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安城。
“大人,庄子上的书院有动静了,听说学生们成群结队的去找书院的先生,想要让书院的先生想办法搭救玄世璟,但是被书院的先生给驳回了,晚上的时候,书院护卫的巡视都多了起来,就怕学生在这时候冲动闹事。”
“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啊。”被叫做大人的那个中年男子抚须道:“那群学生,一个个的嫩鸡仔,什么都不懂,哼,不过,想要陛下彻底放弃玄家,放弃玄世璟,或许书院的学生,倒还真可以用一用。”
“大人,要是这样做的话,那咱们就得去接触那些学生,这万一。。。。。。。”
“事情做的周密一些,哪儿来的什么万一?”
“想办法给那些学生多透漏一些关于玄世璟的消息,尽量让他们闹事。”
“是。”
“另外,明日拿了我的帖子,去请权将军过府一叙。”
“是,大人。”
次日早朝过后,崔知温早早的就乘坐着自家的轿子回到了府上。
“老爷,咱们到家了。”管家出门迎接。
“嗯,对了,把府上大门关起来,若是有人拿着我的帖子来,让他走后门。”崔知温说道。
“是。”管家应声。
看来今天老爷又有重要的事情约了人在府上商议了。
崔府的大门被关了上来,约莫两刻钟之后,一顶朴素的轿子落在了崔府的后门。
抬轿的轿夫走到门口,轻轻的叩了叩门上的门环。
后门被打开,一小厮探出了身子,问道:“可是权家人?”
“正是,我们家将军已经到了。”那小厮说道。
“快快请进。”
权善才从轿子里走了出来,他一身布衣,样子十分低调,闪身走进了崔府的后门之后,小厮将后门给关了上来。
“将军,老爷在书房等着您呢。”崔府的小厮说道。
“好,带路。”权善才说道。
权善才跟着崔府的小厮进了崔家的后院儿,来到了崔知温的书房,推开门,权善才走了进去,外面的小厮将门带了上来,守在了院子里。
“权兄。”崔知起身,拱手迎接权善才。
“崔兄。”权善才也是拱手还礼:“昨天都那么晚了,还让您府上的下人带着帖子来找兄弟我,是出了什么事儿吗?”
“昨天我收到了消息,听说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学生们好像在书院里闹事,所以在下觉得,这是个机会。”崔知温说道。
“机会?玄家的事情不是已经结束了吗?什么机会啊?”权善才问道。
“玄家的事情的确结束了,但是在陛下心里,对玄世璟的看重可还没有结束呢,玄世璟为什么被陛下派人带回了长安城,关在了大理寺之中?那是因为陛下不想让玄世璟离开,还想让他留在长安城,让他留在长安城做什么?找机会启用他。”崔知温说道。
“但是这事儿,跟咱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啊。”权善才说道。
权善才是个武夫,在军中任职,但是在朝中,他没有什么底子,以前是依附在崔家这棵大树底下的。
崔知温出身清河崔氏,五姓之一,朝中根基深厚,但是玄世璟的出现,在朝中帮着陛下做事,对于世家的损害可实在是太大了。
看看郑家,看看王家。同样为五姓之中的世家,仅仅因为一个钱庄的事情,延续千百年的世家,就这样轰然倒塌了,这让所有的世家对玄世璟这个人,都没有什么好感。
至于窦家,叛徒,哼!
现在玄世璟有难,??他们巴不得再上去踩一脚,他们也不想让玄世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他们才不管玄世璟自己心里怎么想的,他们只是看到了陛下怎么想的,那既然如此的话,就断绝了陛下的想法。
权善才听到崔知温的话,就知道了,这可能不仅仅是崔知温的想法,可能是剩下的这几个世家共同的想法,不让玄世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促成这个事情的结果的开端,就可以从书院开始。
权善才能在朝中立住脚,也不仅仅是因为崔家的关系,身为一个将军,与世家之间走的太近,会遭到陛下的猜忌的,因此,在朝中,权善才也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方式。
他也是善于思考的。
仅仅就这么一会儿的时间,他回顾了整件事情,也包括来俊臣给玄家网罗的那些罪名。
“那崔兄的意思是,要利用东山县书院里的那些学生了?”权善才说道:“这件事情可是非同小可啊。”
“这我知道。”崔知温说道:“正是因为如此,事情一旦出了,那就会闹大,不闹大的话,怎么能引起陛下的注意,让陛下对玄家起疑心呢?”
“崔兄,现在朝廷这般重视东山县的书院,咱们要是这么做的话,怕是会遇到不少阻力吧?”权善才说道。
“阻力肯定会有,但是总有克服的办法,东山县的文学院出事儿的话,对一些人来说,也并非全是坏事不是?”崔知温笑着说道。
………………………………
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埋下的种子
原本朝廷选拔官员,虽说有科举选材,但是通过科举为官的,又能有多少?通过科举出仕,站在含元殿的,又有多少?朝廷大部分人才,还是不是出自于世家?就算是以前的国子监,在国子监里头读书的,大多也是有身份的学生,背后站着一个大家族。
但是东山县的书院呢?要是给庄子上的那些泥腿子出身的孩子启蒙,让他们识字也就罢了,但是关键是,后来又出什么文学院,出什么兵学院,让从朝廷之中退下来的德高望重的官员去当先生,从大唐各地网络那些有名气有本事的夫子去教书。
这样一来?岂不是极大的压缩了世家子为官的空间?
这让他们这些大家族的人怎么忍?
先前太上皇在位的时候,他们曾经劝阻过,但是没有什么用,那时候再加上文学院与国子监争锋,他们将筹码都压在了国子监上面,那时候,只要国子监赢了,他们背后一操作,有千百种方法让东山县的书院消失。
但是谁能想到,国子监的那帮废物这么的不争气,连一个小小的文学院,一帮泥腿子凑在一起读书的学子都赢不了。
那时候文学院的势头实在是太猛了,再加上朝中的一些大儒的支持,世家也不敢说话,毕竟开设书院,招收学生,这是一个教化天下万民的名头,谁拦着,谁就是居心不良。
但是任凭他们这般挤压世家,世家心里也不爽。
矛盾就一直这么掩藏着。
而就是因为这次,学生们为了玄世璟的事儿去找上了书院的先生,让崔知温看到了机会,他要借着这个机会,针对东山县的书院。
哪怕文学院的院长是太上皇,那也不行,一旦出了事儿,太上皇也干预不了,就让事情,发酵起来吧。
文学院的学生一旦做了触怒陛下的事,让陛下心生不满,那整个东山县的书院都要跟着遭殃。
这件事,需要好好策划一番,而将权善才叫过来,也是因为,这件事儿当中,还有需要权善才出面儿的地方。
现如今权善才在长安城之中任职,一旦东山县书院的那些学生到了长安城闹事,权善才就能带兵控制局面。
至于控制局面的时机,什么时候出面,这当中也有门道,崔知温要跟权善才商议好了才是。
“既然如此的话,崔兄打算如何做?这件事情,是否还要联络其它人?”权善才问道。
“这件事,暂且你知我知,知道的人不宜过多,另外,只要这件事有个苗头,其他人肯定就能看出当中的门道,到时候,自然而然,他们就会在朝中配合咱们,朝中说话的人多了,陛下也得思量一番不是?”崔知温说道:“但是,这件事的开始,咱们插手,做事就要做的滴水不漏,否则,咱们的下场,就会跟来俊臣一样。”
来俊臣做事,在这些大佬的眼中看来,就像是一张渔网一样,到处都是破绽,若非陛下那时候不动来俊臣,单单是他们,就能让来俊臣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也是为什么来俊臣在朝中再像只疯狗,他也不敢攀咬崔家和、李家和卢家这些家族。
因为他们在钱庄案子之中,并没有给太大的把柄,而且有了郑家和王家在前头,陛下暂且也不想让其他家族出事儿。
至少朝堂之上还要有人给朝廷办事儿不是?一下子将参与进去的所有世家都收拾了,这不现实。所以来俊臣不敢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