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夹击,他的压力也很大。
整支埋伏队部,一头一尾都有一个营指挥压阵,这也是他们在商讨埋伏计划时做出的决定,应为这样的埋伏更有把握。
姚昶趴在草丛里,看着百步之外的敌人一个个从眼前经过,心里异常兴奋,但拿着弓的手却没有半点颤抖。
敌人走的很慢,手里拿着短刀,有的穿着布衣,有的穿着麻衣,没有整齐的衣甲,但短刀却是人人都有一把。从他们走路懒散的样子看,似乎精神不佳,但距离有些远,看不清他们的神情。
姚昶冷静的一个个数着从眼前经过的敌人,当他数到二百九十七人时,最后一个敌人刚好从他眼前经过。
又放最后那人走了五步,他猛然张弓,一箭朝那人射去,长箭瞬息之间射进那人后背。
“放箭!”
姚昶一声令下,一轮箭雨便朝百步之外的敌军飞去,眨眼之间就有几十人中箭倒地。
一路东进数月,从来没遇到抵抗的敌人,突然遭受攻击,一时不知道如何躲避,也想不起来如何还击。
等宣威军第二轮箭雨过后,又倒下几十人,敌人才在一声“杀”的命令下反应过来,持刀冲向北边站起身来射箭的宣威军。
可他们刚冲出几步,便遭遇南北两轮箭雨同时攻击,瞬时就有近百人倒下。
敌人反应过来之后,以极快的速度迎着箭雨,亡命冲击百步之外的宣威军,但没有马匹,再快的速度,百步之内,也足够宣威军不需瞄准射出两箭。
一人两箭,南北相加便是四轮箭雨,能在四轮箭雨下存活,冲到宣威军面前的,只有寥寥数人。
就这剩余的几人也是身中利箭,冲过来的样子虽然看起来凶悍,可不等近身,就被宣威军长枪刺穿,长枪抽出,到底而亡。
三百敌军,在一千宣威军南北夹击之下,片刻之间,全军覆灭。
宣威军来不及回味这场不是战斗的战斗,便接到命令:“回撤一里,继续埋伏!”
命令一下,姚昶带头,猫着腰迅速向西边运动,宣威军要在半柱香时间内再次埋伏。
………………………………
第291章 全军合围
留下三百来具倒地而亡的李越死尸,两营宣威军一前一后迅速向西移动,不到半柱香时间,再次在距离大路百步之外的杂草丛中埋伏下来。
又过半柱香后,姚昶就见前方又有一队人不紧不慢的朝他们所在的方向走来。等再近一些,就能发现他们的衣着装扮和携带的武器,跟不久前那三百来人一样,都是一路东进未遇阻碍的李越人。
已有战斗经验的宣威军,这次不需姚昶再下命令,全部屏住呼吸,静静等待敌人走进他们攻击范围。
片刻之后,打头的敌军就已在姚昶弓箭正前方,但他的弓在左手,箭在右手,并没有做攻击准备,像之前一样,他要等这队敌人最后一人到他面前之时才能发起攻击。
埋伏的宣威军经过方才一场战斗,再无半点紧张,平心静气,等待眼前这队敌人进入包围圈。
二百九十五,二百九十六,二百九十七,二百九十八,最后一人,第二百九九十九人慢慢走来,一直走到姚昶正前方。
姚昶张弓搭箭,瞄准最后那人的脖子。
在那人又走五步之后,右手一张,离弦利箭飞越百步距离,不偏不倚正中脖颈,那人当即倒地。
“放箭!”
姚昶一声令下,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稍有不同的是,此时宣威军不紧张了,张弓搭箭之时,他们有时间瞄准,一轮箭雨下去,便有上百人中箭倒地。
突然遭遇袭击,敌人同样的惊慌失措,等反应过来,举刀四顾寻找攻击他们的敌人时,第二轮箭雨又到,数百人扑地。
两轮箭雨后,敌人终于看清他们的对手在哪儿,口中怪叫着,不要命的往北侧宣威军冲来。
但尚未冲出十步,第三轮箭雨迎面射来,与此同时,在他们背后也有一轮箭雨射到。
利箭落下,全场清静了。
三百余敌人,在一千宣威军埋伏下,未能反击一下,几息之间便全死在无遮无挡的大路两侧。
“打扫战场,将死尸搬走!”这次命令跟之前不同。
传令兵迅速将军令传递出去。
军令传出下达不久,就见南北两侧千名宣威军快步跑向大路,一部人马将倒地而亡的敌人尸体抬起来,一直抬到距离大路两侧二十步之外,丢进杂草丛中,用乱草覆盖,另一部人马或用泥土,或用乱草,将大路上留下的血迹遮掩住。
不肖半柱香时间,大路上的敌人痕迹处理干净,好似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两营宣威军退回南北两侧,继续埋伏下一批行军到此的李越人。
这两场战斗打的毫无压力,很多人还没跟敌人照面,战斗就已经结束,多少有点不过瘾的意味。这其中要数潘诚最为不爽,他埋伏在队伍最后,连续两场埋伏,他就射出了一箭,那个中箭的敌人还是身中数箭而死,说起来跟他也没什么关系,但既然有分工,这次不能亲手杀敌,下次就要选择合适的进攻位置。
半刻钟之后,姚昶的视野里又出现一队敌军,这是第三批了。
静静等待敌军进入埋伏,宣威军将士已经没有多少激动的情绪,在他们看来,从他们眼前经过的不是敌人,而是一具具行尸。
当先进入埋伏圈的敌人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还像之前一样慢悠悠的走着,踩着时而松软的泥土,时而绊脚的杂草,一步步前进。
当最后一人走到姚昶眼前,他举起了手中的弓箭。
“嗡”一声,利箭离弦,下一瞬飞越百步距离,插进敌人的脖颈。
“放箭!”
同样的战斗,一轮箭雨,两轮箭雨,数百敌人倒地之后,当剩余的敌人迎面冲向北侧,第三轮、第四轮箭雨接踵而来,埋伏圈里便不再有一个站着的敌人。
这场战斗结束的跟上一场一样快,宣威军每人张弓三次,射出三支箭,场中便静了。
“回撤一里,继续埋伏!”
一声令下之后,姚昶带着北侧宣威军迅速向西移动一里,在大路北侧潜伏。
南侧宣威军也在潘诚命令下,向西推进一里,在大路南侧百步之外埋伏。
这一千宣威军静静趴在草丛里,继续等待第四批敌人到来。
在一里之外,杨丛义看着又一队敌人沿大路向东而去,依然没有下令动手。
苏仲派人来询问何时出击,他的回复是时机不到,继续等待。
根据张柳查探后方埋伏情况的回报,杨丛义临时决定,等敌人全部渡河之后,再发动总攻,将这伙敌人彻底消灭在河东岸,不放走任何一个敌人,以免泄露宣威军行踪,不利于后续战斗。
得知姚昶、潘诚顺利灭掉两批敌军,继续埋伏第三批时,杨丛义彻底放下心来,他知道第一战他们胜了,但他想要轻松而酣畅淋漓的完胜,所以命令苏仲营暂时按兵不动,免得这个一味猛冲的猛将惊扰了渡河敌军。
并且河对岸的罗聪营是随苏仲营行动,一旦苏仲开始行动,罗聪营一定会冲出来攻击敌军,如此一来,敌军发现中埋伏,极有可能逃跑后撤,追击李越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到时候逃掉几个敌人,就足以打乱后续伏击计划。
最安全的做法,便是等最后一个敌人登船到达河对面,然后苏冲营由南向北,直接冲过来占据河岸,堵住敌军退路。
眼看第四批敌人朝东边走去,慢慢进入姚昶、潘诚的伏击圈,杨丛义带着一百人悄悄向西撤去,最后一批敌军应该已经快渡河完毕。
向西撤之前,给姚昶、潘诚传令:拿下敌人之后,迅速向西合围。
杨丛义带着一百人,很快移到距离渡口河岸一里之地。
河东岸已经聚集不少敌军,几艘小船还在来回运送,而河西岸看起来人数还不少,不知道何时才能全部渡河。
“速去告诉姚昶、潘诚,让他们在两里之外埋伏,暂不合围。”杨丛义稍稍有些意外,未免合围太快,出差错,暴露宣威军行踪,他不得不让张柳再跑一趟,让后面两营再次隐藏形迹。
已经过去了四批敌军,大约一千两百人左右,按说河西岸,不应该还有那么多敌军才是,难道是预估敌军数量出错?
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敌军行军速度较慢,又是这样分队行军方式,最后一队落在后面太远,没被观察到,漏掉他们,也在情理之中。只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