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丛义谦虚道:“虞大人过奖了,末将不敢当!”
“杨将军过谦了。将军今日之功,我即刻上报朝廷,传令全军,以振士气!”想起方才的战斗,虞允文依然十分激动。
“虞大人,末将以为,报功之事不急,当务之急是将太平城里的散兵收拢起来,一部分守城,其他人全部出城,与我们一道在江边建立防线,以防敌军偷渡偷袭!”
既然虞允文是有皇命在身的军事参谋,不久前又亲自组织了江防战斗,为了取得更大的战果,杨丛义马上提出整军建议,几十万敌军,只靠精武军、扬武军,远远不够,他们需要帮手。
听到此话,虞允文冷静下来,稍作考虑便道:“杨将军所言有理,确定应该先整军,不能因一场胜利便得意忘形。虞某不懂军事,整军之事,恐怕还要麻烦杨将军了。”
“末将遵命!”杨丛义抱拳接令。
“杨将军领军远道而来,有何需要,只管提出来,虞某定会尽力支援协调。”来了能统军、懂军事的人,虞允文顿时感觉身上的压力轻了许多。
“粮草,我们一路从泉州过来,随船携带的粮草早已消耗一空,之前在扬州附近的瓜洲镇有一些补充,路上也消耗了不少,如今只有五天口粮,还望虞大人给我们提供足够的粮草!”杨丛义也不客气,马上将就忧心的粮草问题提了出来。
由于扬州突然丢失,城里的无数粮草都成了敌人的补给,精武军离开瓜洲渡时,只领取到了十五天的粮食,如今所剩不多了。
“好,虞某即刻派人回建康调集粮草!还有其他吗?”虞允文当即答应下来,其实昨天他就已经派人回建康征调粮草。
杨丛义稍稍一想,又道:“如果可能的话,希望虞大人能协调官府,发动附近的百姓,让他们参与江防,昼夜巡查上下二十里江滩,发现敌军动向,马上向我们汇报,以防敌军小队从别处偷渡,惊扰后方,扰乱军心!”
“这件事确实重要,虞某也可以协调。还有问题吗?”虞允文稍作考虑,最终还是应了下来。
“暂时没有其他需要。”
“好,那整军和江防之事,就交给杨将军了!”
“末将遵命!”
随后二人分离,虞允文赶回太平城,重建本地官府,重整城内秩序,杨丛义则迅速开始整军。
时间紧迫,将众将召集至江边,当即分派任务。
命苏仲、潘诚各带精武军一千人,迅速在渡口左右就地扎营,与扬武军一道,在一个时辰之内建立沿江防线。
命薛望即刻带领十艘车船、战船去在江中巡视,一旦发现不明身份的船只企图渡江,立即拦截,发现敌船,则直接击沉,半个时辰之内在江中建立第一道防线,严防敌军偷渡,若条件允许,也可抵近敌营察看,最好能找到敌方水军所在。
随后,杨丛义赶到先前战场所在地,战场尚未打扫完毕。
一队精武军正与本地守军一道,清理尸体,收拾残局。
看着疲惫不堪,几乎抬不起手臂,迈不开退的士兵,杨丛义马上找到这批守军的主官,虞允文提拔起来的马统领,告诉他,精武军可以给他们提供一天口粮,让将士们马上就地休整。
船上的粮食搬到岸上,埋锅造饭。
拼死奋战数个时辰,粒米未进的本地守军当先吃到了香碰碰的白米饭,几碗饭下肚,精气神立马恢复。
此时杨丛义再次找到马统领,让他马上回城将城内散兵拉出城来,一同巩固长江防御。
几个时辰之后,一支两千多人的乱军在马统领带领下来到江边渡口,精武军毫不吝啬的分给了他们一天的口粮,瞬间就稳住了乱兵的心。
在兵荒马乱的时候,有一口饭吃,就是最幸福的事,谁给饭吃,就给谁卖命,在乱兵看来,天经地义。
所以在吃饱之后,他们很快归入马统领麾下,分成三部,协助精武军、扬武军沿江建立防御。
至此,在精武军、扬武军来到太平州数个时辰之内,以太平渡为依托,援军、守军七千余人共同建立了两道防御阵线,太平州这才有了江防。
夕阳西下之时,薛望在江中巡视的战船回到渡口营地,汇报说江中一切如常,没有发现敌军船只企图渡江,也曾尝试抵近观察,由于对此地水域不熟悉,但暂且未能如愿。
一夜无事。
第二天一早,薛望带领战船继续入江巡防,并带上数名熟悉此地环境的本地守军随行,以便抵近侦查敌方水军营地。
而驻守江滩的近七千将士也没有闲着,除了正常的巡防之外,他们开始在敌船可能会靠岸的地方修建防御工事,占据优势地形,以弓弩压制可能会登岸的敌军。
当天正午,虞允文来到渡口营地,给杨丛义带来了好休息。
听闻太平州未丢,从建康调运的大批粮草已经上路,明天就能运抵渡口大营。
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昨天听闻敌军从太平州渡江,攻占渡口之后,已经离开建康,去往镇江,而建康知府的亲眷也已送走,知府本人随时准备离开,因此如今建康府也几乎处于无人主事的状态,这批粮草送到之后,也许就没有下一批粮草。
………………………………
第600章 退敌之策
虞允文告知杨丛义这个消息时,脸上的神情是极度失望的,前线在拼命,后方却在想着逃离,这仗怎么打?
杨丛义也是眉头紧皱,不过他早就猜到了,大宋面前的情况就是这样,这是常态,并不意外。还没打仗时,临安那批主和逃亡派不就已经开始鼓动赵构逃跑了吗?如今打起仗来,像虞允文这样的,不跑倒是奇怪了。
出言宽慰几句之后,杨丛义马上将江中、江边布防情况向虞允文做了一番较为详细的介绍。
杨丛义告诉他,如果敌军坚持从太平渡登陆,即使没有援军,精武军、扬武军和本地守军也能坚持十天左右,敌军的损失会很大,他们也不会占到太多便宜,但若是敌军分出一支部队从上游的无为、芜湖等地渡江,包抄太平渡,如果没有其他军队前来支援,太平渡则不可守。
只凭七千余人抵挡几十万敌军,根本不可能,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援兵,不能让敌军抄了太平渡的后路,不然此地难守。
可虞允文只是一个军事参谋,哪里能调来援兵?
距离太平州最近的建康府,虽然有几支军队,但建康对面也有敌军虎视眈眈,根本调不开。距此不远的无为军在江北,如今是何情形,无人知晓,再远一些的池州虽有驻军,但他们也要建立江防,没有不会有多余兵力可调。
也就是说,杨丛义需要援兵的要求,不可能得到满足。
没有援兵,一味防守无论如何都守不住,“主动出击,以攻代守”便成了守住太平渡的唯一办法。
于是,虞允文便以督视江淮兵马军事参谋之职下令,命精武军统制杨丛义督领太平州境内全军,五日之内对敌军发动进攻,若日后朝廷追究,一切后果,由他承担!
杨丛义得令,即刻召集众将议事,分派任务,开始准备渡江作战,主动出击。
从附近找到更多的百姓作为向导之后,六十艘战船轮番进入长江,抵近和州,熟悉附近水域。
随着大批战船出现在对岸敌军视野之中,敌军很快警觉起来,派出大量船只上前合围,他们知道自身船小,不能力抗的弱点,便尽量不与大宋战船接近,距离三四十丈远便停船,张弓射击。
敌军驾船的本事不行,但射箭的本事却远超宋军,他们箭能射到宋军战船,宋军却射不到他们,等宋军战船想要靠近他们,他们则直接驾船后退,双方拉扯之间,宋军战船并不能占到便宜。
在熟悉水域的接触中,精武军虽然没有讨到便宜,却也估摸清楚了敌方水军所在地,和州城外的一条河流入江处,敌军船只应当都停泊在那条河流里。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杨丛义即刻命探子乘夜从上游悄悄渡江,打探具体情况。
两天后,探子回来汇报说,敌军船只果然全部停在汇入长江的那条河流北岸,沿河岸排列的密密麻麻,大小船只不下五百艘。而距离河岸不远,便是敌军营地,他们整个军营,沿河流修建,从河口往西,绵延五十余里,初步估算,敌军人数不下五十万人。
得知确切消息的杨丛义心下震惊不已,完颜亮能下如此大的本钱,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