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赵昕暗暗心惊,顿时有一种被眼前这个人看透了的惊恐感。他苦笑着说道:“我就是我,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去做,就如何去说。老包,你年轻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你为了给父亲守孝,十年不出仕,这样的事情也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
包拯点头:“这倒也是。”
赵昕暗暗宽心。
包拯继续说道:“我对你没有恶意,反而地,我非常欣赏你。我感觉得到,你的才能绝不止是一个好郎中。不过你的气量有时候也忒狭小了些,睚眦必报可不是大丈夫应有的所为。”
赵昕当然知道他所说的是钱明逸的事情,很是不以为然地道:“按照你的意思是说,当老百姓的就应该逆来顺受,任人宰割?”
包拯看着他,很是惋惜的样子:“你那么聪明的人,怎么就不明白我的意思呢?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心怀天下,岂能在小事情上反复去纠缠?这件事情官家已经很给你面子了,还特地施恩封了白郎中一个七品,你怎么还要反复去纠缠呢?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赵昕的心里顿时有所动了,不过这面子上还是有些过不去。他说道:“我知道,这个钱府尹和你,还有官家都很有渊源,所以你们才如此放纵于他。”
包拯一愣,顿时大笑:“你怎么会这样想呢?看来你还真是需要好好磨练、磨练才是。钱府尹确实是有些糊涂,不过此人为官清廉,官声一直都很不错。像这样的官员,怎么可能随便免去?朝廷是一盘大棋,如此清廉的官员如果被免,会寒了天下官员的心的。”
赵昕觉得他的话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禁不住就笑了起来:“他为官清廉?那他的儿子经常去**,哪里来的钱?还有,此人假公济私,为了儿子的事情,竟然不顾百姓的死活,这样的官员为何不能免去?”
包拯怒道:“我是朝廷的监察御史,钱府尹手否清廉,难道我不知道?我大宋的官员俸禄丰厚,他儿子经常去那样的地方也花不了多少钱,他找的就是那些平常妓女,每次去也就只需要数贯钱而已。不然的话,他怎么会患上那样的疾病?”
赵昕的心里顿时有些明白了。。。。。。你老包能够住这么大的院子,原来是朝廷的俸禄很丰厚。
赵昕还是有些不解:“可是,他儿子经常去那样的地方,他这个当父亲的难道没有责任?”
包拯不以为然地道:“他本人又没有经常去。更何况我朝并不禁止官员去那样的地方。”
赵昕很是哭笑不得。。。。。。这个朝代竟然如此奇葩?官员**都可以?
包拯又道:“小赵啊,你怎么就不明白呢?白郎中之事并不是钱府尹假公济私,其实皇城司早已经下令惩处白郎中,只是钱府尹一直顶着。。。。。。钱府尹确实很糊涂,他做事情竟然一点不考虑影响,偏偏在那种时候把白郎中给抓了起来。不过,他不那样做也就不是钱府尹了。”
赵昕还是觉得官府在白郎中的事情上做得太过分:“白郎中乃京都名医,为人善良,皇城司的人竟然废掉了他的三根手指,这实在是太过分了吧?”
包拯道:“假如你是皇城司的统领,费尽心思好不容易让一个细作打入到了西夏,而且这个细作最终在那地方安身立命,获得了信任。结果却因为白郎中的报官而身份暴露,你会不会因此而恼怒万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很多事情,很多时候,在国家大事大事面前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赵昕道:“可是,那位细作似乎是有意想要暴露自己的身份。。。。。。”
包拯朝他摆手道:“这件事情一时间说不清楚,也可能是那位细作想借那次的机会故意暴露身份,毕竟当细作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而且不得不远离家乡和亲人。。。。。不过那都只是猜测,目前没有任何的证据。小赵啊,你是国家可用之才,看问题得从朝廷的大局着想。个人的恩恩怨怨与国家大事相比,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哪一天你想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你的想法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了,那时候你的眼界,你的内心也就会变得宽阔起来。”
赵昕有些明白了,他说的其实就是讲政治的问题。这也是他在来到这个世界前最不愿涉足的事情。他苦笑着说道:“我就想当一个好郎中。仅此而已。”
包拯想不到此人竟然如此目光短浅,没有丝毫的上进之心,心里很是惋惜。他说道:“也罢,这件事情我们不再多说了,现在我们一起琢磨一下鄂王的事情。”
赵昕道:“老包,刚才我心里在想,如果要快速搞清楚这件事情,唯一的办法就是先不要去考虑投鼠忌器的问题。先把事情搞清楚,这样才可以去除掉鄂王今后的危险。至于是不是需要投鼠忌器,那应该是官家考虑的问题。到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调查结果呈送给官家就可以了。”
包拯点头道:“好像你说的也很有道理。”
赵昕道:“既然你同意我这样的说法,那我觉得这件事情就好办了。”
包拯诧异地看着他“好办?你心里已经有良策了?”
赵昕摇头道:“良策倒是没有,不过我有了破案的思路。”
包拯看着他:“哦?那你快说说。”
………………………………
第027章 前朝往事(1)
赵昕问:“鄂王是官家的唯一儿子,国家的储君,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去谋害于他。我可以这样推断:官家的任何一位嫔妃都不会下此毒手,因为她们做这样的事情得不到任何的好处。”
包拯似乎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鄂王如果不在了,这样的事情对谁最有利,那这个人就最有可能是凶手?”
赵昕在心里暗暗佩服:这个包拯,还真是名不虚传!
要知道,赵昕可是来自一千多年之后,那时候的刑侦思路与医疗技术一样,都已经经过了千锤百炼,很多观念虽然连老百姓都已经知晓,但那绝对都是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之后的智慧结晶。
所以,赵昕能够有这样的思路并不奇怪。但是对于包拯来讲,那就完全地不可同日而语了。
赵昕点头道:“是的。老包,你说说,假如鄂王不在了,这样的结果对谁最有利呢?”
包拯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小赵,你是否知道我大宋前朝的事情?”
赵昕点头道:“我大概知道一些。毕竟我的祖辈是华夏之人,他们一直都很关心华夏朝代的变迁,以及朝廷的大事情。”
包拯道:“我说的是我大宋前朝的事情。小赵,今天就我们两个人私底下说说,你要知道,有些事情一旦传言出去了的话,你我都可能会有牢狱之灾。。。。。。”
赵昕有些明白了:“你说的是太祖和太宗之事?”
包拯点头道:“既然你知道这些事情,那我们就不用讲出来了,免得因此惹祸上身。”
在赵昕所了解的宋朝历史中,当年赵匡胤是被他部下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说到底就是通过谋反取得了国家政权。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赵匡胤也不例外,一场谋反的事件被美化成了被部下强迫的佳谈。
也许是赵匡胤内心有愧,所以给予了后周皇室一种特别的待遇:若非谋反之罪,不得刑伤。
历史上很多事情就是如此可笑,谋反之人反倒向公众显示其宽容大度。
赵匡胤死后谥号太祖,而他的死却一直到后世都存在着极大的争议。不过大多数人都相信,他是被自己的弟弟赵光义杀害的。
赵光义就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死后谥号为太宗。
据历史传言,当时赵匡胤病重,其弟赵光义入宫看望。赵光义屏退左右,随后就有人看到帷幔之内烛光斧影。。。。。。当夜,赵匡胤暴卒,数日后赵光义即位。
这里面还有一种传说。据说是赵光义趁哥哥病重之时意图强暴宫中的一位妃子,但是却被哥哥发现。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举起斧头向大哥的头上砍去。。。。。。
总之,赵光义通过谋杀的方式取得了国家政权,这一点在历史上并无多大的非议,就连刚才包拯的话中对此也似乎是深信不疑。
当然,这是皇帝的家事,就如同当年李世民在玄武门狙杀哥哥的事情一样,这并不影响大臣们效忠于他。
不过胜利者必须要美化自己的谋反行为。当年李世民为了抹去自己谋杀太子的恶迹,严令史官修改国史,而赵光义却比李世民高明。
他搬出了太后。于是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