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9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军战至日暮,各自收兵。

    金军连夜休整西城门,重建城防。

    是夜,金军再次夜袭宋军营地,将士未袭扰所搅,一夜无眠。

    第三日再战,宋军攻势已有所减弱,交战一天,未得战果。

    同一天,尉氏、杞县各派数万金军驰援,于十里外驻军策应。

    侦知金军来援的消息,宋军底层士兵马上人心浮动,加之连日来没能得到休整,又喝风受冻,士气更加低沉,无再战之心。

    当晚,天气忽变,北风呼啸数个时辰之后,天降鹅毛大雪。

    这次攻击通许,本就是速战,全军没有携带更多粮草,最多有五天攻城时间,三天不能攻下城池,就该考虑退路。

    如今忽然天降大雪,一旦大雪封路,宋军在城下必定进退两难,后方补给也很难跟上。

    又听闻攻城不利,将士军心已失,经一众统制官鼓噪之后,成闵当即决定连夜退兵。

    未等退兵消息传开,成闵便带着亲卫部队在中军护卫下,率先离营而去。

    听闻中军护送主将撤退,各部将士当即拔营追随,全速向杞县方向的大营退走,风雪黑夜中,完全顾不得相互掩护,更别说阵型。

    城内金军侦知宋军撤退,当即派兵趁夜追击,随后掩杀。

    在宋军营地十里外策应的金军得知宋军连夜撤退,也迅速拦截追击。

    风雪中,宋军无心抵抗,只想跟着主将逃命。

    于是一场追击战在通许以东广阔的土地上展开,在单方面的攻击下,无数奔命不及的宋军士兵,命丧金军刀枪之下。

    追击战中,身负铁甲的步兵根本跑得过身垮战马的轻骑兵,这是一场单方面的杀戮。

    而在城西则是另一番光景。

    吴拱听闻成闵忽然率军撤离,当即下令前军前出一里布下防御大阵。

    黑暗中,城内金军不知城西宋军营地内情,派出数千骑兵探营,很快被宋军包围,只有数百骑趁夜逃回城内。

    而后,吴拱下令趁胜攻城,前军将士再次扑向已经修复的西城门,城内金军匆忙调兵防守,险些被宋军攻破城门。

    就在前军攻城之时,吴拱下令所部后军变前军,连夜后撤五里,中军原地布阵待命。

    待后军撤出五里,即刻传令攻城的前军部队撤退。

    城内金军眼见攻城宋军匆匆撤退,城西主将马上明白宋军攻城是假,掩护大部队连夜撤退是真,于是当即打开城门,率军随后追击。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刚刚追出不到三里,堪堪追上撤退的宋军,不想左右忽然冲出无数宋军将他们包围。

    风雪黑暗中,敌情不明,匆忙之间,金军主将以为中了宋军诱敌之计,为城池安全,马上又下令退兵回城。

    可风雪夜晚,视线模糊,又是满怀信心的追击,现在突遇宋军埋伏,早无阵型可言,军令也根本传不出多远,出城追击的金军马上陷入混乱之中,一部在拼命与宋军作战,一部匆忙撤退,还有一部分不知发生何事,原地打转,等待军令。

    最终,经过将近半个时辰的激战过后,尚未来得及逃出包围圈的金军被歼灭,黑夜中,不知战果几何。

    灭掉追击的金军之后,中军马上全军撤退。

    没多久,便追上在五里之外布阵等待的后军。

    而后,中军依吴拱所命,像前军一样,继续向后撤退五里,留下后军在后掩护撤退。

    原本从尉氏赶来,在吴拱部营地十里之外驻军策应的金军,探知宋军忽然撤退,打算趁乱进攻,却又不敢大举进攻,便派出千人试探,不想在黑暗中稍一接触,便被宋军击败,只有数百人逃回,于是这支不足万人的金军部队匆忙北撤五里,避开宋军撤退线路,以防被宋军包围。

    逃回通许城里的金军,刚刚返回城内,便听随后赶回来的探子回报,宋军已经大举撤退,金军主将顿时懊悔不已。

    此战过后,西城门被攻破,一定会被追责,想到此番追击又失利,城西金军主将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生气。

    片刻之后,打定注意,必须趁宋军匆忙撤退之时,拿到足以抵罪的战功,不然等待他的恐怕不仅仅是降职、去职,现在是非常时期,一旦局势缓和,开始追责,他不但官职不保,很可能还会治罪。

    主意已定,未及通报通许大军主将,城西守将当即便率所部万余人再从西门出城,直追撤退的宋军而去。

    风愈狂,雪愈大,通许县东西两个方向的宋军和金军面临正好相反的处境。

    成闵带着亲卫军在两万中军护卫下,冒雪一路疾奔杞县东面的大营,而在他们身后是金军三千轻骑,金军顶风冒雪追击,所到之处,只需在昏暗中寻找目标,挥刀向正在地上奔跑的宋军砍去。

    轻骑紧追不舍,宋军只顾逃命,将军骑马逃,士兵只能凭借两条腿,有的马的指挥将官全都逃跑在前,后军根本无人指挥,只能闷头随大流往前拼命跑。

    随着风雪越来越大,视线越来越不清晰,成闵部被落在后面的几万士兵,被金军轻骑兵一冲,很快分散成几部分,风雪中很难睁开眼睛,根本分不清方向,只能凭感觉逃命。

    可宋军士兵能不能逃脱一命,一看自己,二看金军,三看天命,但最终靠的还是自己。

    通许县西边的宋金两军,命运不同。

    从城西追出,追了撤退宋军将近一个时辰的金军,终于追到了宋军,但等待他们的却是似乎无穷无尽的伏兵。
………………………………

第687章 别无选择

    腊月二十六日,北伐军围攻汴京外围县镇无果的消息传回临安城。

    除夕已近,北伐无果的消息并没有在临安城内普通百姓间引发多少讨论,但在朝堂上却起了激烈的争论。

    北伐久久无功,主和派马上找到了借口,立即上书,提议见好就收,应与金国议和,能维护既得成果更好,如果不能,可以把兴仁府、徐州、济州、归德府还给金国,以此换取两国和平。

    主和派依据有二,一是金国内部虽然有叛乱,但都是小疾,很快就会被平定,一旦金军重新调回南方,报复大宋,恐怕不但宿州、亳州不保,恐怕想将两国边界继续维持在淮河都不可能,到时候金军饮马长江,大宋危矣!

    其二,便是天下百姓并无北伐中原之意,此等大事要消耗军力、人力、物力不计其数,想当初大宋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前后经略百年,尚不能成功,如今若无百姓支持,仅凭朝臣一时意气,匆忙北伐,更不可能成功!

    不但如此,主和派还威胁主战派和皇帝,若不马上停止北伐,推行轻税薄赋的国策,恢复江淮农业生产,甚至有可能将大宋重新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可近两年是主战派掌握朝堂话语权,皇帝赵昚一心想要尽快成大事,建功业,搏名声,加上他原本就跟对主和派不对付,此时北伐军节节胜利,兵锋直指汴京,哪里会将主和派的话放在眼里。

    对赵昚而言,此时能让他听进去的话,除了主战派朝臣说的,就剩太上皇赵构了。

    但此时的赵构眼见北伐形势良好,也不愿多言,毕竟赵昚这个皇帝是他亲自培养,并挑选出来的,该有的声望就得给他,更何况他还是个表里如一的大孝子,所以赵构也不会拆台,让朝廷退兵。

    赵昚此时不听主和派意见,但却不能不听主战派意见,然而主战派意见并不统一。

    半年前,随着杨丛义忽然兵进兴仁府,改变北伐局势,主战派中的激进派和保守派暂时搁置争议,全力支持北伐。

    可在进入十月之后,北伐军再无任何战果,消耗粮草无数、辎重无数,却吃了两场败仗,损兵近四万人。

    九月底时,归德府张浚手中有兵力近十二万人,几乎将江淮地区的绝大部分兵力调集一空,兵强马壮,却没有取得更多更大的战果,反而损兵好几万人。

    于是朝中激进派和保守派再起争执。

    保守派主张固守兴仁府、归德府、许州、济州,三五年后,等将这些土地、城池和百姓彻底收复,民心稳定,生产恢复,再集中兵力,一举收复汴京、洛阳,甚至可以趁胜渡过黄河,收复北方更多土地。

    而激进派则主张趁金国内乱未平,一举夺回北方旧地,若等金国平息内乱,金人调集大军南下,大宋将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北伐良机,如果不能抓住个机会,恢复中原,必会被唾骂千秋万世!

    相反,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