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距,再打下去,即使最终拿下临潢城,手里的军队也会基本拼个精光,得不偿失。
与平州相比,临潢城跑不了,以后可以再取,而平州一旦丢失,让宋军在河间府与平州之间连成一片,再加上宋军强大的水军,莱州也保不住,辽阳府到燕京最便捷的沿海通道被截断,两地之间再要联系就要绕道数千里,翻山越岭,对保有燕京大大不利。
全军停止进攻,原地休整两天之后,完颜雍最终决定暂且放弃攻取临潢城,退守大定府。
诏令下达,各军迅速撤离。
临潢城守军担心对方布下埋伏陷阱,未敢出城追击。
五天后,完颜雍率军退回大定府,当天又接到平州方向送来的求援书,顾不上将士疲劳和士气低沉,当即派遣一万军队赶赴平州。
而完颜雍在大定府停留三天后,随即带领御营禁卫军五千人,东返辽阳府。
河间,元帅府,议事大厅。
“不错,各军都按计划迅速控制住了收复的城池,完成了既定目标。但接下来,诸位就要收收手了,后勤物资供给困难,不宜贸然出击,兵力也不能继续分散。当然,如果你们能不抢不掠,自己解决粮草补给问题,再去攻占城池,我也不会反对。但有一点要提前告诉你们,完颜雍北上临潢府的大军可能会在近期南下,极有可能进入平州地区,一旦你们被围,想要突围,恐怕困难重重。”杨丛义看着厅内各都统制、副都统制以及个别统制官,先鼓励,后警告,以免他们膨胀起来吃大亏。
“大人,薛望不到半年时间,取了整个河东,我们也有数十万大军,什么时候才能夺了真定府和燕京?再拖下去,我就打不动了。”说话的人是河间府都统制罗聪。
当年聚拢山东义军西进大名府,助北伐军夺取汴京之后,他便带领整编之后的义军回到益都府,三年之前领兵北上河间府,驻守第一线。
“不急,做好准备,也许机会马上来。薛望夺取的河东,关乎汴京安危,朝廷准备了数十年才能一举成功,收复燕京、真定府也是一样,要先有准备,而后才能有胜仗。”在众人面前,杨丛义没有明言何时对燕京动手。
“大人,我们都等不及了,像这次这种小打小闹,其实很没意思,就我们收复的这些小县城,要啥没啥,人口也只有几千人,平常我们都看不上,要不是大人下令夺城,我们都懒得动手。”一副都统制也随后开口。
杨丛义脸色一寒,盯着那副都统制,直盯得对方心里发毛,微微低下头去,口中道:“大人见谅,末将错了!”
“我跟你们说过多少次,打仗不是儿戏,也绝不仅仅是为了夺一城一地。每一场仗要不要打,你们可能无法决定,朝廷决定打,敌方决定打,你们便要考虑怎么打,同时弄清楚为什么要打。这场仗为什么要打,你们不清楚吗?”杨丛义目光扫过众将,沉声发问。
………………………………
第752章 北伐大计
“我们知道,就是随口说说,大人不要介意。”见杨丛义似乎动怒,罗聪急忙出声打圆场。
罗聪自当年组建宣威军以来,前后跟随杨丛义二十余年,他的话在杨丛义面前还是有几分分量的。
杨丛义看了罗聪一眼,而后说道:“作为大宋将官,在大战略上要服从朝廷安排,此事不容质疑,要么执行,要么交出手里的军队,这话跟你们说过多少次,都当耳旁风了不成。有些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个道理你们不懂?”
“作为将官,到了你们这个位置,更要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我希望从今天起,你们都管好自己的嘴,最重要的是要从心里服从朝廷定下来的战略,而不是由着自己的想法信口胡说,更不能胡来。”
杨丛义见众将脸上都有愧色,神色不由得一缓。
随后接道:“朝廷的大战略,之前在济南府,我已经跟你们或多或少说过一些,你们之中有些人肯定已经猜到朝廷的意图,但今天在这里,我还是跟你们大致说说,我希望跟你们说过之后,不要再质疑朝廷的战略。”
众将不言,但却都把头抬了起来,摆出一副认真聆听的模样来。
“八年前,朝廷迁都汴京时,汴京西边五百里便是函谷关。函谷关内京兆府、凤翔府、平阳府等地,金国驻军十几万人,平阳府北边的太原府、忻州也有四五万大军,更北边的雁门关外更是有十几万金军精锐,我们虽然收复了汴京、洛阳、大名府和山东等地,一旦宋金发生冲突或是自己发生意外,金国大军三日之内便能从函谷关直驱汴京城下,汴京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威胁,于是在八年之前朝廷暗中定下了收复河东、关中的计划。”
“参与这个计划的有数万山东义军,也有驻守大名府的大宋北伐军,更有太行山中潞州、辽州本地义军,经过近七年筹备,北伐军从潞州、辽州先以义军身份进入太原府,吸引驻守太原的金军前去围剿,而后有暗中拉拢的忻州军占据太原城,北伐军兵不血刃,收复太原府,与此同时,利用拉拢收买的雁门关守军夺了雁门关,切断关内关外联系,等大军开进雁门关,彻底将关外关内的大通道堵死,整个河东、关中、陕北便跟大同府失去了联系,而后聚集在太原府的北伐军南下平阳府,川蜀军由兴元府北上凤翔府,襄阳、南阳驻军北上绕行函谷关,三路齐攻,方才将无路可逃的平阳府、京兆府金军消灭,迅速收复河东、关中,解除了悬在汴京头顶的一把刀。你们只看到薛望、明复等人短短几个月便立下大功,却不知道这八年他们暗中做了多少准备。河东、关中已经收复,朝廷的战略自然就无需在保密,但关于燕京、真定府,还不能乱说。”
杨丛义说完,稍稍顿了顿,见众将一副求知的神情,便道:“我今日所说,都是机密,因为收复燕京、真定府需要你们,才跟你们提前透露。记住,今日所言,不得外传!”
“是!”众将齐声答复。
“要取燕京,必取平州。要守平州,必取莱州。坚守莱州,则必取辽阳府。取辽阳府,离不开大宋水军。大宋船队早年常走的辰州已有重兵驻守,所以水军只能走登州对面的苏州登陆,沿海直逼辽阳府。这么多地方要打,我们先打哪里,需要多少军队,要准备多少物资?这不是一两年时间就能准备好的。好在朝廷已经在准备,三年前我从汴京来到济南府,便是在筹备此事,你们个个练兵,其实早已参与其中。至于将来,你们各自担负什么职责,那就要看你们自己,谁的部队战斗力强,谁担重任,若是打不了仗,不好意思,那就给其他人打下手,运运军粮物资,担任粮道、城池守卫吧!”
众将一听这话,顿时大惊。
原来朝廷早已在筹备北伐燕京,甚至还想打东京国都辽阳府的主意!
而有些人则是一副果不其然的神色,在他们看来堂堂枢密院副使,不在汴京待着,跑到济南府一住就是三年,肯定是要搞大动作,而不是如传言所说,仅仅只是给西金、东金压力,打消他们对河间府的痴心妄想。
猜中朝廷的部署,自然是眉飞色舞,恨不得马上站起来向其他人炫耀,但能猜到朝廷战略部署的人,就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所以也就不会跳起来多说什么。
“大人,我们具体怎么打,什么时候打?”震惊之余,忽有人发问。
“何时打,要看朝廷何时准备充分,至少得积蓄二十万大军一年的粮草,得有十万大军打十场大仗的军资军械储备,除此之外,还要具备一个月内,将所需粮草军需运抵前线的能力。所以何时打,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事,我们能决定的是能打的时候怎么打。怎么打的问题,我有些想法,先跟你们说说,你们有时间也可以多想想具体怎么打这个问题。首先要取燕京,就不能强攻燕京,强攻下来的燕京对大宋并无多少用处,最好还是采取收复汴京时的策略,截断他们的补给线,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让他们主动归附或是让出城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牢牢占据平州,并利用莱州开阔地带的优势,将辽阳府方向的援军吸引在莱州,而后从苏州出奇兵,直奔辽阳府,一举打乱东金部署。此战要成,除了各部完成相应任务,还要相互配合,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需要的地点,整个军事执行层面,要比收复河东、关中更为连贯精密!”
“原来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