂,所需要的,无非是钱粮物资罢了,至于其余的,那绝对不是东宫属官与文学馆一应人士能够独自应对的来的,所以,李泰这是漂亮的将球踢了出去。

    “确实如此。”李恪点了点头:“我等便只管筹集救灾的钱粮物资,由大哥运送至辽东即可,既然诸位大人有诸多担心,那为何不尽善尽美,尽心尽力的将事情做的完美无暇呢?”

    听得这话,玄世璟为李恪在心中默默的点了个赞,这一阵子东宫的官员们一直死气沉沉的,应当是受了李二陛下态度的影响,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一点活力,这可不行啊,这若是让李二陛下见到,心中不是对他们更为不满吗?

    也许借这次辽东的事情,能够激发东宫这帮官员的斗志

    李恪的话同时也让杜正伦等人心中一愣,心中一种愧疚油然而生。

    自己总是在找原因,总是在挑剔,无论是时机还是事情,扪心自问一番,无论对何事,是否又真的做到了尽心尽力,尽善尽美呢?

    杜正伦对着李恪拱手一礼:“臣多谢吴王殿下提点,殿下一番话,着实是令臣茅塞顿开。”

    李恪微笑着对着杜正伦点了点头,说道:“小王说的话能够让杜大人有所感想,小王之荣幸。”

    “既然如此,那此事今日孤便上奏父皇,诸位大人可回去着手准备了,还望诸位大人齐心协力,能够助孤一臂之力。”李承乾起身说道。

    “臣等谨遵殿下旨意。”

    这次东宫之行,李恪倒是给了玄世璟一个意外之喜,李恪的几句话,激发了东宫这些属官的斗志,想必在辽东一事上,进展势必会比想象之中要顺利的多。

    众志成城的力量,就看看,东宫的属官们,团结一致所发挥出来的能量吧。

    待众臣退下之后,东宫的大殿之中便只剩下李承乾兄弟三人和玄世璟还有晋阳了。

    晋阳在众人议事的时候很安静,并未多做参与,有些事情,晋阳作为一个公主,可以私下里在李承乾的面前帮他出主意,但是在公开的场合,她是绝对不会多嘴的。

    “小璟,你说要解释给孤听的,是什么?”李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