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1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含金量也是越来越高了。

    大唐开国时期,李渊分出去的爵位可不少,那时候爵位不值钱啊,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朝廷不会再轻易的把爵位给封出去,不但不会封出去,反而开国时期分出去的爵位,因为种种理由,收回来不少,再加上那些年纪大的去世的,朝廷也没再表示说让他们家里的子孙世袭下去。

    若是个公爷,那到了儿子就成了侯爷,那些什么伯爷之类的,基本上传个一两代,也就没了,加上万一再犯点儿什么事儿,朝廷直接就给收回来了。

    而反观玄世璟,他的爵位,不但不会降,而且,还会继续往上走。

    刘仁愿也是借着与玄世璟有这么一份情谊的时机,要为自己找棵树靠着了。

    人在朝中啊,不是说不结党营私就能够按照你的心意来了。。。。。。

    玄世璟从刘仁轨口中知道了不少关于三省内部的消息,这些消息也只是三省的官员在讨论而已,再没有定下来之前,他们也不会上书李承乾,告诉李承乾这些,所以玄世璟是没有办法从李承乾那里知道这些消息的,但是他可以从李承乾那里知道更详细的关于东面和西面的消息。

    李承乾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调集物资的事情了,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往陇西和熊津这两个地方大规模的运送粮草,这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从这看来,李承乾也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打,而且是两线作战了。

    李承乾这般信心满满,也让朝臣们心里有底气,有了底气,做事的劲儿就足,若是李承乾都没底气,朝中恐怕就是气氛低迷了,这样的话,那还打什么仗?

    李承乾一个人打了鸡血,整个朝堂都会跟着沸腾,因为他是领头的,李二陛下不参与,他就是最高的权力者。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不仅仅适用军中,还适用朝堂。

    玄世璟的书房之中已经挂上了两幅大的地图,一副是陇西和吐蕃的,一副是熊津和倭国的,随着李承乾送来的消息越来越多,这两幅地图上被玄世璟所标注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消息都标注在地图上,看上去也能更直观的理解。

    是夜,玄世璟在自己的房间里抱着晋阳正睡的安稳,房间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上,将玄世璟给吵醒了过来。

    “夫君。。。。。。”晋阳也是半梦半醒的。

    玄世璟拍了拍晋阳的后辈,起身披上了衣服。

    走到房间门口,打开了房门。

    外头站着的是常乐,今儿个晚上正好是常乐在府上值守。

    “怎么了?”玄世璟问道。

    “公爷,宫里来人了,说殿下急召,让您现在立马就去宫中。”常乐说道。

    “现在?大半夜的?”玄世璟问道。

    “嗯,来人说越快越好。”常乐说道。

    玄世璟点了点头:“嗯,好,你去准备吧,我收拾收拾,咱们马上动身。”

    “是!”常乐应声道。

    常乐作为玄世璟身边的护卫,肯定是要跟着一同去长安的。

    玄世璟回了房间之中,这会儿晋阳也清醒了过来,坐在床上,看着玄世璟。

    “夫君,出什么事了?”晋阳问道。

    “太子殿下急召,让我立即去宫中,我自己估摸着,应该是熊津那边新罗和倭国,或者是西面吐蕃有动静了。”玄世璟说道。

    大唐现在的情况,晋阳也是知道了,随时都有可能起刀兵,所以玄世璟解释过之后,晋阳也赶紧起身,帮着玄世璟穿戴衣服。

    “若是有什么消息的话,给妾身回个信,也好让妾身和家里放心。”临行之前,晋阳嘱咐道。

    “嗯。”玄世璟点头应声。

    阅读网址:m。


………………………………

第九百七十章:宣政殿议事

    第九百七十章:宣政殿议事 (第1/1页)

    玄世璟收拾妥当之后,便和常乐一同,骑着马,借着天上月亮洒下来的银辉,匆匆忙忙的朝着长安的方向赶去。

    到了长安的时候,天还没亮,这会儿长安城的城门都还没有开,玄世璟和常乐两人干脆绕过了长安城,直接到了龙首原,从北面的重玄门进大明宫,因为有李承乾的急诏,所以重玄门的守门兵士验过了令牌之后,就将大门打开了,玄世璟和常乐直接骑着马进了大明宫之中。

    虽然是深夜,但是整个宣政殿之中却是灯火通明,到了宣政殿外的时候,玄世璟才下马,而宣政殿外的空地上也有不少马车候着。

    看来,李承乾不仅仅是召见了玄世璟一个人,只是玄世璟人在庄子上,赶到这里的时间自然会长一些。

    常乐在外头等着,玄世璟则是进了宣政殿,宣政殿之中,李承乾坐在上首,两侧则是安置了不少桌案软榻,而三省的一干朝臣们都聚集在了殿中,不仅仅有三省的重臣,还有之前刘仁愿与玄世璟说过的三省提名的武将,包括刘仁愿在当中,都在殿中。

    “臣,拜见太子殿下。”玄世璟走进殿中,拱手行礼。

    “玄卿无需多礼,入座吧。”李承乾说道。

    玄世璟的座位在殿中末座,毕竟他的官职品级摆在那里了,而在宣政殿之中的大多朝臣,不管资历还是品级,都在玄世璟之上,所以,即便是李承乾想将玄世璟安排在自己的下首也不可能。

    “这么晚将诸位爱卿召见到宫中来,先前已经说过了,玄卿才刚到,所以,本宫再说一边,熊津那边已经起了战事,高句丽和百济的余孽扯旗起兵,想要复国,新罗在暗中支持,与倭国联络,共同参与其中,想要在这场战事之中获取好处,先前因为得到消息及时,熊津那边,薛仁贵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但是毕竟熊津那边兵力有限,如今熊津那边,面对的是内忧外患,因此,朝廷决定,增兵熊津。”李承乾说道。

    “吐蕃那边可有消息?”玄世璟问道。

    “暂且还没动,但是熊津那边一旦打起来,吐蕃就会紧随其后,兵犯大唐。”李承乾说道。

    “大唐与吐蕃结姻亲之好,这才短短几年的功夫,吐蕃就敢生出如此不臣之心,现在臣下算是明白了,当初为何玄公会如此厌恶这桩婚事。”崔仁师无奈笑道。

    吐蕃如此,着实让人恶心啊。

    一边儿享受着大唐的优待,一边儿还想要从大唐身上劫掠。

    “现在崔大人能够看清楚这些狼子野心的东西也不晚啊。”玄世璟笑道。

    难得三省之中还有开明的人,玄世璟以为,三省之中的宰相们,都是些腐儒呢。

    不过若都是些这样的人,大唐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虽然贞观初年的那些大臣大多都已经淘换了一批了,但是能进入三省之中,又哪儿来的庸人?

    “既然吐蕃那边还没有动,就肯定是要先安排熊津这边吧?”玄世璟问道。

    从庄子上到长安城,当中这段时间,估计在这宣政殿之中,李承乾都已经与这些朝臣们商议过了,所以玄世璟干脆就直接问结果。

    “没错。”李承乾说道:“熊津那边,薛仁贵已经在熊津待了这么多年了,因此,经过商讨之后,熊津那边依旧是以薛仁贵为首,任命薛仁贵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吴王李恪为副总管,程处默为前军。”

    把李恪和程处默放到熊津,这估计是出李承乾的手笔,不过也没有超过三省大臣们的预计,本来这两人就在名单当中,所以现在正式的任命下来,他们也没有反对。

    “刘仁愿与苏定方,带领水师,由登州北上,协同卑沙城水师,共同作战。”李承乾说道。

    “此次大唐将士出征人数几何?”玄世璟又问道。

    李承乾将目光看向了兵部。

    李靖说道:“加上熊津的驻军,总共二十万大军。”

    “那若是吐蕃那边有动静呢?陇西那边能够集结的军队,加上长安这边集结的军队,能有多少人?”玄世璟问道。

    吐蕃不动,就如同一块巨石一样,一直悬在大唐的头顶上,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这样的情况,还不如一开始就让石头落地,而后想办法怎么阻止这块巨石向前滚动。

    未知的才是最让人害怕的,万一吐蕃冷不丁的趁着大唐在东面与高句丽还有百济的余孽加上新罗和倭国这四处实力纠缠的时候,在背后捅一刀,也是够受的。

    “陇西原本就有十五万府兵,一旦吐蕃有动静,短时间内便能迅速集结起来,长安这边,能够派遣的不多,三万。”李靖说道。

    在李靖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