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选将司关于征调和召集军队之时暂时告一段落,剩下的就要落实一百五十万贯钱粮的问题,还有选将之用必要的军资。

    钱粮拨付是由杨存中亲自去找户部和内侍省协调之后,户部拨付的钱粮全部折算粮食,从婺州和衢州府库支领,户部给了专有支领凭据,由内库负担的钱粮,则全部支付了现钱,足足有将近百万贯,是一笔巨款。

    一百五十万贯钱粮都落到实处,领回了选将司,选将司前期紧要任务基本完成,还剩下的一些事,比如挑选资历深厚的评价人,领取军资等,这些事可以容后再做,也用不着杨丛义亲自来做,都指挥使大人一句话的事,等选将营建立之后再落实不迟。

    等选将司要做的事情全部落实,接下来杨丛义就要把目标转向选将营。

    选将营统帅普安郡王是谁,杨丛义原本对他一无所知,去请教过都指挥使大人之后,他才知道普安郡王竟是当今皇帝赵构的养子。

    以前上学时历史书上记载,宋高宗赵构在完颜亮南侵失败之后,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养子,而他的养子就是有北伐之志的宋孝宗,只是赵构的养子不止一个,不知这个普安郡王会不会就是以后的宋孝宗呢!

    因为学过历史,对南宋北伐之事较为感兴趣,对有北伐之志的皇帝有些印象,所以杨丛义至今还记得宋孝宗名叫赵昚。

    但当他从都指挥使大人口中得知普安郡王名叫赵瑗时,颇为失望,他原本还想提前接触未来的皇帝,先跟他搞好关系,以后说不定能在北伐之时受到重用,大展鸿图呢,却没想到这个普安郡王根本就不是未来的宋孝宗赵昚。

    不过杨丛义也能理解,大宋一朝都尚文抑武,怎么可能让有可能将来继承皇位的人参与军事,深入军伍,亲自统军,自降身份?

    如此一想,杨丛义也就释然了,在军中见到未来的皇帝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有个王子来到军伍之中,跟他搭点关系,想必也是有好处,毕竟宋朝不同于其他朝代,不会胡乱大杀宗室,也没有什么王爷王子谋反之事,能成为他们的近臣,受到朝廷重用应该是迟早的事。

    但都指挥使大人告诉杨丛义,普安郡王较为年轻,自小就养在宫中,几年前才从宫里搬出来,独自在王府居住,除了他亲生父亲去世他离开临安守孝以外,十几年来几乎都在宫中和王府渡过,每日接触的都是诗书礼仪,从未沾染军事,所以选将营之事,普安郡王不会插手干预,在正式开始选将之前,他也不会出现。

    至于等选将开始之后,他会在选将营待多久,目前没有定数,要看他的心情,也要看朝廷的态度。他要是觉得军中还可以接受,就会多待两天,否则就会搬出军营,住在别处。另外,若是朝廷反对声音过大,他也不会在婺州久留。

    说白了,选将营之事,从开始到结束,很可能就是要杨丛义一个负责到底,作为一个副帅,他要负责所有的事情。

    如果各军如期到达选将营,那人数将超过两万人,期间各种杂事难以想象,仅凭他一个人,他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而选将司本就是个临时机构,除了他与校尉李虎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可用之人,就这么到婺州去,他就是忙死也别想完成选将任务。

    人手,跟当初督造回易一样,他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当初能招募,现在当然也可以,因为他这个副帅要负责操办一切选将营之事,没这点权限怎么行。

    况且听都指挥使大人的意思,普安郡王在正式开始选将之前不会露面,更不会离开临安,统帅没到,副帅自然要扛起一切责任。

    杨丛义首先想到的就是不久前还在一起喝酒的沈缙和江恺二人,当初他们可都是参与了淮西募军、随军远行、操练新军的人,对宣威军很熟悉,对军旅也不陌生,并且江恺还负责过后勤物资供应,他二人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打定主意,杨丛义当即离开官署直奔定民坊东悦客栈,可沈缙二人不在房中,不知去何处潇洒去了。

    邀请他二人加入选将营十分重要,如果杨丛义今天没等到他们,万一他二人明天离开换了住处,临安之大,再想找他们就很麻烦了,还不一定能找得到。

    杨丛义就在那东悦客栈从中午等到日暮,直到从殿前司都指挥使衙门找到客栈来的苗九问他是不是要回去,他才有了离开的心思。那时才忽然想起来何必要在这儿苦等,给客栈掌柜留句话,让他转告沈缙、江恺二人,他找他们二人有急事相商,去殿前司都指挥使衙门相见不就行了?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托人转告若是出错,岂不是耽误大事?

    一念及此,便向掌柜要来纸笔,给他二人留下一封短信,并留下了地址,嘱咐他二人务必于两天之内去找他,有大事相托,切莫误了时间。

    何时要离开临安,前往婺州义乌,杨丛义已经定好了日子,就在大后天,七月初八。

    离开的日子选在七夕之后,便是要陪清尘过了这个节日再走。

    这日回到家里,清尘话语很少,虽然还是围着杨丛义前前后后的伺候,但她脸上的神情告诉夫君,其实她很不开心。

    但杨丛义一心想着婺州义乌选将营的事,根本就无暇顾及清尘的情绪和心思。

    一顿沉默无语的晚饭过后,清尘早早回到内屋,再也没有出来。

    杨丛义虽然觉得她有些奇怪,但也没心思探究,在院中走动闲坐一会儿,便回到书房继续谋划营造选将营之事。

    都指挥使大人虽然不参与选将营诸事,但如何选将,有哪些具体章程,有哪些标准,都的提前制定下来,让他过目,毕竟选将之事乃殿前司大事,他作为殿前司统帅,当然要亲自把控。

    选将营里的事更为复杂,因为涉及到具体执行,还是两万多人聚集的情况下,稍有差池,就会演变成大问题。

    杨丛义虽然以前督造回易也招募统领过六七千人,但那时有许多人帮忙,且整个宣威军四千多人不需要他亲自插手,所有事情一旦有了决定,总能找到人去执行,或是他自己也有时间去做。

    可现在不同,要理顺的是来自将近四十支禁军的两万多人,而目前手下还没有可用之人。选将营给他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杨丛义在书房写写画画很久,也不知过了多久,院子里再也听不到一丁点声音,似乎万籁俱静,夜已深,他才吹灭灯火,燃起烛火走出书房,回到内屋。

    清尘躺在里边早已睡了,杨丛义无心打扰她,脱了外衫熄灭蜡烛,在床外侧躺下就睡。

    谁知他刚躺下,清尘便一个翻身扑进了他怀里。

    抚着她的背,正想说些什么,忽然听到了她不停抽泣的声音。
………………………………

第434章  怨

    天下之大,随处可去,却也无处可去。

    对此时的杨丛义来说便是如此。

    他本是无牵无挂,孤身一人。自从成亲之后,与清莲相处日久,心有所居,身有所处,已不再是无人关心的浪子,不再漂泊,生活也有了方向。如今,时时把他放在心里的亲人猝然离去,他顿时便失去了行走的方向,也失去了继续的愿望。

    杨丛义不知道该去往何方,不知不觉便又走到湖边,坟旁。

    天,依然是那天,水,依然是那水,而人,却已是阴阳相隔,此生不见。唯一能见到的便是眼前的这堆黄土。

    他坐在坟前,眼前尽是清莲的影子,时而欢笑,时而哭泣,时而放纵,时而娇羞,读书习字,对镜梳妆,厅堂卧室,院中门旁,红炉暖壁,长发墨香。。。。。

    一幅幅,一幕幕,近在眼前,却又触摸不到。

    看着掩埋了她的黄土,恨不得将黄土挖开,再见清莲一面。

    生死事大,入土为安,清莲在世的时候受苦,如今去了,怎能再让她蒙受袭扰。最后一点理智,终是压住了扒开黄土的念头。

    看着光秃秃的土堆,无碑无松,无名无份,犹如野坟,他心里更加悲伤。

    清莲活着的时候,他百般阻挠,不愿行房,成亲半年之久依然是有名无实。如今,她去世了,入不得娘家坟,嫁了人却又无儿无女,无名无分,娘家人只能给她做一个无碑无字的野坟。这对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是何等的残酷,地上地下的人对此,又该是何等的哀伤?

    娘给清莲修这无碑之坟,定然是有意为之,或许清莲已向娘吐露实情,或是作娘的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