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5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吧,船队明年出海,规模就不用太大了,三百万贯本钱,赚三千万贯利润。就这么定了,让他早做准备。”

    “是,小的马上去知会他一声。”

    黄琦不再多说什么,他也怕说的太多引官家厌烦,本来他如今在宫里的地位就不太稳固,若不是由他负责回易,能赚回钱来,恐怕早就去一边凉快了。

    “汤鷽不在了,杨丛义一个人能做好回易吗?他有没有帮手,要不要再派个人去回易处?”

    赵构看了黄琦一眼,将面前的银钞递过去,示意他放进箱子里收好,这笔钱修宫殿应该是够了。

    “出海回易其实最重要的是熟悉海路海况,带领船队安全往返,行程安排和船队护卫其实都是杨丛义在做,至于货物采购和交易,虽然麻烦,但只要时间够,还是能慢慢做好的。这次跟船队一起出海的有两个年轻人,都是读书人,汤鷽出事之后,船队在泉州、明州的交易都是他们两个在做,杨丛义对他们两个比较满意,明年船队出海,他肯定会带上他们两个。回易船队规模减小,有他们几个也就够了。”

    回易团队是黄琦一手建立的,虽说汤鷽不在了,但杨丛义还在,只要他在,回易的功劳永远就有他一份,若是掺杂进来其他人,回易处被外人占据,他在宫里的地位肯定不保,很快就会被排挤下去,所以不希望任何外人掺和进去。

    “既然人手充足,那就让他自己去做。那两个读书人的来历你可清楚?要是没有太大问题,跟礼部吏部知会一声,给他们一个出身,赏他们一个官职,好让他们好好为朝廷做事。”

    任何有用的人都应该为朝廷所用,若朝廷不用,不是荒废在山野,就是被其他人所用,区区一个小官职,每年多那点俸禄,赵构根本不在意,能用一点点好处收拢人心,为他所用,帮他赚回大把的钱来花,何乐而不为呢?

    “是,小的马上去办。”

    “把箱子带下去,妥善保管。运回宫的金银珠宝,入库之前点算清楚,全部登记造册。至于那十船西洋货,能用的,让各宫各殿按需取用,皇室宗亲,每家每户都给他们均分一些,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按品级赏赐,五品以下的京朝官每人也都赏赐一些。剩下的都封存起来,逢年过节再行赏赐。”

    赵构吩咐安排之后,黄琦急忙应是。

    这可是一个好差事,说不定就能跟各宫各殿的嫔妃、皇后、太后改善关系,进一步稳固他在宫里的地位,甚至是再进一步。

    黄琦带着装满银钞的箱子退下,赵构继续批阅各地的奏折文书。

    虽然还是问题一大堆,但手里有钱,赵构心里就不再那么着急,受灾了,拨粮拨款赈济,叛乱了,调集禁军镇压,不管多大的事,挥起朱笔,马上平息。

    回到临安将钱财和金银宝货交给黄琦后的杨丛义,依然没有时间休息,他和陆游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出售剩余的西洋货。

    除了两船无人采购的石头,还有五船货,他们要一一零售,而零售对象则是勋贵和临安以及周边的官吏。

    临安回易处放出去的货物零售价格跟集中售卖给商贾的价格一样,只是对采购数量多少设置了上限,即每家每户采购总量不能超过两万贯。

    回易处还有西洋货物在售的消息很快在临安传开,一时之间,临安大小商贾以及掌柜闻风而动,将设立在保民坊的回易处围了个水泄不通。

    原本在钱塘江边看到宫里来人将货船和神舟全部带走,以为船队已经没有西洋货物对外出售,却不曾想到回易处居然还有一批货,这是最后的采购机会,谁愿意放过?

    这些货卖给谁,杨丛义、陆游早有考虑,不是谁想买就能买,他们是要挑人的,说白了就是看关系,回易处要想在临安立足,要想继续做下去,除了皇帝支持,朝中也不能有人天天嘀咕回易不好,不然时间一长,皇帝顶不住压力,撤了回易处也说不定。

    杨丛义对回军中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了,数年前刚进武学时还妄想着能在军中建功立业,自从选将营事件之后,军中建功的心渐渐有些淡了。

    大宋君臣对军队和武人看得太严,防范的太紧,生怕军队变强,更怕军队壮大,一有苗头,就迫不及待要将它*,宣威军是这样,几番拆解,如今只剩一个空壳,选将营士气高昂的两万人也是一样,朝廷当初若真想组建一支强军,就应该把他们放在选将营,可惜他们选择组建两支,还全部分散,各驻旧地,最终结局,可想而知。

    他如今已经不太想回军中,因为他发现通过回易,一样能稳步高升,甚至比在军中升的更快,只要不走错路,总有一天他也能走进朝堂,参政议政,给大宋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让大宋真正能雄踞东方,而不是跟西洋君臣一边吹牛,一边心虚。

    回易处有禁军守卫,没有命令,未经同意任何人不得进入。

    将回易处大门里三层外三层团团围住的一众大小商贾和掌柜,等待了好几个时辰,始终不能进门。

    当他们看到张贴出来的一张告示之后,大部分人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因为告示中明确写道,能获得回易处奇物的对象,仅限有爵位在身的勋贵和八品以上的官吏,其余人等暂不售卖,若有剩余,才会考虑。

    能对货物趋之若鹜的,基本不可能是有爵位的勋贵,也不可能是官吏,多数人失望而去,然而总有一部分人有自己的关系和背景,他们或是找到勋贵,或是找到官吏,请他们出面采卖想要的货物。

    有身份地位人,不会轻易挣抢,因此回易处门前总算清净了。

    初时,很少人上门,等所有人都发现临安城商铺零售的西洋货物比回易处售价高了几乎一倍之后,才渐渐有人登临回易处。
………………………………

第539章  北上销货

    来人可以是管家,可以是下人,他们来到回易处,只需要证明身份,留下主家姓名、住址和需求,回易处送货上门,当然临安府以外的,就要他们自己去江边取货了。

    而货款并没有一并收取,回易处派人送货上门时,若是给钱,那就收了,如果没给钱,也不会强要。

    总之,这些货物几乎是半卖半送,整个临安的官员即使有人不屑于这些小恩小惠,可在内院当家的都是家眷,对她们来说,有便宜的海外货,为什么不要?何况有些货还是有价无市,很多人想买都买不到的。

    就在杨丛义、陆游忙着给临安勋贵和官员送福利的时候,黄琦来到回易处,带了几份任命文书。

    杨丛义两次督造回易,护卫船队与南洋西洋互通有无,为大宋带回诸多异宝奇珍和百姓生活所需,功勋卓著,特此擢升武义大夫,任东染院使兼任回易使,督领回易处,无需去东染院任职。

    汤鷽两次督造回易,让大宋丝绸、瓷器和茶叶远销海外,换回无数大宋百姓所需之物,收集金银众多,缓解大宋国库空虚之忧,虽是武学出身,回易之道,颇有建树,功勋斐然,然风云不测,身陨海外,大宋朝廷痛失良才,感念其功,为使英魂重归故里,特此追赠为剑浦县开国子,子孙百代,世袭此爵。

    沈缙、陆游以学子之身随回易船队穿行四海,不惧巨浪狂风,幽渊深海,访南洋、西洋诸国,期间协助回易,护卫船队,多有功勋,特此二人进士出身,授登仕郎,任回易参军,各领其职。

    与此同时,黄琦也带来了回易继续进行的命令,本钱三百万贯,利润要求三千万贯,同时要求为使回易能长久进行下去,船队规模和货物总量较上次要有所缩减。

    杨丛义自然无不答应,满口应下,这正是他的想法。

    黄琦还有很多事要忙,重要的事情说完便匆匆离开,有些事也没有来得及细讲。

    比如,之前划归回易处管辖的精武军是否重回殿前司编制,精武军统制是否要再任命,护卫军营地是否继续设置在流求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说法。

    朝廷不说,杨丛义便不问,但随之而来就有一些问题,精武军的粮饷若是一直由回易处支付,回易处哪里有那么多钱,这次赚的钱绝大多数都上交给了朝廷,最值钱的金银珠宝、珊瑚玉器也运进皇城,除了现有几船半送半卖的货,回易处如今是没有多少现钱的。

    天下太平,朝中不会有人想养军队,在多数人看来,与其把钱给武人糟蹋,不如办些看得见的事,因此他们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