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时,门口传来脚步声,杨丛义扭头一看,却见门口出现三个人,一个虞允文,另外两个也不是陌生人。
杨丛义心下一惊,急忙上前见礼,口中躬身道:“末将杨丛义,见过郡王殿下!见过杨国公!”
谁知话音刚落,便听虞允文纠正道:“杨将军错了,这是建王殿下,这是同安郡王!”
杨丛义一听此话,急忙再行一遍礼:“末将见过建王殿下,见过杨郡王!末将久不在临安,孤陋寡闻,还望赎罪!”
“将军就该盯着战场,其余的事不过问最好,何罪之有。”
来人正是杨存中和皇子赵玮,而赵玮正是选为皇子改名之前的普安郡王赵瑗。
“多谢郡王!”杨丛义礼毕,正身。
赵玮、杨存中、虞允文先后在厅内坐下,杨丛义一人站在厅中。
“杨丛义,听说皂角林、太平渡、瓜洲渡三场大胜都是你亲自参与、力主促成?”坐定之后,杨存中问道。
“末将不敢居功!皂角林之战其实是刘大帅提前策划,末将恰逢其会,参与其中而已。至于驰援建康、太平,确实是末将的注意,当时从瓜洲大营撤离时,听说敌军在和州聚兵五十万,心想建康比较危险,便请命领兵去支援,不想刚好赶上敌军在太平渡渡江,打退渡江敌军之后,整个太平州守军实力不足以抵挡敌军进攻,末将就跟虞大人商量,用计将敌军船只全部击毁在江里,使敌军失去渡江能力。至于瓜洲渡这一场,是末将看到镇江局势危险,临时起意,想给敌军一个下马威,打消他们随随便便就渡江的念头,也是想通过一次胜利,提振镇江守军的士气,共守镇江不失。”杨丛义简单解释一番,表明自己的心迹的同时,并没有刻意吹嘘自己。
杨存中笑道:“杨丛义,十年不见,你还是这么谦虚谨慎。很好,看来当初我看没有看错你。”
“多谢郡王栽培!”杨丛义抬手道谢。
“敌军陈兵瓜洲,镇江局势关于大宋安危,而刘大帅卧病不起,朝廷命我北上,主持镇江府防务。今日召你来,一是多年不见,特意叫你来见一见,二是给你更重的职责。杨丛义听令!”杨存中无心叙旧,直奔正事。
“末将在!”杨丛义抬手待命。
“即日起,任你为镇江前军都统制,统领前军各部两万人,坚守镇江第一道防线!”
“末将接令,誓守镇江防线不失!”
“你之前所领各军,归入镇江前军,仍然归你统领。”
“是!”
杨存中说完,赵玮接道:“本王受命担任江淮巡慰使,就是来慰问坚守镇江前线的将士,特别是敢打仗、能打仗的将士!”
………………………………
第625章 拒敌之策
稍稍一顿,赵玮看着杨丛义,继续说道:“杨统制不畏强敌,先在扬州大败进犯瓜洲大营的敌军先锋部队,击杀狂妄之徒高景山,后又请缨西进五十万敌军驻守的和州附近,解救太平州于危难,于敌营外歼灭敌军渡江部队,使之不得不放弃和州,转道扬州。前不久又在敌军大军驻守的瓜洲渡外,围歼敌方近八十艘大船,给整个镇江府沿线守军极大振奋,甚至整个江南军民听闻我军镇江大胜之后,军心民心渐稳。杨统制带领军队,几番征战,力拼强敌,大获全胜,功勋卓著,敢战、能战之名,深入军心民心,真乃抗金英雄!特此赏钱十万,良田十顷!所领将校官士卒,除以功勋厚赏之外,每人额外奖赏五倍响钱!敌军未退,望杨统制继续领军,再立新功!”
“末将代一众将官士卒多谢建王殿下和朝廷恩赏!”杨丛义抱拳向赵玮行礼,而后却道:“我等身为大宋军人,平日吃朝廷响钱、百姓禄米,就该护卫大宋万里国土不被敌人践踏,护卫大宋百姓安居不被敌人侵扰,护卫大宋朝廷尊严不被敌人侵犯。如今敌人占据大宋江淮土地,江北陈兵几十万,大军威胁江南,敌军未退,我等无颜领受朝廷恩赏!敌军侵占江北千里土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奔逃江南,无栖身之所,无御寒之衣,无下锅之米,饥寒交迫,末将请命将恩赏之钱财用于赈济江北来的逃难百姓,令他们在镇江附近就地安置,拿出钱粮在逃难百姓之中招募青壮勇士,编入镇江军中,与镇江守军一道镇守江防,待时机到来,渡江击败敌军、亲自收复家园故土!望建王殿下恩准!”
赵玮听闻此请,心中甚是感动,但也大感意外,是以没有马上应允,也没有反对,转而看了一眼杨存中,想先听听他的建议,再做定夺。
杨存中瞬间领会了赵玮的意思,随即笑道:“杨丛义,你有此心固然很好,但赈济逃难百姓是朝廷和官府的事,你该以建王殿下和朝廷恩赏之机,集中精力提振全军士气,而后击败敌军,再立新功!建王殿下和朝廷给你们的恩赏颇多,如果身在前线,随身携带不方便,由建王殿下暂且记下,待赶走进犯敌军,再领赏不迟。”
赵玮一听此话,当即明白杨存中的心意,于是回道:“杨统制,你为国为民的心意,本王明白,也很感动,可这赏赐是朝廷赏给勇于抵御敌军的有功将官士卒的,本王不能随意收回,也不能挪作他用。若前线作战,不方便领取赏赐,本王暂且记下就是,待敌军退走,局势稳定,再一并领取不迟。”
“是,末将代将士们叩谢建王殿下和朝廷恩赏!一定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不将敌军赶出淮北,誓不罢休!”杨丛义抱拳谢恩领命。
赵玮点头,连道三声好,而后道:“本王就留在镇江前线,看你们击败敌军,收复江北!至于你方才所说赈济从江北逃难而来的百姓,并从中招募勇士,此事你不用担心,由虞大人负责便是,你安心领兵御敌!”
“是,末将遵命!”杨丛义接令。
“臣遵命!”虞允文起身领命。
待赵玮说完恩赏之事,杨存中道:“杨丛义,你领兵三战,御敌有功,功勋不小,但也得戒骄戒躁,当以巩固为主,万不可轻敌冒进。如今局势微妙,任何一场失败,对大宋来说都可能是灭顶之灾!”
“是,末将明白。末将一定小心谨慎,未得命令,绝不冒进,请郡王放心!”杨丛义虚心领命。
随后,杨存中接道:“传令下去,精武军、扬武军各将校全部官升三级,待局势稳定再论功定职!”
“是,多谢郡王!”杨丛义再谢。
“好了,赏也赏了,该说江防正事了。你驻守镇江渡口,处在江防第一线,所知军情应当最为准确,如今敌军情势如何,有何动向?何时渡江?”杨存中问道。
杨丛义马上回道:“敌军自从在瓜洲渡口吃亏之后,这些天一直在距离江岸十丈之内进行操控船只的训练,从早到晚没有停息过,就在昨天,敌军忽然派遣近三百艘船渡江,给镇江守军造成了一定压力,不过从他们突过大宋水军防线,接近江岸之后又退走的行为来看,昨天突然渡江应当是敌方在尝试新的渡江方法。还有,据末将观察,敌军在江中操控船只的能力有较大提升。以瓜洲渡敌军最近的动向来看,敌军很可能即将发起大规模渡江,时间就在三五天之内。如果所料不错,昨天敌军尝试新方法渡江,突破大宋水军江中防线,今明两天应当还会继续尝试,在正式发起渡江之前,确保渡江方法有效。所以,目前镇江江防形势仍然十分危险。”
“如果敌军发起大规模渡江,以镇江水军的兵力和能力,能否挡住?”杨存中眉头微皱。
“不能。镇江水军战船数量不及敌方船只三成,如果敌军船只以分散的形式,从几十里长的江段一同渡江,镇江水军没有三头六臂,根本挡不过来。”杨丛义毫不掩饰的回道。
“你也跟敌军交手多次了,依你看,该如何破局?”
杨存中的眉头皱的更厉害,赵玮听闻此话,也眉头紧锁。
杨丛义答道:“回郡王,敌军二三十年前多次兵临长江,但渡过长江的次数只有一次,最后还灰溜溜的逃了回去,甚至多次兵败长江,损失惨重。所以,其实敌军对长江心怀恐惧,轻易不敢渡江,这也是敌军先头部队到达和州半个多月,面对无人防守的太平渡也不敢贸然渡江的原因。恐惧长江,这就是敌军的弱点,只要让他们在渡江时不停的失败、惨败,最终他们会失去渡江的勇气和信心。当五十万大军失去勇气和信心,等待他们的要么是骚乱、溃败,要么是从容退兵。据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