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鸣叫声一起,手持弓箭的青壮,在各队押官指挥下张弓搭箭,将利箭射向道路中奔逃的人影。

    利箭飞越百步距离,射中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不知飞向何处,不是射的过远,就是射的太近。但少数利箭射进敌人身体,惨叫声顿时打破寂静的夜晚。

    惨叫声中,逃跑的敌军更慌了,激发出身体所有潜能,再一次提高逃跑速度,如一阵风般沿大路狂奔向前。

    黑夜中,没有战斗经验可言的青壮,无法判断自己是射远了,还是射近了,还是已经射中了,但他们手里的弓箭没有停止,没经过专门训练,不能组织统一射击,于是全部青壮在宣威军押官带领下随意射击,射的快,射的慢,射的远,射的近,一切全都不做要求,尽可随缘。

    即便如此,两千青壮射出去的箭矢也不是小数目,命中率再低,也有总有人敌军中箭倒地,半个时辰之后,命丧凉山青壮利箭手中的敌军也有几百人。

    直到北边大路上再无火光出现,姚昶知道,属于他们的战斗结束了,但他们此时还不能离开,需得等到天亮,帮袁华、柳时打扫完战场,他们才能返回凉山。

    一路逃脱劫杀的敌军,幸运冲到关隘下,已经累的肺都要炸裂,刚想经关隘南下,迎接他们的却是更加凌厉的箭雨。

    从南、东、西三面射来的利箭,完全将敌军所在覆盖,只一轮箭雨,当先靠近关隘的数百敌军,来不及喘口气,瞬息之间纷纷毙命。

    后续一批批狂奔至此的敌军,尚未清楚眼前的情形,便步了前者的后尘,来不及发出惨叫,便没了生息。

    关城之下不到一里的距离,成了猎场,精疲力尽的敌人,没有半点反抗的能力,他们上气不接下气,活着比死了更难受不知多少倍,以头顶和胸膛迎接箭矢,也许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宣威军张弓不下二十次,渐渐也有些疲乏无力,好在不等天完全放亮,关下再无一个敌军。

    疲乏的宣威军已经无力打扫战场,他们还要防守关外五千敌军。

    袁华、柳时正在头痛之际,姚昶带着两千凉山青壮赶来,打扫战场的差事,自然落在他们头上。

    回收箭矢,挖坑抬尸,青壮们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死尸,许多人不忍观看,干呕不止。时间一长,才逐渐适应了其中的血腥气。

    姚昶给他们下达命令,埋完尸体,才能返回凉山,什么时候埋完,什么时候回去。

    没人想在这个地方多呆,为了逃离,埋尸的速度一步步加快,快到中午,他们终于把战场清扫完毕。

    郁林、大南关已在游奕军手里,凉山暂时没有压力,而镇守城西关隘的压力与日俱增,关外现在有五千人,不知道后续还有多少敌军前来逼关,宣威军不管白天黑夜,不敢稍有松懈,将士们也是疲惫不堪。

    姚昶跟袁华、柳时一番细聊,知道他们守关艰难,于是给他们留下五百青壮协助守关,随后带着一千五百青壮北返凉山,顺路将沿途射杀的敌军集中填埋。

    等他们回到凉山城,城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好似什么也没有发生。

    府衙内,气氛轻松不少,杨丛义与姚昶、苏仲商讨接下来的战局。

    “郁林南下的三千敌军基本被消灭,凉山暂时安全,但扶绥敌军断绝粮草补给已将近半月,不久之后他们必然回撤,五万大军没了粮草,为尽快撤回李越,肯定要走大道,经郁林过大南关,直下凉山。凉山是李越边境重镇,囤积有大量粮食,他们不会不知道,不说别的,就算为了吃饭,他们也要攻下凉山。从游奕军先前的行为来看,当李越大军后撤至郁林,他们要么闭城不出,放敌军南下,要么退出郁林,南撤至桐棉一带。据我估计,游奕军很可能闭城不出,与后撤的李越大军两不相侵。那我们要面对的就是完整的五万李越精锐,坚守凉山将十分困难。你们认为我们是该撤,还是该守?”杨丛义神情严肃,这事关生与死。

    “守!”苏仲、姚昶几乎是异口同声。如果撤退,这些天的仗不是白打了?

    杨丛义点头,三人意见统一,接下来开始商讨守城部署。

    休整一天后,府衙再次发布公告:敌方大军不日将围攻凉山城,现招募有志之士两千五百名,共守城池,共退敌军,每月粮饷十五斤,报名从速。
………………………………

第320章   共守凉山

    招募告示满城张贴,报名应征者络绎不绝,不为抵抗敌军侵扰,为那每月的粮饷,他们也愿意响应宣威军。

    历来征募劳役从来不会有粮饷一说,挨家挨户直接摊派,不去便要挨板子或是坐牢,如今自愿报名,还有粮饷可挣,哪有不应征的道理。

    又是一天时间,再次招募满员两千五百人,只是这次招募质量,比第一批略有下降。

    招募结束之后,这批青壮每队仍以宣威军老兵为押官,立即投入训练。

    凉山城不大,容不下五六千人同时训练,于是一半在城内,一半调往城外,紧急操练十天。

    在这十天里,大南关游奕军派来了信使,邀请宣威军去郁林商讨协防郁林,顺便给他们一些粮草支援。杨丛义没去郁林,也没靠近大南关,只给游奕军带去一句话:宣威军会守住凉山,游奕军最好也能守

    好郁林。

    他已经不奢望得到游奕军帮助,但也不希望游奕军协助敌军。若扶绥前线李越大军回撤至郁林,没遇任何抵抗,平白得到郁林城,他们便有了喘息之机,南下围困凉山,夺回关隘,打通粮道,就能稳稳的占据大南关和郁林,宣威军没有援兵,最终必败无疑。

    但是,如果游奕军以一万人坚守郁林城,李越大军轻易攻不下来,短时间内又拿凉山城没有办法,他们即使打通粮道,在凉山城下久耗也没有多大意义。

    因此,是否能退敌,还是要看游奕军能不能坚守郁林城。

    第二天,宣威军带着青壮,给大南关游奕军送去了两千担粮食和无数弓箭。

    这么做没有其他目的,只为游奕军提供一些补给,能让他们有底气在郁林坚守半个月。

    扶绥前线的敌军在断绝粮草后不会第一时间退兵,毕竟他们筹备了许久,才到邕州附近,如此退兵,绝对不会甘心,他们会寄希望于郁林和升龙方向合力打通粮道,但当他们得知郁林也丢掉之后,再对峙下去,不会有任何意义,拿不下邕州,就只能退兵。

    从游奕军占据郁林那一刻起,留给前线李越大军的路便只有一条,退兵。

    扶绥到郁林路程不近,但撤退总是要比前进快,半个月内足以撤回郁林。

    只要游奕军不在李越大军到达郁林前撤走,游奕军便是李越大军难以下咽的硬骨头,啃一口,硌牙还没肉,到那时,对李越大军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不管郁林城,直下大南关和凉山,吃下凉山才有重回郁林的资本,但凉山会那么好吃吗?

    杨丛义不担心凉山,他只担心郁林,游奕军坚守郁林,则大事可成,放弃郁林,则功败垂成。

    拿下凉山之后,宣威军的战报已经急递邕州,杨丛义在战报里自然也说了游奕军的问题,并希望何监军能调动游奕军拿下郁林,但路途实在遥远,一来一去没有半个月消息无法送到,但愿来得及。

    粮食军械送到大南关之后,游奕军再没有派人来沟通过任何事情,凉山与郁林虽都属大宋,却断了联系,双方谁也不想主动联系谁,惟愿各自守好各自的阵地。

    城西关隘又先后遭遇几次疯狂攻击,但都被宣威军挡下,敌军损失较为惨重,随后便开始按兵不动,派出去的探子也暂时打探不到更多有用的消息。

    十天时间,两批青壮训练之后,初具成效,其他的不说,五十步内,五箭能有两箭射中目标,弓射技能基本掌握,协助守城应该是够了。

    随后凉山青壮全部调集回城,开始配合宣威军演练守城。

    大南关、郁林在游奕军手里,双方不沟通,杨丛义也不是得不到外界的消息,只是由于从凉山到桐棉高山险阻,道路难行,四五天才能互通一次消息,相对闭塞。

    杨丛义最近一次得到桐棉传来的消息还是前天,探子来报,扶绥敌军已经开始逐步撤退,根据他们的撤退速度估计,此时应该已经过了左州,再有五六天就能到达郁林。

    凉山与郁林之间隔着大南关,两军难以实现消息互通,游奕军是殿前司精锐禁军,即使他们能更方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