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8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开!”

    “让开!”

    。。。。。。。。。

    一人开口,众人附和,声势不小。

    但城门守军职责所在,留守府不下令,他们怎么敢打开城门?

    双方从相隔三丈距离,越逼越近,随时都可能动手,爆发冲突。

    但随着后续士兵迅速赶来东门附近,加入想要出城的队伍之中,城门守军开始退缩,因为他们知道挡不住汹涌的民意,何况城门守军里的将士也是军心浮动。

    见有机可乘,冲击城门的士兵稍一发狠,守军便放弃了城门。

    平阳城东门打开了。
………………………………

第739章 合围关中

    凤翔府。

    大战过后,满目疮痍,遍地尸体,孤零零的战马,荒野徘徊,不愿离去。

    一场恶战得胜的宋军来不及休整庆祝,新的军令再次下达。

    军营内,众将齐聚,左军都统制姚仲宣布进军命令。

    “金军主力经此一败,已军心势气!大帅有令,左军向西进攻,乘胜追击,一个月之内夺取临洮府,以防西夏夺城。吴挺,率你部明日先行,十天之内,务必夺取秦州,打通西进道路!”

    “得令!”吴璘之子左军副都统制吴挺,起身接令。

    “杨宋,你率后军五千人,驻守凤翔府,确保粮道通畅,必要时西进支援!”姚仲继续下令。

    “得令!”后军统制杨宋起身接令。

    “其余将官听令!各部休整两日,两日之后携带粮草军资,全军西进!”姚仲再下一令。

    “得令!”众将官起身,异口同声。

    左军聚将,布置任务,中军也没有闲着。

    中军将营内,同样是将官齐聚。

    只听中军都统制明复道:“凤翔府之战,金军损兵数万,四散而逃,一路向西逃往秦州、临洮府,一路向北逃往平凉、原州,还有一路向东逃回京兆府。方才去帅府见过大帅,议定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时间,应乘胜追击,我们中军向北追击,将金军残兵赶出平凉府,赶出原州,收复旧地!寒冬马上就要来了,我们时间不多,全军休整两日之后立即北上,争取一个月之内收复原州、平凉府!金人必败,西夏肯定会趁火打劫,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拖延一时半刻,原州、平凉府等地就有可能被西夏人抢先一步夺去,到时候麻烦就大了。所以追击金军残兵的紧迫性,大家一定要明白,回去之后,各部自行召集军中骨干做好追击歼敌动员。”

    “得令!”众将意气风发,齐声接令。

    “凤翔之战,我军虽然大胜,但伤亡也不小,此次追击敌军,是成是败,关键在于追击速度,为避免伤兵拖延行军,行动不便的伤兵全部留在凤翔府,各部要严查,不得弄虚作假,你们告诉他们,留在凤翔府的伤兵,由帅府统一安排,不必担心。”

    。。。。。。。。。。。

    中军营内聚将,右军也在部署军事行动。

    “关中金军主力已经逃回京兆府,足足三万人,如果放他们北上平阳府或是东出函谷关,我们就无法向朝廷交代。大帅有令,右军两万人即刻东进,直取京兆府,将金军困在关中!”

    “将军,京兆府那么大的地盘,我们就两万人要困住三万人,太难了吧?”

    “此事不必担心,京兆府各州各县几乎没有金人驻军,京兆府金军为保活命已经抱成一团,一定会坚守大城。放眼整个关中,京兆府金军已成孤军,绝对不敢随意突围。只要我们拖住他们十天半个月,襄阳、南阳方向的大军就能出现在京兆府,据报他们已经动身十多天了,正在翻山越岭。除南阳、襄阳援军外,东边洛阳和平阳府都会派出军队扼守黄河渡口,斩断金军逃跑的幻想。因此,我们两万人只需要堵住金军西进和北逃之路,他们就是我们嘴里的肉!”

    “将军,襄阳、南阳有多少援军?平阳府都夺下来了吗?”

    “襄阳、南阳大军有吴拱亲自率领,兵力不少于两万,都是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精锐。平阳府应该已经拿了下,据报半个多月前他们已经用四万大军围困平阳城,平阳府辖下其余州县全部收复,金军守军困居在一座没有援军的孤城坚持不了几天。退一步说,就算平阳城还没攻克,平阳金军自身难保,也根本不可能支援京兆府。可以说,如今不管是京兆府还是平阳府,都是我们的肉,只要我们速度够快,等拿下京兆府,而后东进或北上都能再立新功!”

    “将军,我们马上出发吧,说不定半路上还能追上逃跑的金军!”

    “好。众将听令!一个时辰之后,大军开拔,目标京兆府!”右军都统制高声下令。

    “得令!”右军众将齐声接令。

    秦岭东部余脉,群山之中,有一古县,名曰卢氏。

    卢氏县建县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元鼎四年,数千年来未曾更名,更未撤销过建制,北临黄河,东接洛阳,西依商州,南通南阳,距离四地都只有百里距离,地理位置十分独特,交通也较为便利,是由南面进入函谷关的必经之路。

    靖康之乱以来,此地便归金人占据,之前南阳都在金人手中,卢氏县便不被重视,自宋金于汴京议和之后,此地便变得重要起来,金军随后派遣重兵驻守,日夜堤防宋军从南阳北上,攻入函谷关。

    然而,金军有准备,宋军也有筹谋。

    中原多忠义之士,他们不从金人压迫统治,几十年来,有无数人向西进入秦岭群山之中,占山为王,落草为寇,每到宋金大战,他们便以义军身份攻击骚扰金军,为宋军正面战场提供情报和物资帮助。

    金人退出汴京后,按地界划分,秦岭群山之中的虢州、商州,仍归金国,卢氏县归虢州管辖,自然还是金国的土地,虽然有部分百姓、义士悄悄出山,逃至南阳、洛阳,但绝大部分拖家带口,难以迁徙,最终还是留在原地。

    汴京想要收复所有故土,收复燕云十六州,想借道卢氏县进入函谷关,自然不会放着秦岭群山之中的无数忠义之士不用。

    这么多年来,朝廷一直跟他们有所接触,粮食、武器都有所供给,只待时机一到,便把他们收编过来,编入朝廷大军。

    成为宋军正式编制,吃皇粮做大官,这也是山中义士的心愿,毕竟报效朝廷只凭一腔热血不行,老婆孩子还是要养的,高官厚禄,也是他们所求。

    所以在北定八年七月,大宋与金国彻底决裂,撕毁八年前签订的和议盟约之后,秦岭之中,卢氏县附近各山头义士很快组成一支五千余人的义军,三天之内,便攻陷了卢氏县城。

    在之后的一个多月里,又多次打败从虢州赶过来支援的金军,死死守住了虢州进入卢氏县的通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终于等来了大宋出兵虢州的消息。

    八月下旬,南阳宋军先头部队三千人抵达卢氏县,并带来了朝廷的封赏诏书,卢氏县义军编入大宋正轨军,换上宋军衣甲,主要首领封官为将,继续领兵,宋军接管卢氏县城。

    九月中旬,南阳、襄阳两万大军在都统制吴拱率领下进入秦岭山中,下旬赶至卢氏县。

    帅府之内,众将经过短暂商讨,吴拱拍板定音:“分兵商州太拖时间,粮草运输不便,寒冬一到,大雪封山,便无法及时赶到京兆府。我们应当立即北上攻下虢州,夺下函谷关,而后会同洛阳驻军一部,西进华州,彻底粉碎关中金军东逃平阳府的企图,若时间允许,还能会同各路大军将金军彻底围困在京兆府!各部听令,即刻准备,明日申时三刻准时出发,北上虢州,攻克函谷关!”

    “得令!”众将齐声接令。

    隔天,天朗气清,两万大军从卢氏县出发,分前、中、后三军,携带必要的口粮,进入秦岭余脉山中,北进虢州。

    北上虢州一条路,一路上,金军沿途设置阻击阵地,但由于兵力悬殊,双方稍一接触,金军便弃阵而逃,甚至有些守军直接逃散山中,或是投了宋军。

    虢州金军里的宋人、汉人实在不少,统兵官又专门让汉人士兵进山驻守,吃不饱不说,还要受蚊虫叮咬,这种明显的区别对待,早就让混饭吃的底层士兵心中不满。

    卢氏县被义军攻下之后,有些金军中汉人、宋人便悄悄来到卢氏县,投了义军。

    如今大宋大军北上,沿路守军自然全无斗志,纷纷弃守奔逃,或降了宋军。

    四天之后,前军走出秦岭山脉,抵达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