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6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明年夏秋挥军南下,如果明年没有,最迟后年秋天一定南下,如果没有意外,大宋守不住长江一线,所以如果可能的话,你们最好搬家,不要留在山阴,可以去鹜州、衢州一带暂住,等以后击退金人,再回山阴不迟。”

    “金人南下?杨兄有几分把握?”陆游心下一惊,明显有些慌张。

    “十分太满,至少九分吧。在我看来,完颜亮必定南下,毫无疑问。当初他将金国都城从遥远寒冷的上京迁到燕京,我就猜到他有意南下,听说他得位不正,如果不发动一场大战,不把反对他的人清洗干净,不从大宋捞取一点好处,赢取军心民心,他心里不会踏实,时时刻刻都会担心堤防那些反对他的人,与其这样,不如一劳永逸。大宋现在军力薄弱,二十年前能在淮河一线跟禁军拼的旗鼓相当的几大屯驻军,如今已经分崩离析,没有战斗力,金军一旦南下,两天之内就能跨过淮河,来到长江边,到时候敢留下来抵抗的军队不会多,有一战之力的会更少,预计金军兵临长江一个月之后就能收集好船只,直接渡江,最终的结果应该是金军劫掠江南,将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劫掠一空,他们的最终目标肯定是攻破临安,绍兴、明州一带自然不会放过,再往南都是山地,他们的脚步也就仅限与此了,原因有四,一是行军不便,二是没有多少劫掠价值,三是战线太长,后勤补给会有问题,四是到了这个时候,大宋各地的勤王之师会陆续赶来临安附近,如果两军纠缠在江南,荆湖一带的水军沿江而下,截断长江,那么金军就回不了江北,之前的战果就会付诸东流。所以,金军南下之后,一定会攻下临安,劫掠江南,而后趁各地的勤王之师没到之前回到长江北岸,后面会如何,就看朝廷想怎么办了,你我目前能做的就是先顾好家人,避一避,躲一躲,将来的事将来再说。”

    杨丛义这番分析推演,已经存在于脑海中很多年了,只是在对陆游说的时候,更改了一些情况,他没有充分考虑大宋军队可能在长江一线的抵抗。

    然而,陆游将他的分析推演全部听了进去,顿时就有些心神激荡,眉头几乎快要皱成一团。

    “金人南下,难道要重现当年的靖康之难?大宋就没有办法吗?杨兄能想到结果,难道就不能想些办法,阻止金人南下?”想了好一会儿,陆游抬眼看着杨丛义,眼中有些许期盼。

    杨丛义摇头,继而叹息道:“大宋错过机会了,阻止金人南下的最好机会是在二十年前,当年军中几大将帅手握精锐之师,人人都能独挡一方,抵挡金人,多次将战线从长江一线推至淮河北岸,甚至还攻到蔡州、许都附近。如果那个时候朝中上下一心,未尝不能将战线压至汴京一线,收复汴京也不是不可能。可惜啊,那个好机会永远丢失了,面对金人,大宋的防线只能在长江南岸,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土地说是大宋的,其实金人想拿就拿,根本不费力气。如今,大宋二十年没打仗,军中没有新人,当年的那些将帅几乎都凋零了,还活着的都已经六七十岁了,哪儿还能打得了仗,几支实力强大的屯驻军经过二十年闲置,根本没有战斗力,剩下也多是老弱病残,要兵没兵,要将没将,拿什么抵挡金人?”

    “难道真的没有一点办法?”陆游还在追问,他不信这么繁华的大宋,这么多人,就不能阻止金人南下,大宋已经经历过屈辱的靖康之乱,怎么还能任由金人南下劫掠!

    杨丛义沉默良久,而后回道:“不让金人南下劫掠的唯一途径,就是把他们挡在长江以北,而守住长江就是唯一的机会,只要他们不能渡江,三两个月后可能就会因为后勤问题退走,但不能排除他们为了南侵准备了足够多的粮草。但不论如何,只要守住长江,江南就能保住。”

    “怎么守?”陆游似乎看到了一点曙光,于是马上追问。

    “击败金人的水军,烧毁他们的船只,长江宽广,没有足够多的船只,他们不可能渡江。但有一个问题,长江实在太长,只要他们完全占据江北,就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渡江,如果朝野上下不能齐心,还是挡不住,只要一听说金人渡江了,估计长江沿线的军队都会跑,最终结果还是一样。除非我们有强大的、水上经验丰富的水军,能够控制住绵长的长江防线,将一切可能的渡江敌军统统摧毁!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能阻止金人渡江南下。”

    杨丛义说完这番话,便不再多言。

    该说的其实他都已经说了,从陆游的表现来看,有些话他听进去了,至于他会怎么做,他也猜不到。

    “好了,先不要想那么多,今天跟你透露的这些,其实也都是我分析和猜测,也不一定准确。至于要不要搬家,避一避,全看你们自己。回易处的事,我们再合计合计,等处理完了,我们尽快离开临安暂且避避风头。”

    杨丛义主动将今天的谈话结束,这些话估计以后也不会再跟陆游提起。

    “杨兄说的对,我们还是先顾好回易处,金人南下,我们人微言轻,还真没什么办法。”陆游点头,嘴里这么说,脸上的神情却丝毫没有放松。

    数天后,杨丛义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将赏赐给他的三进府邸改成学堂,教授耕种、桑植、纺织、制瓷、冶炼、锻造、水利、工具制造等促进农业和工商发展的技能技巧,此等学堂可称为“技学”,若此学办成,定能为大宋培养多种多样的实践人才,创造看得见的价值,为大宋繁荣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隔天,陆游离开了临安回易处,声称常年在海上飘荡,身体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状况,眼下回易处无事,请求暂回山阴老家休养几个月,等身体好一些,明年春天再回回易处督造回易,杨丛义作为他的上官,同意他的休养请求。

    三天后,朝廷一纸嘉奖送达回易处,对杨丛义主动献出府邸营建官学,表示称道和嘉奖,念他一片赤诚忠心,朝廷接受他献出的府邸,至于是否用来营建官学,则需要详细商讨论证,最后赐钱百金。

    与此同时,朝廷广发诏令,号召群臣以杨丛义为楷模,不论何时,都要心系百姓,对朝廷要实心用事,赤胆忠心!
………………………………

第570章  共谋大事

    又过了几天,杨丛义向朝廷上书,临安回易处年内暂且无要事,而护卫军已回流求驻训,他作为统制,不能久离,希望前往流求督促护卫军恢复训练,为明年护卫回易做好准备。

    五天后,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香满京华”完成使命后,店铺很快转租,没再继续租赁,那些伙计和账房回到回易处,恢复了精武军身份,此后的一段时间,他们就要留在回易处,直到杨丛义、陆游或沈缙回来。

    朝廷赏赐给杨丛义的府邸,他从始至终,都没去看过,更没去找过。

    在朝廷同意他离开临安,前往流求统领回易护卫军驻训之后,他便带着孟芸娘乘坐神舟离开临安。

    数日后,神舟出现明州昌国县沿岸。

    宣威军旧地驻有五六艘空着的海船,神舟到来后,稍作准备,它们便护卫着神舟离岸,向远海飘去。

    大半个月后,神舟带领的船队出现在回易处在北方的基地,钦岛附近。

    在钦岛,杨丛义受到热烈欢迎。

    三年不见,钦岛基地已经建设的颇有规模,房屋一栋接一栋,据说房间总数已达两百多间,最多能容纳三千人居住,在岛上还有数个仓库,堆放着采购来的粮食。

    钦岛在孙平维护下,这两年又从登州吸引来不少百姓,加上从其他几个岛屿汇聚过来的,已经有六七百人,这些人如今全部编进了大宋回易护卫军,归护卫军部将孙平统领,归回易处北方基地节制,而北方基地在沈缙亲自控制之下,除非他不在北方,否则很少假手他人。

    杨丛义作为回易处最高长官,到达钦岛基地后,很快在孙平陪同下代表朝廷巡视慰问全岛百姓,而后又将其他三个岛屿一一巡视一遍,了解各自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巡视之后发现,钦岛基地群,除了钦岛主导住人较多,其他几个岛屿现在很少住人,钦岛旁边的那个小岛叫小钦岛,现在建成了牧场,主要喂养从辽东换来的牛犊,而靠北边的两个大岛,一个叫南马岛,一个叫北马岛,顾名思义,这两个岛屿主要用来放养马群,如果从辽东换来的马匹不能及时运回南方,就要暂时放养的在岛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