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孟芸娘的软磨硬泡,杨丛义无法拒绝。
过了几日,张柳道长来访,杨丛义便问了香客拜神求子又还愿之事。
张柳思虑再三,告诉他,五龙观确实有这样一个精通医术的老道长,只是常年住在后山,嫌五龙观吵,很少到观里来,要去找他,或是请他下山很难。
杨丛义跟张柳道长的关系不一般,请老道长下山能有多难?
对方是旧识,跟清木道长又有非同一般的关系,这次又捐献一座宫殿,杨丛义的请求,张柳难以拒绝。
不过他告诉杨丛义,他愿意去请老道长帮忙,但能不能请到,他不能保证,因为成不成要看机缘。
孟芸娘得知消息,满怀期待的等了半个月,却没等来她想要的消息。
后来有一天,张柳忽然来找杨丛义,说老道长让他上山去见他一面,具体什么事,他也不知道。
见个老道长能有多大的事,杨丛义没有犹豫。
孟芸娘得知后,以为是她求子的事终于有眉目了,老道长愿意出手了,便叮嘱夫君,不管老道长有什么要求、条件、捐献多少宫观屋舍,统统答应,只要能如愿得子就行。
看着杨丛义应下,孟芸娘很开心,笑的很灿烂,犹如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
沿着不是路的路,花了大半天时间,杨丛义跟着张柳道长来到后山一处山崖石室。
在石室外等了一会儿,杨丛义便见进去通报的张柳出来之后,径直离去。
“杨施主请进。”石室内传来一个清澈的声音,没有半点苍老的意味。
杨丛义依言走进石室,便看到一个须发皆已花白、面色红润的道长,盘坐在一个不知是什么草织成的蒲团之上,闭眼打坐。
“小子见过道长!”杨丛义抬手,躬身行礼。
“杨施主位高权重,贫道受不起。请坐。”老道长依然没有睁开眼睛。
杨丛义转眼一看,只见地上只有一个蒲团,并无椅子凳子,便依言在老道长旁边的蒲团上盘腿坐下。
不等杨丛义开口说话,只听老道长道:“二十年前清木师弟在淮西太湖县与施主见过一面,师弟跟施主说过什么,恐怕施主早就忘了吧。”
听闻此话,杨丛义细一回想,他们在牢中说过什么,确实都忘的差不多了。
“师弟从前跟施主说的话,施主还记得多少,贫道不想再过问。今日叫施主来,同样有一句话告诉施主,有多大的功业,就有多少亡魂,时日一到,难抵亡魂索命!”
老道长语落,杨丛义忽觉心下猛一阵颤动,顿时心慌意乱。
“不过施主也不必太过担心,当年清木师弟救过你一命,贫道也不会让施主无端送命。功业大成之后,马上来山中出家!记住贫道这句话,可保施主无忧!否则,神仙难救!”
杨丛义还在意乱中,只听道长已经下了逐客令:“三日后,让孟施主在观中等候,贫道自会为她诊治。去吧。”
“多谢道长!”
杨丛义起身,抬手行礼后,匆忙离开老道长修行的石室。
刚出石室,抬眼便望见了翻滚的云海和无边的景色,顿觉心旷神怡,心底的焦躁不安,瞬间一扫而空。
………………………………
第719章 复官北返
这些年确实死了不少人。
从第一次出海再到北伐,至今死在他面前的人已经太多了。
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不是自己死,便是别人死,就看怎么死。
老道长说到山里出家能保他一命,杨丛义是相信的,只要他彻底放弃手中的权力,赵昚不至于会杀他,大宋历来没有这样的传统,刚好他又不贪恋权力。
可若是让他真的在山里出家,一时之间还是很难接受的,因为他不是真正的修道之人,不像他们一样,可以在山里待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
下山途中,杨丛义很快将老道长的话置之脑后,因为对于权力和性命之间的关系,他早有觉悟,纵使老道长不说,在夺取燕京后,他也会放弃全部权力。
但在此之前,他还不能。
三天后,孟芸娘在顾清尘和丫鬟的陪同下去了一趟五龙观,见到了老道长。
号脉诊断、银针刺穴、运气伐髓。
不消小半个时辰,便诊治完毕。
临走前,老道长还传授了一套简单的养身功法,并告诉孟芸娘、顾清尘二人,只要时常练习,便能气血通畅。
五月的一天早晨,孟芸娘忽感心慌意乱,恶心反胃,初时并未在意。
此后一连几天都有这等症状,她才惊觉可能是自己的身子有了变化。
但她没有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包括杨丛义和顾清尘,并悄悄让丫鬟下山去城里请最好的郎中。
后经重金请来的郎中诊断,孟芸娘确实已有一个多月的身孕。
直到此时,她才将好消息告诉杨丛义。
得知喜讯,杨丛义很快做出决定,下山回城!
他们捐建的宫观还有半个月就能彻底完工,原本已经答应要出席完工庆典,因此不得不推辞。
好在张柳和他的师兄孙道长也都是通情达理的人,听说此等喜事之后,便没有再强求。
五月中旬,杨丛义一行离开居住了大半年的五龙峰。
带着孕妇,路上走走停停,用了十多天时间才走出武当山,等来到县城,已经是五月底。
由于孕期前几个月,孕妇受不得颠簸,再加上孟芸娘最近脾气也大有变化,为避免麻烦,方便照顾,杨丛义与顾清尘商议之后,便在县里买了一个院子暂时住了下来,并找了七八个下人,照顾她们的生活。
半个月后,一行身份特殊的人进入武当县,径直来到杨丛义的院门前。
来人是皇后身边的一名内侍,带着不少珍贵的养身补品,一同前来的还有一名太医院御医。
听他们表明来意,杨丛义没有表现出任何意外,更没有拒绝,当即向北方遥拜致谢。
离开汴京时,赵昚派一队皇宫宿卫禁军护送,杨丛义便知道是什么意思,他的一切行动都是光明磊落的,没有什么见不得人,所以不管宿卫军是三日一报,还是一日一报,他都不用有丝毫担心。
就连花费巨款捐建五龙观宫观,杨丛义也不想隐瞒,虽然这笔花销远远超过他这几年的实得俸禄,他也并不太在意皇帝的想法和别人的弹劾。
要说一个像他这样地位的高官,拿不出十万贯钱来,谁都不会相信。
因为谁都知道,官做到一定位置,官位本身的俸禄在官员所得中微不足道。比如一个官员一年俸禄五万贯,那他整年所得超过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甚至是百万贯都不足为奇。
所以区区十万贯,纵使远超俸禄所得,也根本入不了汴京朝官的眼。
当然,言官们还是可以拿这个问题来做些文章的。
去年不就有人弹劾杨府铺张浪费,但汴京城里的那些高官,又有几个比杨府更收敛?
据杨丛义所知,有些高官府邸里光购买的丫鬟丫头就几十上百个,更不用说娶了一个又一个小妾,那么多人要吃饭要住所,每日花销何止杨府百倍?
但这些问题,他没法跟穷得叮当响的赵昚说,因为说了也只是徒增烦恼而已,他解决不了,赵昚也解决不了,否则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汴京朝廷再次分裂。
要夺回燕京,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朝廷,没有文官支持,是绝对不可能的,杨丛义要妥协,赵昚是皇帝,更要妥协。
所以,在均州普通百姓看来大手笔捐建宫观的杨丛义,在汴京官员和皇帝看来,根本算不了什么事,因为十万贯钱对他们来说真的不多。
心底无愧,杨丛义心安理得的收下了皇后送来的补品,也接受了皇帝派来的御医。
皇帝为什么如此关心一个辞官在野的人,又是送珍贵补品,又是送人,均州地方官员可能不懂,但汴京朝堂里那些善于察言观色的老油子却是一看便知。
他们知道,杨丛义该回汴京了。
于是很快,一封封弹劾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周振擅自挑起宋金两国争端、制造边关危机、企图毁坏两国友好盟约的奏疏呈上了赵昚的御案。
七月二十四日,皇帝下诏将周振革职。
八月初八,皇帝下诏让杨丛义官复枢密院副使之职,即刻回汴京赴任。
等诏书传到均州武当县已经是八月十二,中秋将至。
一家人还带着怀有身孕四个月的孕妇,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