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9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方缺粮,每到冬季总会出现粮荒,特别是在出现白灾之后的来年春天,总会有成百上千的牧民饿死,以致草原各部劫掠战乱。

    如果能从大宋买到足够多的粮食,完颜亮就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对付完颜雍身上,所以西金使臣拿到大宋宰相的方案之后直接返回大同府,因为这个方案值得考虑。

    然而在西金使臣四月离开汴京之后,一直到七月,史浩也没有等来西金的回复,甚至连赔偿都没再提,更没有向汴京索取河间府土地,就像宋军夺取河间府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发生,又像河间府本来就归属大宋。

    完颜亮对河间府不问不要不取,汴京已经嘉奖过收复失地的将士,也不可能下令让驻守河间府的军队撤回大宋,所以大宋对河间府形成了事实上的占领,并且没有任何一国对此有异议和疑问。

    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北方局势的彻底变动,西金活了,大宋僵住了,东金被动了。

    正因为三国形势大变,让大宋陷入僵局,使收复燕云变得更为艰难,所以主导同时对西金、东金开战的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周振被赵昚罢免了官职。

    如今北方的形势已然如此,直取燕京已经不可能了。

    不过,好在杨丛义当初率领北伐军攻下大名府之后,就做了一些夺取燕京的准备,这些年进展还比较顺利。

    既然不能取巧夺回燕京,那就只能一仗一仗硬拼。

    隔天,杨丛义应召,入皇宫面圣。

    “臣见过皇帝!”杨丛义进殿躬身行礼。

    “休养了一年,身体好些了吗?”赵昚坐在御案前,见杨丛义进来,放下手中的朱笔,笑着问道,就像询问关系亲密的朋友。

    “臣已经好多了,多谢皇上关心。”杨丛义恭声回道。

    “坐。”赵昚微笑。

    “谢皇上。”杨丛义行礼后,慢慢落座。

    “跟我说说,这次出去可有什么特别的见闻。”

    “百姓安居,田地有人耕种,南下北上,一路上未曾遇到什么特别的事。见闻就更没有了,臣沿途很少接触外人,主要是在山里养身。”杨丛义回答的较为谨慎。

    地方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还是少说为妙,说了又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不过是徒增烦恼而已。

    “前些年荒芜的田地都有百姓耕种?”赵昚有些不太相信,宋金两国打了多年,百姓南迁的很多,不知有多少良田因无人耕种撂荒,才多少年,真就全种起来了?

    “其他地方不知道,臣所到之处,几乎没有荒田。”杨丛义回答的很真诚。

    “好好好,只要百姓有田种,就不至于饿饭。”赵昚很是高兴,看来户部并没有多少虚言。

    但赵昚不知道的是,那些开垦出来的良田到底有多少是普通百姓自己的,又有多少是官宦之家和豪门大户。

    当年北伐军一路北上,收复旧地之后,为了尽快稳定占据的土地和百姓,直接就把无人认领和耕种的大部分荒地分给了当地百姓开垦、耕种。

    但在之后,天下逐步稳定,金人被赶出汴京,赶回北方后,当年那些分给普通百姓、还没有地契的土地,慢慢的都被那些有权有势的大户和官宦乡绅,用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地契收了回去。

    也就是说,普通百姓把撂荒的土地开垦出来,养熟以后,几乎全被别人拿着地契夺了去,那些地契有官府站台,普通百姓根本没有办法。

    这些事,杨丛义也是近些年才知道。

    当年那些地还是他做主分给当地百姓的,当初是为了尽快让百姓恢复农桑,军队好从市面上采购军粮,可等天下稳定,他从地方进入汴京,地方上的事他便再也不能插手,他的那些应急政策自然很快被废。

    土地兼并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杨丛义虽然同情普通百姓,但却无法帮他们做多少事情,只能给尽量给他们一个太平的天下,不让他们死于战乱之中,毕竟在这个时代,能活着就是一种幸运。

    “北边战事,你听说了吧。”赵昚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眉间满是心事。

    “臣这两天在枢密院看过详细资料,基本都清楚了。”原来皇帝最在意的还是北伐、一统天下,杨丛义心里有底了。

    赵昚微微点头,双眼盯着杨丛义问道:“那你怎么看。”

    “既然东面已经陷进河间府、真定府和燕京三方掣肘的死局,东面就暂且放弃好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对我们来说未尝不是好事,燕京虽然不能一举夺回,但至少大名府、济南府是绝对安全了,那我们就可以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其他地方,以迂回包抄之法,一样能收复燕云。只是这样一来,就需要更多兵力和财力,也需要更多的官吏和地方治理人才。”杨丛义回答的十分淡定,对于北伐,他绝对不会乱了方寸。

    “哦,如何迂回?”赵昚急问。

    “先取河东,收复太原、平阳两府,将切断大同府与关中的联系,再取关中如探囊取物。而后以太原府为根基,聚大军直取大同府。夺取大同,等站稳脚跟,我军便可自西向东包围燕京,真定府也将不战自溃。”
………………………………

第721章 皇帝承诺

    “多久?”

    “五年。”

    “等不了五年!”

    “臣是说五年之内拿下燕京。”

    “好,我就给你五年时间。若五年之内拿下燕云,我便依祖训封你为王!”赵昚看着对方,眼神异常坚定。

    “封王就不必了。”

    杨丛义推辞道:“皇上还记得当年在镇江渡口,臣跟皇上说过什么吗?”

    赵昚思绪翻动,但没有回答。

    杨丛义正道:“当年在长江边驻防,对岸就是重兵集结准备渡江的完颜亮,那时臣告诉皇上,臣这一生的梦想就是北复中原、夺取燕云!而皇上说,只要渡过劫难,不论如何都会尽力助臣实现梦想!臣此生的梦想一直没变,所以臣不需要功勋,也不要封赏,如今能有机会去实现这个梦想,臣就很高兴很知足。”

    赵昚想起了长江的那段往事。

    片刻之后,还是说道:“我支持你收复燕云、统一天下,那是我应该做的事。你若能收复燕云,不管是我还是朝廷,都该给你封赏,都该给你庆功!收复燕云封王的祖训世人皆知,不要王位,你想要什么?”

    面对赵昚的疑问,杨丛义忽然轻松下来,笑道:“臣若能顺利收复燕云,只想离开汴京,无拘无束,带着家人游遍大宋山山水水,等老了,走不动了,便选一座山,老死山中。这便是臣的心愿,也是臣最想要的!”

    “若你真能收复燕云,而我什么都不给你,还将你赶出汴京,天下人会怎么看我?你还是实际点,不要说梦话了。”赵昚根本不信他的所谓心愿,退一步说,就是信,也不可能答应他的要求。

    杨丛义轻轻叹了口气,而后颇有些无奈的说道:“皇上,说实话,臣不喜欢汴京,更不喜欢临安,说白了就是不喜欢待在朝堂上,不喜欢听他们吵,也不想跟他们争。若臣真能收复燕云,皇上想怎么封就怎么封,但臣希望给臣一个闲职,如果到时候还要让臣在朝堂上受罪,那只能辞官,遁入山川之中了。”

    赵昚听着,看着他没有说话。

    “不过,这一切都还为时过早,能不能顺利收复燕云都还是两说。”杨丛义将话题一转,欲言又止。

    “哦,有何困难?”

    “打仗要大量军需粮草,这些年国库并不丰盈,粮草没有积蓄多少,军械更没有制造,这只是一方面。”杨丛义稍稍停顿了一下。

    而后郑重的说道:“最麻烦的是,朝中如今支持北伐的人不多了,几年不打仗,就已经开始享受太平生活了。除此之外,臣更担心皇上北伐的意志被朝臣动摇,若臣在外统兵,而朝中满是流言和猜忌,北伐便不可能成功。臣想直捣黄龙,收复燕云,但不想重蹈岳飞覆辙,做那无用之功!”

    赵昚沉默了。

    先前他用周振向河间府发动进攻,就受到了朝中巨大的阻力,结果北伐成效并不好,北方形势变得复杂了,朝中反对、弹劾之声更盛,他想保周振都保不住,不得已才匆匆将周振罢免,召回杨丛义。

    汴京已经快跟临安一样了,奢靡享受之风日盛,谁还顾念北方的故土,谁还记得百年前的祖训?

    当年他从临安带出来的主战派大臣,五六年太平日子过下来,便失去了往日的进取之气,个个位高权重,却只顾享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