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雁门关能不能守住,关系到整个河东,甚至是关中。
守住雁门关的重要性,关上的北伐军将士从上到下无人不懂,可如今军备物资供应不足,难以支撑他们在北方严寒中作战,这对将士们的士气打击很大。
随着深冬到来,身着秋装的北伐军将士,更难抵御寒冷。
都统制袁华深知越冬衣装对镇守雁门关的重要性,已经数次派人回太原府向帅府催要军备,可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越冬军备已经在路上,马上就到。
半个月了,说好马上就到,到今天依然没到,甚至都还没到太原府,这让袁华非常担心。
如果越冬军备能赶紧送到,他就有信心守住雁门关,还能降低将士伤亡人数。
如果送不到,或是没有,即使将士们这次拼死守住关口,下一场大雪降临,关上将士即便拼个全军覆没,也不一定能守得住了。
各军将官每天几次催问保暖军备何时能到,袁华给不了任何确定的答复,只能告诉他们,朝廷已经筹备好,正在往雁门关运送。
次次如此,时间一长,将官们便要闹脾气,毕竟挨冻的都是跟自己一起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得给他们一个确定的答复。
每到这个时候,袁华只能劝慰他们,让他们相信杨大人和副帅,以前每次打仗作战,不管补给多么艰难,杨大人何时让大家断粮挨饿,这次也是一样。
既然朝廷筹备多年方才发动北伐,应当早就考虑到了北方寒冷气候对将士们作战镇守不利的问题,只是从中原入河东道路崎岖难行,粮草运输困难,先顾了几万将士们肚子吃饭问题,保暖就只能先往后放一放,告诉他们再坚持坚持,相信防寒冬装马上就会送到。
北伐将官很多都是从当年由长江北上淮河、黄河的大军中提拔起来的,几乎都在杨丛义统帅下打过仗,在后勤补给问题上,他们经历颇多,还是很清楚的。
当年他们还是普通士兵的时候,将官有吃的,他们就有吃的,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忍饥挨饿的时间也不多,所以他们还是相信杨丛义的,虽然他们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本人。
可将士们的御寒问题不解决,袁华始终悬着心。
一有时间,他便会不由自主的走到雁门关城南,望向那条通往忻州方向河谷通道,每次都希望能看到满载货物驮马队入山,然而视野里白茫茫一片,什么也没有。
今天,傍晚,天色已经昏暗,袁华再次走出营房,先在城北四下巡视了一番,而后便又走向城南。
城南,那条通往雁门山外的古道被厚厚的白雪完全覆盖,茫茫然,什么也不能看见。
今天依然是没有消息的一天,袁华不由的暗叹。
抬眼在昏昏夜色中远望南方群山,他心生悲凉。
明天还得面对将官们的责问,还得耐心跟他们解释,抚慰他们的情绪,谁让他是都统制,是他们的上官,谁让他们镇守的是至关重要的雁门关!
上了年纪,身体大不如前,城上站了片刻,便觉寒气入体,有些承受不住,便转身朝城北走去。
他是雁门关统帅,别人可以倒下,但他不能,因为雁门关实在太重。
就在他刚刚离开十多丈距离,耳中隐隐约约似乎听到安静的城关附近传来叫关的声音,顿时停下脚步,转头朝关门方向望去。
细细一听,发现确实有叫关的声音。
不等袁华发话,一名亲卫会意,立马快步朝关门附近跑去。
片刻之后,近卫飞步赶来汇报:“大人,好消息!太原府来人,冬装到了!”
袁华一听此话,顿时难掩心中喜悦之情,只是脸已冻的麻木,只能看到他放光的双目。
等不及对方来禀报了,袁华迫不及待的快步朝关门走去。
关门内,两人四马,马背上驮着包裹,两匹马多,另外两匹马少。
不等询问,一校尉军官马上禀报,两万套冬装已经运抵太原府,帅府正在组织往雁门关运送,他们先到一步,送来五十套冬装样品,稳定军心。
禀报间,袁华便发现此校尉军官身上衣着明显与他们不同,浑身上下整整粗了一大圈,脖子、双手也被其他东西完全包裹住。
看着对方鼻尖冒汗,不由得感叹,这身装备才叫御寒啊!
………………………………
第744章 林中遇袭
当晚城关上值岗的将士便换上了太原府提前送来的冬装。
换上冬装的将士在寒风中昂头挺胸,腰杆笔直,再也不惧寒风,浑身火热,后背隐隐都有汗珠。
往常值岗半个时辰就得冻僵,不得不轮换,现在值岗一个时辰,也无半点寒意入体。
冬装的到来让整个雁门关将官和士兵士气大增,特别是了解到这批冬装的防寒能力之后,守住关隘的信心顿时大增。
听说六千套冬装已经在送来的路上,四五天之后就能送到,将士们兴奋的难以入睡,无不想早日穿上御寒冬装。
第二天,雁门关派出一队精兵回忻州相迎。
说是相迎,更多的是想确保冬装安全,毕竟雁门关能阻挡住金国大军入关,但阻止不了小股敌人从关外翻山越岭入河东,杀人放火搞破坏,送来雁门关的冬装不容有失,亲自派精锐去接应较为妥当。
崞县北,茫茫雪地里驮马队在一队大宋将士护送下,缓缓向北行进,艰难跋涉,他们正是给雁门关将士运送物资的部队。
从太原城离开后,他们马不停蹄,半日不敢停歇,一心只想早日将军备送至雁门关,因为副帅下达了严令,五日之内必须送到。
连日来,这支部队在雪中行军,体力精力消耗极大,但也只有在驮马都累的走不动的时候,他们才敢临时歇息。
这支部队的主将是一名统领,由于打仗作风硬朗,较为熟悉忻州情况,所以才被副帅辛弃疾点带队护送这批重要物资。
身下的战马大口喘气,统领环首四顾,整个队伍中的驮马步履缓慢,有气无力。
“将军,歇歇吧,人走不动了,马也快倒下了。”身旁一名副将哈着气提议。
统领抬眼四下望了望,四周白茫茫一片,视野开阔,方圆数里之内根本藏不住敌人。
“风大,到前边那片林子看看,在那儿休息一个时辰,烧些热水,让大家都暖暖身子。”
“是,将军。”
统领说完,副将一招手,便带了六骑朝前边的树林方向赶去,他要亲自去探探虚实,查看林子里或是附近是否有潜伏进来的敌军。
运输队伍仍然在缓缓向前移动,不管是驮马、战马,还是押运将士和平民,都有精疲力尽之感。
两刻中后,副将查探完前方的树林回来禀报说前方无敌情。
统领随即一声令下,队伍在前边树林里休息一个时辰。
能休息一会儿,对普通士兵和平民来说就是好事,这几天他们可是吃了大亏,冻的不行,又吃不上热饭。
队伍很快进入树林,驮马背上的物资被一一取了下来,将士、平民要休息,驮马也要休息。
物资放好,马匹拴好,有人去找枯枝枯木生火,有人架灶支锅,有人喂马,有人取雪,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直接找好地方,坐下休息,等待烧好的热水。
不多时,一堆堆篝火在林中燃起,烧水烤火,两不耽搁。
雪在迅速烧热的铁锅中融化,化成有些浑浊的水,锅中冒出腾腾热气。
水烧开,众人轮流灌满随身竹筒,而后就着热水,啃着硬邦邦的干粮,行军在外,也只能如此,征战多年的将士们早已习惯,平民有的吃就行,也不会有多少挑剔。
就在众人享受着难得的轻松与温暖之时,忽然有人高喊一声:“敌人!敌人来了!”
毫无准备的众人顿时大惊,纷纷起身。
统领闻言腾然起身,转身四顾,很快就发现林外北边有一队身份不明的人马正迅速朝他们所在的方向冲来,奔跑的马匹,扬起片片白雪,而马背上的人全都举着明晃晃的刀枪武器,看那一身装扮绝不是宋人。
“敌军来袭,全军备战!守住树林,保护物资!”瞬息之间,统领大喝一声。
将令一下,将士们丢下手里的干粮热水,拿起身旁的武器,迅速在林中结阵。
片刻,以火为单位,将士们在林中结成阵势,将物资和平民挡在军队身后,准备迎战敌人。
不多时,林外不明身份的马队便冲至林边三十丈之内,他们的身份便一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