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仓里的粮食还有不少,撤退的时候宣威军带不走,如果都分到百姓手里,杨丛义相信他们肯定有把法把粮食都弄走。

    还有数不清的军械,宣威军也带不走,撤退时只能一把火烧掉。

    城中百姓积攒的财富不知道有多少,如果也不能带走,最后都要烧掉,他们可以撤退,但凉山要是一座空城,不然后面的仗实在不好打。

    敌军撤退的消息传遍全城,百姓生活如旧,出城上街依然是少数,所有人都没有察觉到宣威军将要撤退,反而一切行动都预示着宣威军接下来似乎又要大打一场,每个协助守城的凉山青壮,甚至还提前收到承诺过的十五斤口粮。

    出城探查敌情,清点粮仓、军械库,统计户数和人口,所有行动都在给人以暗示,凉山城在准备打仗!

    府衙里,杨丛义正与亲卫营士兵一起清点财物,这些财物都是从凉山官员家里搜剿出来的,数目不小,府衙库房私房也藏有大量财富。

    所有财物一一登记在册,然后装箱上锁贴上封条,这都是宣威军的缴获,等大战结束,一部分赏赐将士,一部分充当军资。

    等到了晚上,该统计的都已经统计清楚,账册交到杨丛义手中。

    粮仓里的粮食还有一万两千三百七十多担,军械无数,未做统计,凉山百姓三千三百六十多户,人口两万四千七百九十多,其中老弱妇孺占了大半。

    他们自己统计出来的户口跟府衙户册有所差异,人口相差三千多人。

    杨丛义拿着账册,提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如果这些人要全部带走,粮食也全部带走,怎么分队,怎么分组,宣威军是否要参与其中,他需要仔细推敲斟酌。

    只要李越人在大南关和郁林留下超过一万五千精兵,别说宣威军拿他们没办法,就是防御邕州的大宋军队前来,恐怕也难以拿下这两个地方。

    宣威军退出凉山是迟早的事情,只是苏仲、袁华等人难以接受就这么突然退去,他们想拼一次,搏一搏,或是需要找一个撤退的理由。

    退回桐棉对杨丛义说来虽然也难以接受,但游奕军从郁林全身而退,就已经将宣威军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丢掉郁林,凉山也绝对不可守。

    郁林已失,宣威军必须要撤,杨丛义根本不需要找理由,保全性命,这四字对所有人来说足够。

    就在他进行各种谋划推敲时,早上派出去的各路探子都带回来重要消息。

    城西李越人撤退时搭建的桥梁已经损毁,南边关隘有李越大军驻守,粗略估计不下六七千人。

    最让人意外的是,大南关守军不是李越人,而是大宋殿前司游奕军,郁林也在他们手中。

    战争结束了!

    众将齐聚府衙,神色各异,有意外,有惊喜,也有不甘心。

    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结束的?

    姚昶等人想不通,杨丛义也毫无头绪。
………………………………

第331章 邕州来人

    众人不敢相信,再三确认,战争真的结束了吗?

    大南关上的游奕军清楚楚告诉他们,郁林就在游奕军手里,凉山以北已经没有一个敌人,李越发起的战争真的结束了。

    既然李越人都已撤走,短期内绝对不会再来,宣威军就不必匆忙撤离凉山。

    “立刻打开北门,两天之内将城外尸体填埋,处理干净。”先不管这一仗到底是怎么胜的,李越全军撤走对凉山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我们不撤了?”苏仲还在想游奕军拿下郁林的事情,脑袋还没拐过弯来。

    “清理尸体,消除疾病瘟疫隐患,凉山城就是大宋土地,以后我们再伺机拿下城西关隘,李越人就被挡在大凉山以南,只能断了北上郁林、邕州的念想。如此一来,李越国与大宋两国之间,就有两道关隘、两座边城在大宋手中,为什么要撤?”杨丛义笑了。

    “监军说的对,等我们休整一番,定要把城西关隘重新夺回来。”袁华意气风发。

    柳时随即应和道:“好,到时候我打头阵。”

    “好了,夺取关隘之事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把城外的尸体处理干净。把青壮也发动起来,在城北就地挖深坑,将尸体处理干净,一定要快!”处理死尸之事拖延不得,越晚越危险。

    杨丛义强调多次,众人也知其中厉害,便不再多言,迅速出府,连夜去处理城外尸体。

    北门很快被挖开,五千凉山青壮会同数千宣威军,立即在城北开挖深坑。

    凉山城内外灯火通明,听说要挖坑填埋尸体,很多百姓主动帮忙出力,宣威军自然来者不拒,越多越好。

    填埋数万尸体的大坑,多久能挖好,没人知道,但他们有的是力气,可以一直挖下去。

    第二天午时,就在城外热火朝天挖坑的时候,北方来了一驾马车,前后跟随上百名衣甲整齐的护卫,快靠近凉山城时,马车被随处可见的尸体挡住去路。

    “怎么不走了?到了吗?”马车里传出一个声音。

    “回吴大人,凉山城就在百丈之外了。”马车旁骑在马上的护卫统领上前回道。

    “那为何不走了?”车内之人有些不悦。

    “回吴大人,这里最近发生过大战,遍地都是尸体,通往城中的道路已经被堵的严严实实,马车不能通行,正在想办法入城。”护卫统领回道。

    “嗯。”车内那位吴大人应了一声,便不再说话。

    护卫统领伸手招来两人:“你们去前边看看,怎么进城。”

    两军士接令,速去探路。

    一刻钟之后,两人回报:“北门道路完全被尸体堵住,东门西门暂时不能打开,只能从东门绕道南门进城。”

    护卫统领一挥手:“去东门。”

    两人在前引路,车队迅速转向,绕道南门。

    在城中巡查的杨丛义很快接到城外宣威军通报:“监军,城北来了一队人马,其中一位是邕州来的吴大人,他们已经绕道南门。”

    得此消息,杨丛义心里一惊,二话不说,迅速去南门等候。

    放下吊桥,打开南门,宣威军在城门口列队,杨丛义站在队伍最前头。

    不过多时,只见一辆马车在数百军士护卫下缓缓向南门驶来。

    杨丛义赶紧带人穿过吊桥,一直走到马车前约十步之外方才停下,高声道:“宣威军监军杨丛义,见过吴大人!”

    车内一人将马车帘布拉开,就见一身着绯色官服之人坐于马车正中,年纪约在五十上下,面容富态,颇有威严,正是从邕州远道而来的吴大人。

    吴大人上下打量眼前这个身形挺拔、皮肤略黑、一脸刚毅的年轻人以及他身后的军兵,而后道:“杨监军,本官在邕州早闻宣威军骁勇善战,你们远道而来可打了不少胜仗啊,不愧宣威之名,当为邕州全军楷模。”

    杨丛义受宠若惊,立即谦道:“吴大人过奖了,我等实不敢当。几场小胜,全赖将士用命,以死报国而已。邕州军队挡数十万敌军,未让敌军近前,护邕州周全,此等功勋,宣威军远远不及。”

    吴大人笑道:“杨监军不要谦虚,宣威军打了哪些胜仗,本官很清楚,战事结束,战报不日就会急递临安,静待朝廷嘉奖吧。”

    杨丛义再抱拳行礼:“下官及宣威军多谢吴大人提携!”

    吴大人见眼前这年轻人沉稳谦和、言辞得当且多礼,完全不像其他将帅,打了胜仗之后张扬跋扈,不可一世,心下十分满意。

    “城外风大,吴大人,我们先进城吧。”一阵风来,只觉得凉飕飕的,凉山的冬天也冷。

    “好,进城再聊。”吴大人将布帘放下。

    杨丛义转身,跟在马车一旁,迅速进城。

    到了府衙,与杨丛义闲聊片刻之后,吴大人将厅中其他人支出厅外。

    杨丛义见此,心中一跳,忽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但并没有表现出来。

    只见吴大人面色一变,将脸上的笑容收敛,然后道:“杨监军,宣威军能在凉山坚守近一个月,本官实在是想不到,邕州一众同僚也没人能想到,实在是大出意料之外。若是当初邕州得知李越敌军粮草被毁,令大军主动出击,战事也不至于拖延数月,不久前得知宣威军占据凉山,切断敌军粮草补给,可邕州推测凉山很快就会被敌军重新夺回,对邕州附近敌军不会有太大影响,邕州守军迟迟没有反击,错失良机,让李越十万大军从容撤退。等李越大军到达郁林附近,守军随后跟来,方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