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短短几天时间,水军船只便折损两成,如何渡江?两天之内,再造三百条船,三天之后,一举渡江!”完颜亮声音高亢。
谁知他话音刚落,便有人道:“皇上,完颜雍在辽阳叛乱,而宋国又有长江天险,一时之间难以拿下,不若早日北还平息叛乱,等灭了完颜雍,平息了后方,再转头攻灭宋国不迟,若回去的晚了,完颜雍难免会成心腹大患!请皇上三思!”
“皇上,臣也提议罢兵北归,先灭完颜雍,再行南下。臣担心滞留江南过久,燕京会落入完颜雍之手,等他坐大,再想平息就难了!”
“自古有云,内政不稳,不兴兵事。完颜雍早不叛乱晚不叛乱,就等皇上亲征宋国之时叛乱,显然他预谋已久,所图非小,如不早日扑灭,必成祸患!皇上,长江短时间内难以横渡,且江南广袤,何时能征战到头?我们若是在南方耽搁时间过长,完颜雍在北方站稳了脚跟,麻烦就大了。请皇上三思!”
一连三个大臣出来劝说完颜亮早日罢兵,先回去平息了完颜雍,再行南下之事。
两次渡江失败,已经让他们有些心灰意冷,大宋军队虽然不行,但有长江天险在,即使金国军队多达五十万,过不了江,就拿宋国一点办法都没有,再打下去,占不到半点好处。
完颜亮又如何不知眼前的处境,但他准备了多少年,费了多大的力气,甚至不惜将金国都城从白山黑水间的上京迁到燕京,又从燕京迁到汴京,就是为了拿下江南,饮马钱塘!
百万军队,四路南下,耗费多少民力财力,若不能渡过长江,哪里有脸回去?他完颜亮是一国之君,当此之时,面子绝对不能丢!
“完颜雍优柔寡断,不足为患!我有大军百万,翻手之间就能灭掉宋国,何惧之有?罢兵之事休得再提!三日后渡江!”
完颜亮厉声驳回,不容置疑。
………………………………
第605章 分兵备战
一天后,前往敌军营地附近巡查、监视的大宋战船回报,敌军正在加紧清理河口沉船,一天之内应当就能清出河道。
得知消息,杨丛义决定马上派出战船,赶在敌军将河道疏通之前再次将河道堵上。
当晚,连夜做好准备。
第二天一早,两艘战船外加一艘负责接应的车船离岸,沿江逆流而上,到达之前埋伏的岛屿最南端。
三艘船稍作停留,登岛观察,见敌军所在的河口并无异样,于是绕过岛屿,顺流而下,直奔河口而去。
两艘战船一前一后,急速冲进河口,在岸边岗哨惊愕的目光中,将尚未清理完毕的河道再次占据。
片刻之后,还没等两岸敌兵做出反应,负责接应的车船已经靠近待沉的战船,将从船舱冲出来的士兵接了多去,船头一转,就往江中漂去。
不过多时,车船便顺流而下,消失在从军营赶来岸边的敌军眼里。
“怎么回事?”闻讯赶来的敌军将官怒吼。
“刚才宋人驾着三艘船从上面下来,也不知道是咋回事,直接冲进河里,两艘撞破了,不能动,另外一艘转头跑了。”岗哨赶紧回道。
“又是来骚扰的?”将官自语,无人回答。
看着两艘拦住河道的战船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沉,那将官心中一动,马上下令登船察看。
“将军,船都漏水了,有啥好看的?”被命令的士兵看着已经下沉大半的战船,有几分犹豫。
“让你去就去!”将官眉头一皱。
士兵不敢再犹豫,走进河里,手脚并用,爬上即将沉默的战场甲板。
“去船舱你看看!”河岸上的将军指挥道。
那士兵应了一声,小心翼翼的朝船舱方向走去。
少息,回到甲板喊道:“将军,船舱里都是水,快淹完了。”
“船舱里有啥东西?”
“好像有不少石头。”
将官一听这话,心里顿时慌了,上面命令他,一天之内必须把这河道清空,这怎么可能?
宋人在河口沉船肯定是有预谋的,他们就是想把河道堵住!
经过短暂的思索之后,那将军马上下令:“传令下去,全部下水,今天太阳落山之前,必须把这几艘沉船拖走!”
“将军,这么冷的天,在水里可不好受啊!”有士兵道。
“在水里不好受,挨鞭子就好受了?下水!敢有抗命者,杀!”将官一脸肃杀之气。
眼见如此,士兵不敢再说什么。
一声招呼,围在岸边的士兵便纷纷丢掉手里的武器,慢悠悠朝河中走去。
长江水凉风寒,对他们来说,这是注定艰难的一天。
将官见士兵入水忙活起来,急忙回营向上级禀报突发军情,希望能将清理河道的期限宽限两天,不然就是把他杀了,一天之内也不可能把沉船清走。
上级得知消息,也不敢擅自做主,再次向上呈报。
结果一个时辰之后,收到回复,大军渡江时间已定,不容更改,河道必须在规定时间之内清理完毕,若耽误大军渡江,谁都难逃一死!
接到回复,面如死灰。
他们还能怎么办?皇帝已经定下渡江吉日,谁敢提议更改,除非不要命了。
“再给你三千人,若是河道不能如期清理干净,你的命,我的命,恐怕都保不住!”
“末将明白!”那将官无奈,只能接令。
既然军令无法更改,他也只能往河里堆人了!
就在金人拼命堆人,清理河道沉船的时候,太平渡的宋军也没有闲着。
虞允文稳住太平州局势之后,州县官府逐渐恢复了正常运行了,民心也稳了几分,那些摇摆不定,想逃难又舍不得离开故土家园的百姓,更倾向于留下来,再看看局势发展,一旦太平渡守不住,他们还是要走。
但在太平渡没有丢失之前,他们还是希望能帮上忙,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于是在朝廷大员虞允文号召下,从各州县赶来支援的乡绅百姓聚于太平渡江岸,有钱有粮的乡绅,为大宋将士带来了慰问粮食和猪羊,什么都没有的普通百姓,则带来了他们一身力气和工具,临江渔民、商贾则带来了他们的船只。
支援人数,一天之内达到四千多人,各路乡绅捐献的粮草总计五千多担,各地汇集而来的大小船只一百余艘。
面对前来增援的普通百姓,杨丛义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对面有五十万敌军,太平渡总兵力不足八千人,当此危难之时,朝廷的援军迟迟不见踪影,而不顾危险赶来增援的却是需要他们保护的普通百姓,说起来,多少有些讽刺与无奈。
百姓的热情,远超杨丛义想象,但他下令将一百余艘船编成太平忠义水军之后,附近闻讯赶来的船只迅速增加,不到一天时间,增至三百余艘。
由于人少船多,精武军、扬武军又不擅小船作战,于是那些赶来增援,修筑江防工事的青壮民力,根据自愿原则就被编入忠义水军,按船只大小适当分配,而后又一一为他们分发了弓弩刀枪等武器,好让他们在敌军来袭时,有还手之力。
根据江对面的探子回报,敌军正在加紧搜集建造船只,预计敌方船只总数已过千,从敌方最近军队调遣动向来看,他们马上就会渡江。
完颜亮统帅五十万大军,在和州准备这么久,不可能不渡江,即使渡江时机不成熟,也会搏一搏,拖得越久,对他们越是不利。
宋军能派哨探去对岸,他们也会派人来太平渡,完颜亮一定知道,太平渡宋军如今只有几十艘船,几十艘船即使再大再厉害,也不可能将整条长江拦的严丝合缝,所以下次渡江,他们的船只定然倾巢而出,以渡江为目的,而不是在江中与大宋战船纠缠。
十几年前,杨丛义跟完颜亮接触的时间不算短,他不是没脑子的人,一旦得知太平渡防守兵力情况,必然会有这种应对措施。
若是放在没有百姓前来支援之前,完颜亮拉长渡江战线,大举渡江,杨丛义对守住太平渡没有任何信心,因为他的船就那么几十艘,千条敌船四散渡江,他们能挡住几艘?
但现在情况稍有不同,有三百余艘商船、货船、渔船增援,他们便是有效的拒敌之力,没有人能比他们更熟悉长江,没有人能比他们在江里更自在更稳当,三百艘船足以将千条敌船的渡江阵型冲散,江里阵型一散,再想聚拢,便不可能了。
忠义水军汇聚到太平渡之后,便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