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抚过军中将士之后,姚昶、罗聪于营中相会,脸色黑如锅底。
这一仗为什么会打成这样?
他们明明已经做了准备,为什么还会遭遇惨败?
两人想不通,山东其他城池,几乎都是一攻即下,为何这济南城这么难打,一战就折损义军一万余人?
他们之前也想象过济南城难打,可万万没想到会是这般难打,难打的使他们丧失继续攻城的信心。
不过随后他们就明白了,济南城也许从去年益都府被义军占据之后,就开始准备对付山东义军,不然他们哪来的那么多圆木、乱石和桐油。
济南守军应该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囤积物资,据城坚守。
如果是这样,纵使再多一倍义军,也攻不下济南城。
况且现在攻城器械几乎全被烧毁在城下,仅凭人力,怎么可能爬上两三丈高的城墙,怎么可能攻取济南城?
难道要带着耻辱,无功而返了吗?
姚昶、罗聪陷入了两难之中。
进,以目前的情况,云梯尽毁,根本无法攻城,而想撞破城门也不可能,因为济南守军已经从城里用土堆把城门彻底封死,就是他们自己想出来,也不是那么容易,这种做法就跟当初宣威军在凉山城抵御数十万李越打军时一样,从里面封死城门,据城死守,外面的人要想进城,除了爬城而上,别无门路,所以攻城不可能了。
退,带着失败回去,不甘心,很不甘心!
………………………………
第667章 破城之计
打,一定要打!
带着八万人出来,不可能就这么回去。
但怎么打,是个问题。
二人一筹莫展,济南守军已经将城门彻底封死,不把守军全灭了,他们根本不可能进得了济南城。
还是前期缺乏足够准备,若是在拿下益都府之后,迅速派遣成百上千人装作百姓进入济南城,也许战况就不是现在这种结果。
可事实已经如此,该怎么打这一场,成了压在姚昶、罗聪二人心头的大石。
二人最终还是没有商议出什么好结果来,但也有了一些思路。
于是左府、右府合力召集众统制官商议破城之事。
一场惨败,让众统制官士气低落,已经完全没有了之前的豪气。
“一场小小失败,就把你们击溃了吗?拿下济南,我们都有饭吃,拿不下济南,全都得饿肚子。不光饿肚子,拿不下济南,等金狗派兵南下,我们都得死。那时被金狗逼死、杀死,跟现在拼命搏一次,拿下济南城,获得生机,哪种选择更好?”姚昶高声责问。
众将无言,他们可没打过这么惨烈的仗。
“这一仗无论如何都要打赢!必须拿下济南城!谁有异议?”姚昶随后扫视众将。
营内沉默片刻,随后有人仗着胆子问道:“大人,我们根本没法攻城啊,他们有桐油,兄弟们一到城下,他们就倒油放火,我们怎么靠近?还有,我们的攻城云梯都烧掉了,即使城上没桐油了,我们也上不了城墙。”
此论一出,见姚昶、罗聪二人无言,众将随即开始应,交头接耳议论。
“都静一静!”罗聪开口。
营内很快安静下来,众将把目光集中到左右府都统制大人身上。
只听罗聪道:“拿下济南城不一定非要强攻,强攻不成,我们也不会要兄弟们再拿命去拼。现在我们有一个办法,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既然难以攻城,我不妨主动撤退,以退为进,引诱城内守军出城,而后将他们歼灭,等城内兵力薄弱之时,再一举拿下济南城!”
“以退为进?他们又不傻,怎么会出来。”有人小声说道。
“我们有六万人,完全可以攻击周边州县,除了济南城,方圆两百里之内,谁是我们的敌手?攻占了那些地方,济南城里的金狗会无动于衷吗?对一些稍大的城池,我们可以围而不打,让他们去请援兵,若济南城派兵来救,我们则可以把援军歼灭,若济南城不救,就可以争取被我们围困的城池归附山东义军。等济南城周边所有城池全部归附山东义军,济南就是一座孤城。”
罗聪稍作停顿,而后继续道:“一座孤城,即使他们储备的粮草再多,够十万人吃多久?外无粮草援兵,他们最终都要开城,到那时,济南就是我们的!”
“大人,他们在城里存的粮食不少,我们不退,他们不会出来的,他们把城门都封死了,就是要跟我们耗,我们在城外,他们在城里,我们怎么耗得赢?”马上有人质疑。
“是啊,要是我们在这儿耽搁太长时间,城打不下来,其他地方再派兵过来打我们,怎么办?听说金狗在几百里外的真定府有二三十万大军!”
“对,我也听说了。我们要么赶紧拿下济南城,要么退回去,好好守城,拖得越久对我们越不利。”
“他们封了城门,躲在城里不出来,我们攻城云梯也没了,再拖下去,也赢不了。”
。。。。。。。。。。
一时之间,议论纷纷。
无外乎是,赢不了,打不下来,不如赶紧撤退。
“我刚才说了,济南城必须拿下!”姚昶声调升高,锐利的目光扫过众人。
而后又道:“既然大家都觉得拖下去对我们不利,那我还有一个办法破城,挖地道入城!”
“挖地道?”众人大惊。
“护城河那么深,水又那么多,怎么挖地道?地道不塌,也得被淹死。”稍一思索,马上有人提出异议。
“先不说怎么挖的问题,我只问你们,挖地道能不能进城?怎么挖,我们后面再想办法,再详细商议。”不等众人议论,姚昶随即出言制止。
“挖地道能攻进济南城吗?”众人不言,姚昶再问。
话音落下,一张济南城详细地图展示在众人眼前。
“我们有济南城地图在手,只要地道能通进城里,我们的人就能进城,到时候内外夹击,济南城必破!”说话间,姚昶举起了手里的地图。
只要地道能挖通,自然能入城,对此众人没有异议。
但如何挖通地道却是问题。
护城河两三丈深,四五丈宽,河里全是水,挖多深才不会塌陷漏水,没人知道。
挖的深了,耗费时日,也不好运土。
挖的浅了,一旦挖通护城河,不但要死人,费心费力挖的地道也毁了。
人人都知道地道挖好就能潜进济南城,可怎么挖,却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对于怎么挖地道,营内很多人说不出好办法,只能沉默不语,听其他几个脑子灵活的人在那里讨论。
不多时,就商讨出一些眉目。
随后议事结束,除了少数几人,其他人先行回营,稳定将士情绪,等待命令。
留下的几名统制官与姚昶、罗聪一起再议挖地道之事。
在确定了几个方向之后,他们详细商讨每种方案的实施难度和可行性。
经过两个多时辰的商讨和推测论证,最终确定了一种较好施行的挖地道方案,可以完美避免渗水、漏水和塌陷等问题。
第二日,城南城东城西调整兵力部署,各调两军赶往城北,在距离城墙大约一里处扎寨安营,准备长期与济南城守军对峙。
大营扎好之后,义军再次发动攻击,一支支队伍冒着箭雨,带着盾牌木板冲至护城河边。
但他们进攻的脚步也仅限于此了。
前面的护城河宽四五丈,而他们所在位置,又距离之前填平的护城河通道数百丈远,况且那通道之前的城墙下全是尸体,根本无法靠近。
护城河挡路,义军若想继续攻城,就必须另通过河之路。
义军顶着盾牌在护城河边把两三丈长的圆木三三两两拼接在一起,长度达到七八丈。
而后众多义军将士合力将拼接好的圆木推入护城河,前端虽不能架上护城河对岸,但离河岸的距离也不算太高,不足一丈。
接连几根圆木推到河对岸之后,并排在一起的几根圆木上已经能过人。
于是义军将士在继续推圆木过河的同时,有些将士举着盾牌,踏圆木渡过四五丈宽的护城河。
过河之后,义军士兵相互托举,先将数人推上护城河岸,再将绑住圆木前端的绳子丢上去。
在又一批义军士兵踏圆木过河,爬上护城河岸之后,一声吆喝,上下合力,两岸合力,一根圆木迅速被拉起来,架上护城河岸。
城上的守军一开始还射箭压制,阻止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