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枭途-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腊起事了之后,亲任起义军大元帅,包康则任军师和副元帅。

    因此,明面上,包康是方腊义军的二号人物,是方腊的头号谋士,是方腊亲密无间的左膀右臂。

    不过——

    现在包康跟方腊产生了分歧——严重的分歧。

    包康认为,起义军要想做强做大,就不能对士大夫官僚阶层和富豪地主阶层如此赶尽杀绝,因为不论是谁做这江山,都必须要用士大夫官僚阶层和富豪地主阶层来治理天下,农民阶层虽然人多势众,但却是一盘怎么捏都捏不起来的散沙,是不可能主宰天下的。

    而方腊也有他自己的坚持,他道“我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之所以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能聚众百万割据东南,皆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那些剥削我们、残害我们的大宋官吏,不诛杀他们,让我何以面对那些对我报以希望的臣民?”

    方腊又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咱们拥上百万之众,将来还要建国,哪哪都需要钱,不拼命筹集军费,你让我怎么办?”

    有些话方腊其实没有说出来,他心道“我如果不诛杀官吏、不诛杀富豪地主,那些已经杀红眼了的教民一定会把我推翻,换一个能带他们继续发泄心中积压了一二十年怨气的圣公,所以,不管我愿不愿意,这杀戮都必须进行下去,至少暂时是这样。”

    这其实也是方腊没有接受北宋朝廷招安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不敢,只要他敢接受那个已经让东南民众失望透顶、恨之入骨的皇帝和朝廷招安,这些已经杀红了眼的东南民众一定会将他砍成肉酱的。

    当然,方腊本人其实也不愿意接受赵佶和北宋朝廷的招安。

    搞搞清楚!

    接受赵佶和北宋朝廷的招安之后,他多半也只不过像宋江一样当一个六七品的小武官。

    他现在拥百万之众,并且这人数还会越来越多。

    赵宋才多少军队,多说也就跟他所拥有的差不多。

    再过三五个月,他所拥有的军队就将是赵宋的两倍。

    这种情况下,他跟赵佶划江而治当南北皇帝,不过分吧?

    而只要他能如愿,那他就可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而且,他还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种情况下,你让他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他怎么可能愿意?

    见方腊又一次拒绝了他的忠语良言,包康再也忍不住了,他怒道“竖子不足与谋!”

    言毕,包康就一甩袖子走了。

    方腊的脸色顿时就变得铁青,他心道“包康可恶,竟敢如此说我,你真当我不敢杀你吗?”

    见方腊的脸沉了下去,宰相方肥道“圣公息怒,包太师并无恶意,他只不过是有些心急,所以才不理解圣公的苦衷。”

    说这话的同时,方肥给方腊递了一个眼色。

    方腊明白方肥的意思的是,他们这支起义军,至少有一半是包康联系的,因此,如果真动包康,说不准这支本就联系得不太紧密的农民军顷刻之间就会分奔离析。

    方腊暗道“小不忍则乱大谋,暂时先放这个包黑子一马吧。”

    念及至此,方腊挤出一个笑容道“我与包太师相交多年,还能不了解他有口无心吗?回头我亲自去找他将话说开,也就是了。”

    方腊随后又道“咱们继续商议正事。”

    方肥听言,出列道“诸位,如今咱们占据了六州、五十二县,形势大好,值此兴国之关键时刻,诸位有何利国良策可畅所欲言,圣公广开言路听诤言开门纳谏集良策。”

    方腊也道“诸位爱卿万万不要吝啬,咱们永乐一朝能否兴旺长久,全靠大家群策群力。”

    陈箍桶听言,出列道“如今形势如此之好,咱们可以直接挥师北上,攻取没有重兵把守的金陵,然后以金陵为踏板,派一支大军渡过长江,然后直接东京汴梁城,若胜,则取赵宋而代之,若败,则将我教教义传播到中原,号召世人起义反抗暴宋。”

    方腊摇头,道“如果引火烧身,又当如何?”

    陈箍桶道“东南是赵宋的经济命脉,赵宋只要还有一战之力,就必然会攻打咱们,咱们当先发制人,而不是后发受制于人。”

    方腊还是摇头,他道“咱们现在当务之急的是趁赵宋集结兵力之际,快速赶紧抢占东南之地,而不是浪费兵力北上。”

    方腊乐观的又道“最理想的情况是,咱们占据东南了之后,然后陈兵百万于长江,迫使赵宋不敢渡江难下,咱们与赵宋划江而治,和平共处。”

    不少高瞻远瞩的人都暗自摇头,他们心道“咱们占据的如果是旁的地方,兴许还有可能跟赵宋和平共处,但咱们占据得是赵宋的经济命脉,赵宋又怎么可能跟咱们和平共处?”

    不过——

    更多的人则是跟方腊一样,乐观的觉得自己这方人多势众兵力比赵宋还少,赵宋是有可能会选择放弃东南地区的。

    当然了,最多的人还是跟着大帮哄——这些人连方腊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都听不懂,又哪里会去想那么多,反正跟着抢钱、抢粮、抢娘们逍遥快活就是了。

    吕将出列,道“就算不过江,咱们也要先夺取没有重兵把守的金陵,扼守长江,防止宋军南下,打乱了咱们的部署。”

    方腊道“金陵自然是要取的,不过不急于一时,金陵是咱们口中的肉,跑不了的。”

    吕将还想再劝,方腊却继续侃侃而谈“我早已派人打听清楚了,赵宋唯一能战之军队就是其西军,其他军队均不堪一击,而那西军虽然能战,但既要守卫赵宋的西北,又远离我东南,假如赵宋真调西军来东南,没有三两个月,是绝不可能做到的,有这个时间,咱们只要动作快,应该就可以统一东南了,到那时,就算西军来战,咱们也可以集中兵力与之决战。”

    方腊推心置腹又道“赵宋已失东南民心,不趁此机会扩张,待到何时?咱们所占的州县越多,咱们的战争潜力就越大,战略回旋空间也就越大……”

    见无法说服方腊,而且方腊的主张又都有理有据,陈箍桶、吕将等人也只能闭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方腊才是他们的领袖,而且方腊又这么坚持。

    接下来,所谓的“圣公广开言路听诤言开门纳谏集良策”,就变成了方腊一家之言。

    方腊说得头头是道,大有指点江山之意。

    陈箍桶、吕将等人只剩下听的份。

    那些乐观的人和那些什么都不懂的人,则此起彼伏的叫好,歌颂方腊的见识和睿智。

    等陈箍桶、吕将等人退出去了之后,方腊看向他的叔父宰相方肥和他的师父军师汪公老佛——此二人才是方腊最信任的人,前者是辅助他掌管所有国事之人,后者才是他真正的第一谋士。

    方腊突然一改之前的坚决,道“叔父、师父,我这么做,到底是对,还是错?”

    汪公老佛道“你与包康、陈箍桶、吕将之争,并非对错之争,而是天命之争,如果天命在你,你的选择就没有错,如果天命不在你,你怎么选择,都是错。”

    方腊道“我是应运而生,曾在水中看到过我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有天子福分,就该当这东南的皇帝,《推背图》就是佐证,天命自然在我。”

    汪公老佛道“恁地,你所做之事,自有天助,又何需有心结?”

    方腊听罢,豁然开朗,然后冲汪公老佛一拜,道“谢师父为我解惑。”

    方肥道“其实,向南打也好,向北打也好,都是我所不希望看到的,咱们不缺武将,谋士也勉强够用,唯缺治理之才,咱们占领的州县越多,治理之才缺的就越厉害,长此以往下去,必生大乱……圣公,其实包康说得不错,再打下州县,官吏真不能再全都杀了,可以在他们中挑些口碑风评不错的,让他们戴罪立功暂时协助咱们治理州县,免得酿成大祸。”

    方腊固执的说道“留下那些贪官污吏,除了让民众对我失望,又能有甚么用?叔公又不是不知道,咱们之所以到哪都从者如云,皆是因为咱们帮那些受苦受难的民众惩治贪官污吏,若非如此,他们又怎么可能全都推举我?”

    方肥苦口婆心道“咱们打下的地区,现在到处都是乱糟糟的一点秩序都没有,民众饱受其害,苦不堪言,怨声载道,长此以往下去,咱们必定会失了民心啊!”

    方腊沉默了一会,道“这是难以避免的阵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