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7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密等事关天下稳定的大事,捕风捉影,不尽不实。

    面对诸多弹劾,杨丛义没有自辩,除了宰相史浩,更是无人替他说哪怕是一句话。

    原本还想留在朝中参与天下大局,好为日后北伐再做准备,眼见满朝文武和赵昚的态度,杨丛义无话可说。

    隔日,向皇帝上了一道奏疏,以旧疾复发,需要离京去山中休养为由,请辞枢密院副使之职。

    赵昚没有驳回,只是让内侍传话,不得远离汴京,并传话道,离京时会派皇家禁卫护送随行,沿途保护他的安危。

    五月二十六日,皇帝赵昚下诏,御史中丞周振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同一天,杨丛义携家眷在五十名皇宫宿卫军护送下离开汴京,一路南下。

    六月初十行至许州,遇城不入,也无州府官员出城迎候。

    六月二十八日,杨丛义一行路过汝州叶县,城内停留两日,未见当地官员。

    七月十九日,一行人在禁卫护送下到达邓州,同样未见任何官员,也没多做停留,次日便继续朝西南方向而去。

    五日之后,一行人入均州。

    七月二十九日,杨丛义等人到达武当县。

    在城内停留五日,置办了些香火物资,杨丛义一行人便徒步向武当山进发,寻找二十多年前曾在太湖县大牢救过他性命的老道长。

    武当山内观祠不少,但要找到那老道长所在的观祠并不容易,况且他当年也并未说他所在的观祠叫什么,此时在深山之中,又如何寻找?

    好在那老道长的道号,杨丛义还能想起来。

    于是进山之后,每入一个观祠山门,添了香火,便向其中的道人打听观祠中是否有一个道号为清木的道人。

    一连大半个月,走过四五个观祠,也没找到清木道人,更是连听都没听过。

    八月二十七日,杨丛义一行人来到南岩之后,在此小住三天。

    南岩,相传唐朝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曾在此修炼,千百年来香火鼎盛,同在此处修炼者多达三百余人。

    由于此处人多,杨丛义终于从一个老道长口中得知清木道长修炼之地,五龙观。

    离开南岩之后,杨丛义一行人翻山越岭,向西而去,直往五龙观。

    两天之后,他们终于赶到五龙观。

    “五龙观”三字悬在简陋的山门之上,两根立柱,一个匾额,也不久远。

    一行人进了山门,只见大片废墟之上有十几间新建的房屋,年头也只有二三十年的样子,远远比不了南岩。

    从道观规模看,此地香火不旺,修炼的道人估计也不会有多少。

    进了院中许久,才见有一十多岁的小道童出现在道观中。

    那道童显然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同时进山上香,见到杨丛义等人,顿时有些紧张,怯生生上前道:“施主是来上香吗?在那儿。”

    道童说完抬手指了指旁边一间不大的屋子,而他的眼睛却始终盯在杨丛义等人身上。

    “是,我们是来上香,也想找一个老道长。”杨丛义看着小道童,微微笑道。

    听到这个回答,道童微微松了一口气,而后回道:“施主要找哪个师父?”

    “多年之前,我跟清木道长有一段缘,多方打听,听说道长在五龙观修炼,特来求见。”杨丛义虔诚回答。

    “清木师祖?”道童凝神一想,回道:“他不在观里。”

    “不在观里,那在哪里?”杨丛义眉头微蹙。

    “不知道,已经好几年没见过清木师祖了。”道童恭声回道。

    “五龙观里怎么看不到其他道长?”小道童所知有限,问他不如问其他道人,杨丛义转念一想,便不再向道童追问清木老道长。

    “师父和师兄们都在地里干活。”道童回道。

    得此回答,杨丛义便不再多问。

    在山中修炼的观祠道人自给自足,一般都是要种地养活自己的,当然香火特别旺盛,就有大量施主供奉,另外要是有朝廷封赐的田地,观祠可以租给附近百姓耕种,向观祠交租即可,凭借田租地租,道观也能养活自己。

    当然,道观大部分在深山之中,多处在偏僻之地,并不像寺庙多在闹市或大城周边,所以绝大部分道观香火并不旺盛,道人想要安心修炼,每天就必须花时间种地种田,同时这也是修炼的一部分。

    五龙观处于一片废墟之中,一路走来,也不见其他香客,这里的道人想要存活,就不得不花时间种地种田。

    杨丛义让道童自去忙去,他们在观中走走,再上香。

    道童行礼后,很快离开。

    孟芸娘等人看着眼前的道观,叹息不已。

    这五龙观是太寒酸了,进入武当山以来就没遇到过比五龙观更破的道观了,完全就是建立在废墟之上的,也不知道以前此地是什么所在,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破碎瓦砾。

    “夫君,你在太湖县遇到的老道长真是五龙观里的?”孟芸娘不太相信,这么残破寒酸的道观,怎么会有那种修为高深的道长。

    “应该不会有错。至于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变故,不太好说。你们看,这道观原本应该占地广阔,只是被毁坏了,这些新建的房屋也就二三十年而已。”杨丛义与她们慢慢走了一圈,发现五龙观废墟占地面积很广,从废墟可见,之前的规模有多么宏大。

    “大山里能发生什么变故,不会是走水了吧。这些房屋都是木头的,稍不注意就烧了。”孟芸娘说着望了一眼上香的木屋。

    顾清尘一直没有说话,她自幼随师父在山中修炼,师父死后她找到临安,便跟了杨丛义,这些年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她便又开始清修。

    自从进入武当山以来,每看到一个道观,她都倍感亲切,似乎这里才是她该来的地方。

    然而,她是杨丛义的夫人,是一家之主,还有一个尚未成年的儿子,再次出家来山里安心修炼是不可能的。

    况且她也知道,夫君这次来山里,恐怕也待不了太久,不然皇帝也不会派人形影不离的跟在他们左右。

    所以她能做的就是多给一些香火钱,特别是那些较小的道观,多给一些香火钱,也许道人们就能活的稍稍轻松一些。

    在观内转了一圈后,众人先后去上了香,而后便在香堂等待道长回观,打探清木道长的消息。

    小半个时辰后,三个道人回到观中。

    他们径直来到香堂,行礼过后,其中年纪较大的道长问道:“敢问施主怎么称呼,找清木师伯何事?”

    “我姓杨,不瞒道长,二十多年前我在太湖县落难,有幸得清木道长援手,方才逃过一劫,留得性命。当日有诺言,日后必来山门焚香道谢,无奈当时匆忙,只听道长说在武当山修炼,不知具体所在,此后又一直奔忙,拖不得身,直到今时今日,方才找到清木道长清修福地。这次来拜山,就是想见清木道长一面,顺便向他请教一些事情。”杨丛义很快道明来意。

    “原来是这样。不过杨施主来的不巧,清木师伯一个月前下山云游了,此时不在观内,也不知道何时才会回来。”问明来意,为首的道长随即回复。

    “那还真是不巧,我也是一个月前才到的武当。”杨丛义叹息道:“若这次不能相见,恐怕今生再见无缘了。清木道长云游,一般多久回山?”

    “短则三五个月,长的时候三两年,最长的也有五六年,云游在外,说不准的。”道长回道。

    “左右无事,我们能在山上等清道长回山吗?”杨丛义忽问。

    道长一听此话,颇为为难,细想片刻还是回道:“杨施主还请见谅,五龙观地方并不宽敞,三五个香客留宿一晚尚可,杨施主人多,又有女眷随行,恐怕不好在在此留宿。”
………………………………

第717章 山中故人

    杨丛义笑道:“道长多虑了,我们不会在观中打扰道长清修。”

    而后转头看看孟芸娘、顾清尘等人,又对道长道:“我们此番不远千里而来,除了拜山谢恩,也打算在山里住上一段时间,劳烦道长帮我们在附近挑选一个清修福地,结庐建屋之事,我们可以自己动手。”

    话音落下,孟芸娘的随行丫头向那道长递上了一个颇为沉重的包裹。

    “施主这是何意?”那道长面有难色,并未接下。

    “一点香火钱。”杨丛义道:“这五龙观以往应当十分鼎盛,我们添点香火钱,愿这五龙观重现往日盛景!”

    “不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