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安抚使刘泽亲自在城中坐镇,就凭他们自己,支撑几个月,断然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们在瓜洲布防,拿不下扬州,他们也不敢贸然冲阵。”
“报!扬州紧急军情!”
刘錡话音未落,门外便是一声高喊,一名探子冲进议事厅。
不等有人问话,那探子汗如雨下,抬手急道:“禀大帅,安抚使刘泽率军撤往泰州,扬州城失守!”
“什么?”刘錡一惊之下,直接就从椅子上战了起来,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到底如何,仔细说清楚!”
刘汜眼见刘錡摇摇晃晃,马上就要摔倒,赶紧上前,将对方扶住,而后慢慢落座。
探子忙道:“先前城外守军溃败之后,原本四个城门都已经关闭,可就在围困北门和西门的敌军眼见扬州城高墙厚,难以攻破,撤退五里之后,东门忽然打开,一支军队护卫一辆华丽的马车从城里出来,仓皇向东撤离。跟军队一起撤走的还有一众官吏、豪绅和大批百姓。军队刚刚撤出城,就被敌军留在城外的哨探发现,不到半个时辰,敌军数千骑兵便赶到东门,直接冲进没人防守的扬州城。如今城里具体情形如何,还不知道。”
刘錡听完探子诉说的细情,忽然开始剧烈的咳嗽,咳的说不出一句话来。
眼见如此,刘汜急道:“大家都先散了,各军赶紧就地扎营防守,以防敌袭!”
众将见主帅都被扬州连番巨变,气的说不出话来,他们哪敢继续坐在这儿等死,扎营布防,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最要紧。
二十多名统制官,片刻之间,匆匆离去。
杨丛义也随大流,迅速离开,催马赶回渡口左岸营中。
当天便将扬州已经失守的最新军情通报全军将校,要各指挥尽快熟悉附近上下游十里之内的长江水道,做好与敌军在水上作战的准备。
与此同时,下令将在岸上的军营向扬州方向推进三里,在营内设置诸多行军障碍,做好与敌军在营内作战的准备,为不得已时,大部队撤回江中,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敌军近在眼前,撤到瓜洲镇的刘錡大军,立即行动起来,昼夜不停,用了两天时间,以瓜洲镇为中心建造起一个巨大的防御大营,营内有足足五万大军。
这座大营立在那里,没有三四倍的兵力,很难在短时间内攻破。
在渡口正北方,面朝扬州城方向的大营一立起来,驻守渡口的三支守军就有了一道坚固的屏障,大营不破,他们就不会见到敌军。
然而,杨丛义却深知危险所在。
那大营看似巨大、坚固,就如同他们口中固若金汤的扬州城,可扬州城顷刻就破,敌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了下来,这座用两天两夜建起来的大营真能挡住敌军?
若刘錡年轻二十岁,尚有可能,但如今他却是重病缠身,一旦他的身体状况出现意外,以诸将目前的状态,大营必乱,到时各军争相南渡,大营不攻自破。
除了刘錡出现意外,还有一种可能,若是朝廷得知扬州失守,为保存军力,很可能会将大军调回南岸防守,刘錡一走,瓜洲大营便不可守。
那么刘錡走不走,就决定了瓜洲大营能不能守。
若是扬州还在大宋手中,刘錡无论如何都会坚守瓜洲,但以目前的情况推测,他必然是会走的,纵使他不想走,朝廷也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他将五万大军葬送,毕竟南岸能调集的军队都调到江北来了,短时间内根本建不起来防守的军队,就是马上从其他方征调也来不及,所以瓜洲大营的军队就是布防南岸的主要力量。
细细推想之后,杨丛义对看似坚固的瓜洲大营提不起半点信心。
若是再恶意猜想,刘錡短时间内修建起巨大的瓜洲大营,恐怕就是为了吓唬敌军,让他们不敢轻易前来攻击,从而为大军顺利退回江南争取时间。
杨丛义正在营中比照地图,仔细推演敌我进退得失,寻找建功契机,忽然探子回来汇报敌情。
探子报,经抵近探查,扬州附近的敌军已经合兵一处,他们的哨探多次出城来瓜洲大营附近刺探军情,从城里城外的动静来看,他们很可能在两日之内尝试攻营。
西路军占据和州,准备渡江,东路军果然也等不及了,且看刘錡怎么破敌吧!
作为一个声名显赫的名帅老将,不打一个胜仗,他不可能灰溜溜离开瓜洲大营。
从瓜洲大营到扬州城一马平川,敌人拥有优势骑兵,这种地形最适合他们骑兵冲阵,这一仗要怎么打?
杨丛义手里的地图并不详细,看不出来对他们有利的地形,难道这一仗要依靠坚固的大营,打成攻防战?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时,瓜洲大营的传令兵前来传令,命各军统制速去帅营议事!
帅营议事厅内,二十多个统制基本到齐。
在杨丛义、魏俊、王方三人到达不久之后,刘錡在刘汜陪同下走进议事厅。
“大帅!”
众将起身问礼。
刘錡轻轻抬了抬手,没有言语,他的气色较之前几天又差了一些,若再这么下去,恐怕很难熬过这个冬天了。
随着刘錡到来,乱哄哄的议事厅,很快安静下来。
众人坐定后,只听站在刘錡身旁的刘汜道:“不久前接到消息,真州方向出现一支数万人的敌军,他们已经占据真州城。半个时辰前,又接到消息,占据扬州城的敌军准备出城攻击瓜洲大营,众将可有对策?”
听到这个消息,众将一时无言,纷纷沉默不语。
敌军两路夹击,这能有什么对策?
厅内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后,方才有人硬着头皮说道:“我们应该坚守大营,只要我们坚守不出,守上半个月,还是没问题的。”
“对啊,守营吧,我们不出营门,他们就进不来。”
“守营就行了。”
一有人开口,众人纷纷附和。
敌人准备两路夹击,除了守,就只有撤,前些天刘錡才说要坚守,众将把撤退逃跑的王权批判一番,此时当然不会有人跳出来说要撤退,那不是把脸伸过去让人打吗?
不但被打脸,还要背负骂名,最后还得治罪。
能做到一军统制的,都是聪明人,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但在众人纷纷附和要坚守大营的声浪中,也有两个不和谐的声音。
“我们应当出营作战,灭一灭敌人的威风!”
“主动出击,积极防御!”
两个突兀的声音一出现,就把众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一个是镇敌军统制陈敏,另外一个却是几乎无人认识。
“镇敌军陈统制主张出营作战,正面对抗。另外一位主张主动出击,积极防御的统制,恕我眼拙,可否通报来历?”刘汜高声询问。
“末将精武军统制,杨丛义!”
………………………………
第589章 请缨出战
“好。不必多礼,坐下议事。”刘汜点头示意。
而后说道:“方才大家的对策有三个,一是坚守大营不出,避而不战,二是出营摆开阵势,与敌人正面对抗,三是寻找有利时机,主动出击。三个对策各有优劣,若单独采用任何一个对策,则大营不能长久。但若是三个对策相结合,共同施行,当有奇效!”
稍稍停顿,看了看厅内众将,刘汜接着说道:“不妨告诉诸位将军,你们方才所说的三个应对之策,正是大帅筹划多时的对敌之策!”
众将似乎早已知道一般,他们没有多少表示,就连脸上的神色都没有多少变化。
刘錡不言。
刘汜又道:“扬州城内的三万敌军不会尽数出来,他们要留下大部分兵力,防备我们夺取扬州城,据可靠线报,出城的敌军数量预计在五六千人,但如果探知我们的动向,会不会增兵,目前还不能确定。但能确定的是,敌军两天之内必定会前来尝试闯营!刚刚说了,敌军来袭,三条对策要同时施行,守营、营外布阵御敌、主动出击,缺一不可。诸位,根据大帅的意思,这次不点将,谁出击,谁布阵,各自请缨吧!”
厅内众将一听此话,纷纷垂眉低眼,几乎无人正视刘錡、刘汜。
显然谁都不愿意离开大营,在外面布阵,更不愿意冒险主动出击。
议事厅里静的似乎能听到呼吸声,除了沉默还是沉默,没人出声,更没人站起来。
刘锜脸上的气色更差了,时不时的咳嗽两声,让厅内显得更加安静。
“大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