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二人面前,停下脚步便埋怨道:“二哥,你怎么才回来,我都等你大半天了。”
郭青稍稍弯下腰,满脸笑容的看着小姑娘:“又怎么了?”
“风筝挂到树上了。”说着回身一指不远处的一株大树,风筝架在刚发新叶的树枝间,分外显眼。
郭青抬头看了看,皱起了眉头道:“怎么又上去了?前天才给你捡过一次。太高了,捡不到,明天再给你买一个。”
“不,我就要这个。”小姑娘有些倔强。
郭青看了又看,打量又打量,还是摇摇头:“这个不要了,明天给你买更好的,两个。”
“不,我就要这个!”小姑娘的声音更大了,眼神也更加坚定了,不容置疑。
郭青看了一眼杨丛义,无奈的摇头。
杨丛义道:“我来试试看。”说着便把衣襟塞入腰带。
“你丑,我不要你捡!”小姑娘一听陌生人要给她捡风筝,立马目瞪杨丛义,严词拒绝。
杨丛义听了小姑娘的话语,神情一呆,随即不由得哈哈大笑。
“怎么说话呢,没大没小,越来越没规矩了!”郭青十分尴尬,训完妹妹,很歉意的看着杨丛义。
杨丛义见小姑娘把头转向一边,似乎对兄长的训斥毫不在意,便轻笑道:“童言无忌,不必在意。”
说完快步向大树跑去,到了树下,双脚一蹬树干,纵身一跃,便抓住了离地丈余的枝干,一个翻身,稳稳的立在伸出的粗枝上。
爬树对杨丛义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一旦上了树,拿一个风筝,轻而易举。
小姑娘拿到风筝后,脸上立时笑开了花,眼神也温和了,只听她对杨丛义宣布:“你不丑了。”说完,拿着风筝便走。
与另一个姑娘汇合后,又大声道:“二哥,明天记得给我买风筝,两个。”
郭青佯装生气道:“不是给你捡到风筝了,还买!”
小姑娘举着风筝道:“又不是你捡的。给我买!”
郭青只得答道:“好,给你买。”
见两个姑娘走远,郭青有些歉意,“小妹已经快十岁了,还是这样子,让杨哥见笑了。”
杨丛义道:“我倒觉得你妹妹是真性情,况且你们兄妹关系这么好,哪里有让人见笑的地方。”
郭青又道:“刚才远处那个小娘子看到了吗,是我一个远房亲戚,我表姨的孩子,北方逃乱来的,这是家里给我选的成亲对象之一,还有米行的小娘子,绸缎庄的小娘子,酒楼的小娘子,赵员外家的小娘子,说是选定了,就找媒人去提亲。我真是烦透了。”真是烦,见都没见过,怎么选?
杨丛义忽然醒悟道:“找我来你家里,就是说这事儿?”
郭青不好意思的笑道:“还真就是这事儿。”
杨丛义佯装生气道:“在我一个单身汉面前,你说你选对象选到烦?”
郭青道:“不好意思,杨大哥,我是被逼的烦了,没地方诉苦啊。”
杨丛义笑笑道:“逼你成亲?那就成亲啊,你年龄不小了,可以成亲。”
郭青苦着脸道:“成亲倒没问题,可我刚刚说的哪些人,一个都没见过,如果是丑八怪,那我不是亏了。”
杨丛义道:“你这说的就不对了,刚刚那个小娘子你不就见过吗?能跟你妹妹一起,怎么也不会丑吧。”
郭青只得说道:“她啊,我看也就一般般。”
杨丛义心有所悟,直言道:“你是不是觉得她逃难来的,跟你这家大业大的少爷不相配?”
郭青尴尬的掩饰道:“哪有,确实是不好看。”
杨丛义正色道:“我觉得你对成亲的想法有问题,选成亲对象,外貌家世确实可以看,但更重要的不应该是品性吗?你现在想做生意赚钱,又想娶娇生惯养的小姐,能行吗?还是好好看看,娶个品性好的才是正理。”
两人站在院子里就论起男女嫁娶的事儿来,郭青怕被其他人听到,赶紧道:“杨大哥,我们回房再说。”
回到房间关起门来,两人又是一番议论,但直到傍晚,也没议出个结果来。
不过郭青不在意,他就是想找人诉诉苦,成亲的事情能拖就拖,他现在的心思不在这儿,一心只想怎么赚大钱呢。
………………………………
第52章 自寻死路
经过几日准备,陈夫人便在约好的时日,吩咐出发,前去怀宁。
当天一早县衙后门就来了两辆马车,杨丛义早早的等在那里,马车一到,便把陈夫人的行李搬上马车放好。行李中好几个箱子,都上了锁,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杨丛义也无意探究。
申时出发,快到午时,才行了不过五十里,还没出太湖县。
从太湖县一路去怀宁,虽有官道,但由于多山,路途并不平坦,路面也是坑坑洼洼,马车颠簸一些在所难免。但陈夫人受不了颠簸,马车稍快一些,便头晕不舒服,吩咐要慢一些。马车走了两个时辰,也比两条腿走路快不了多少。
一开始杨丛义坐在后面的马车上,马车上放了行李,空间有些狭小,放下帘子,就觉得有些憋闷,马车也有些颠簸,没到半个时辰,他就受不了,下车步行。
四月初的天气已经很热了,太阳有些毒辣,一路走下来,杨丛义微微冒汗,有些口渴。
他记得城外五十里左右,有茶铺摊点,前些天回来的时候还跟大家一起喝过茶。
不多时,马车一转弯,杨丛义一眼就看到了那家茶铺。于是快行几步赶上前边的马车,向马车里的陈夫人问道:“陈夫人,前边有个茶铺,要不要下车歇息一下?”
只听车内传来一个简短的声音:“好。”
听到回答,杨丛义对马车夫道:“师傅,我们在茶铺歇歇脚。”
车夫听到杨丛义对他的称呼,有些惊奇的转头看过来,不过还是回道:“好咧。二少爷吩咐了,把你们安全送到,不急着赶路。坐车累了,想休息,随时吩咐。”
杨丛义笑道:“那就有劳了。”
马车在茶铺停稳,两个丫鬟撩开帘子,先跳下马车,接着把垫脚的凳子放好,这才扶着陈夫人和小姐下车。
男女有别,杨丛义也不太好近前帮忙,只见陈夫人有些疲惫,而小女孩反倒精神不错。
远远的见有客人来,店家早就迎出来了,热情的问道:“几位吃点什么,喝点什么?”
杨丛义道:“先上两壶茶。”
陈夫人、小女孩与两个丫鬟围着一个桌子坐下,杨丛义与两车夫则在另一桌坐好。
刚坐下,店家便把茶壶、茶碗送来,先给陈夫人那桌摆好,这才来到杨丛义身前,一边摆放茶壶茶碗,一边问道:“几位还要点什么?”
杨丛义问道:“你这儿还有什么?”
店家道:“家常小菜,简单的饭食也能提供。”
快到中午了,过了这个歇脚的地方,再往前就是五六十里外的那个驿站,以目前的速度,到驿站也该到傍晚了。于是便问陈夫人:“陈夫人,你们要不要吃点什么?”
陈夫人道:“不用,你们自己叫些吃的吧。”
见陈夫人这么说,杨丛义也就不再多问,一路颠簸,估计她们也没什么胃口。便对店家道:“上几个小菜吧,有米饭馒头的话,多来点。”
不多时,饭菜陆续端上桌子,杨丛义等人经常在外奔波,行了半日,胃口更好。只听杨丛义道:“两位师傅幸苦,多吃点。路途还远,少不得麻烦你们。”
马车夫回道:“杨爷这是哪里的话,你是我们二少爷的朋友,还跟我们客气啥。”
杨丛义笑道:“那不说了,两位师傅赶紧吃饭吧。”
吃完饭,休息片刻,陈夫人等女眷精神也稍稍回复了一些,杨丛义便付了钱,继续启程上路。
茶水加几个简单的饭菜,花去了杨丛义五十文钱,不由的感叹这物价也太贵了,平常吃住都在衙门,还不觉得怎么样,一出来就觉得钱太不值钱了。一个月三百文,够出来吃几顿饭啊。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自从靖康之乱后,打仗打了十五六年,各种物资都缺,一到战乱,自然是物价飞涨。要不是前几年宋金议和,这三百文钱价值更低。没议和前,田地荒芜,一石好米售价六七贯,相当于一斤米就要六七十文钱,近几年不打仗了,荒田陆续重新耕种,米价才渐渐回落到两三贯一石,但仍然比历史上六七百文钱一石,贵了很多。
在古代,吃饭问题绝对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