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后各退一步,只让杨丛义以枢密院副使之职兼任大名府防线统帅,部署军队,堤防真定府金军。
经此一事,杨丛义在朝中就越发小心,除了事关防务和军事,朝中所有议题,统统不发表任何意见,若是赵昚发问,实在不好拒绝,才会多说几句。
他虽有进士出身,可他毕竟出自武学,这些年又一直统领军队,身上早已打上了深深的武将烙印,在朝臣眼里他不是进士,不是文人,就是武将,是武将就有反叛,当逆臣的可能,就应该被死死的盯住,牢牢的钳制住。
整个枢密院里也没有几个人是军伍出身,绝大多数还是文人,所以杨丛义在汴京的大半年其实很孤单,没有什么朋友,更别说交心。
如果要他选择,他心里更愿意回到大名府,回到前线去统领军队。
然而,他也明白,如果要想再次发动北伐,收复北方土地,夺取燕京,他就必须留在汴京,留在枢密院,毕竟在枢密院他有机会调动大宋全部军队,指挥整个大宋的军队,打赢这场北伐战争!
打赢一场需要举国之力的战争,仅凭一个边军统帅远远不够,因为边军统帅虽然是统帅,却没有参与大战略的机会和权力,而要打赢这场战争,必须要有谋划全局的能力,制定战略并监督实施的权力。
所以,他必须留在汴京,接受文臣的监督和钳制。
要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失去一些东西,杨丛义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来日方长,只要能发动北伐,赢得北伐战争,一时的失意,又算得了什么!
放衙之后,杨丛义直接离开枢密院官署,回到皇帝赐给他的府邸。
“夫君,看你这么高兴,是有喜事吗?”孟芸娘亲自帮杨丛义脱下外袍。
“一天天的,哪有那么多喜事,难事倒是不少。”杨丛义说着在宽大的椅子上坐下,有些疲乏的靠在椅背之上。
孟芸娘放好外袍,回到杨丛义身旁,抬手给他揉肩按摩,口中道:“我这儿倒有一件好事,夫君要不要听?”
“你爹同意来汴京了?”杨丛义闭眼,随口问道。
“哪有,他说汴京太干了,冬天又冷,还是喜欢在江南。”孟芸娘略微有些失落。
“那有什么好事。”
“重节妹妹来汴京了。”
………………………………
第710章 家事国事
“在大名府好好的,来汴京做什么?不是跟你们说了,不要跟苏仲、潘诚、罗聪、姚昶他们私下接触,汴京城里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我们,就等我们出错,抓我们把柄。”
一听到这个名字,杨丛义不由得心下一惊。
汴京朝堂比边疆危险太多了,稍不注意,就会麻烦上身,纵然不会万劫不复,也足够他脱层皮的。
“她亲自登门,我们总不能把她拒之门外吧,再说她还怀着身孕呢!”被说一顿,孟芸娘觉得委屈。
“有身孕了?看来大名府局势还不是太紧张嘛。不过大名府毕竟离前线近,苏仲让她来汴京也是对的。这次见了就见了,以后还是少见为好。以后再有我以前的下属登门拜访,就别让他们进门了,让他们去枢密院找我,我在枢密院有的是时间接待他们。”
“好,我知道了,一会儿我跟姐姐说一声。”孟芸娘心有不悦,却也只能如此应道。
在孟芸娘看来,夫君自从到枢密院任职以后,开始变得有些不近人情了,以前关系很好的老部下说不见就不见,再不像从前那样平易近人,难道是官做大了,所以变了?
“老爷、二夫人,可以开饭了。”正在按摩间,忽有侍女来报。
“知道了,去请夫人过来。”孟芸娘抬头吩咐道。
侍女离去之后,听她说道:“夫君,走吧,吃饭去了。今天专门吩咐下人去买了一只鸡熬汤,冬天了,补补身子。”
“汴京如今物资匮乏,我看就是有钱也不一定买的到。是不是有人送来的?”杨丛义马上警觉起来。
“哪有,真想送礼,谁会小气到只送一只鸡。”孟芸娘随即否认。
“鸡鸭在汴京很是稀缺,平常人家就是拿着百贯千贯钱也买不到。锅里熬的这只鸡,多少钱买的?”杨丛义转头看着孟芸娘,脸上神情有几分凝重。
“这么看着我是什么意思!又不是我去买的,我哪儿知道。”被夫君这么一看,孟芸娘有几分恼怒。
“家里事我不过问,你们眼睛要放亮一些,品行不好的下人,不要拉不下颜面让他们留在府里,一旦发现了马上赶出去。”杨丛义说完站起身子。
“行,我知道了,明儿我跟姐姐商量商量。”孟芸娘心下一沉,顿时也对府里的下人有了几分怀疑。
用餐完毕,杨丛义叫住清尘、芸娘和莲儿,聊聊家事。
“前几年我一直在北方领兵,对你们疏于照顾,今年终于在汴京安定了,本想接你们过来一家团聚,好好过日子,不想重任在身,不得轻松,让你们受累了。”杨丛义有些愧疚。
“夫君在汴京任职,不似在边关,若我们不在身边,成何体统。”顾清尘淡淡的回道。
“夫人说的是,要是我们还住在泉州,肯定有其他人赶着来替我们照顾老爷,到时候家里可热闹了。”莲儿忽然来了这么一句,有些阴阳怪气的意味。
“这说的什么话,我是那样的人吗?”杨丛义先是看了一眼莲儿,又看看清尘和芸娘,见她们脸上神色并无太大变化。
提起这事,众人无言。
沉默片刻之后,杨丛义打破尴尬,说道:“玥儿年纪也不小了,别让她整天闲着,芸娘有时间可以教她读书,清尘可以教她习武,学的好不好先不说,强身健体总是好的。”
“女儿家舞刀弄剑的不好吧,让她跟夫人学学琴棋书画倒是个好主意。”玥儿是莲儿的孩子,其他人很少管教,不学点东西,确实不太像话。
“行,明儿让玥儿来找我,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孟芸娘很自然的就应下了,成亲十年了,她一直没有生过孩子,来汴京半年一直在努力,也不见半点成效,她也放弃了。
“玥儿快被惯坏了,再不让她吃点苦,以后有你受的。”顾清尘看了莲儿一眼,显然她对莲儿的教育方式不是很满意。
“玥儿还不到十岁,没那么严重,以后用点心,好好管教就是了。思远怎么样了?”杨丛义赶紧把玥儿的教育问题揭过去,引走话题。
“放心吧,我爹给他找了个不错的书院,里面同龄人多,听我爹说,他还算听话,没惹什么事。”孟芸娘随即答道。
“不惹事就行,放在书院估计也惹不出多大的麻烦。”杨丛义点头道。
“思远能进太学吗?要不过两年把他送进太学吧。”顾清尘忽然如此问道。
“汴京太学三年内还建不起来,临安太学我不建议把他送过去。临安是温柔乡,享受、攀比之风盛行,没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很快就会迷失在临安。还是让他留在书院吧,书院远离红尘喧嚣,环境简单,诱惑也少。”杨丛义直接否掉了顾清尘的建议,她向让儿子离她近一些,但这么做有害无利。
“姐姐就放心吧,思远自小习武,身强体壮,脑子又灵活,只有他欺负别人,没有别人欺负他的份,何况还有我爹照应,不会让他受委屈的。”孟芸娘看着顾清尘,笑着宽慰道。
“思远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过,一下子离我们这么远,我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想起儿子,顾清尘忧心忡忡。
“他也十几岁了,没什么好担心的,再说了,他在书院读书能出什么事。”
杨丛义说完看看三人,然后又说道:“年关将近了,家里的门看紧些,别什么人都往家里放,特别是那些走关系,小心中了心怀不轨的人的陷阱。还有,出门在外尽量低调一些,别跟那些人攀比,比来比去的,除了自己受气,引其他人妒忌,没什么意义。”
“知道了,我们会注意。”顾清尘淡淡的应道。
孟芸娘和莲儿微微点头,算是应了下来。
说起来,顾清尘、孟芸娘她们已经算是非常低调了。
她们是当朝二品大员的夫人,地位尊崇,连皇后都时常召她们进宫,可她们上街的时候乘坐的还是很朴素的单驾马车,更没有像其他高官家眷一样,顿是出行便是家丁几十人随行,她们的车驾出行,除了马车夫,便只有两个侍女随从,在整个汴京都是很寒酸的。
不过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