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峙没多一会儿,六百宣威军汇合一处,直接逼近安南守军百步之内,继续跟安南人交涉。
只听杨丛义向安南人高声喊道:“你们听着,半个时辰之内,我大宋宣威军必须要知道,大宋使节戴大人及使团全体成员是否安全。若安全,请戴大人在一个时辰之内,回一封亲笔书信,要是无书信回复,大宋宣威军将亲自入城察看。若使节团出事,大宋将遣天军直入安南,为大宋使节讨个公道,为天朝讨回尊严。”
“布阵!”眼见安南人不为所动,杨丛义当即下令。
一声令下,六百余宣威军,即刻成攻击阵型布阵,又前出三十余步。
宣威军整齐的衣甲,明亮的长枪,在这晨光中,散发出阵阵杀气。
安南人一见大宋军队摆出这等正式的攻击阵势,顿时就有些慌乱。
看这模样,显然守城的安南人,并不知道城里的真实情况,他们也许只是奉命把守城门而已。
守城军官眼见如此,当即派人返回河静城。
只听那军官道:“请将军稍安勿躁。本将军已派人进城,相信不久之后就能带回天朝使节的消息。”
但杨丛义显然对此不为所动。他并不相信安南人真的是为了大宋使团的安全,所以才将他们包围起来,因为这完全没有必要。
紧张对峙一个时辰之后,城里还是没有传来消息,而石兴也没有任何好消息传来。
不能再等了,否则等升龙方向的安南军队一到,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他们都会是待宰的羔羊。
“兄弟们,戴大人就在城里,他回不来,我们都回不去,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多余的话我也不多说,跟我进城,抢回戴大人!”杨丛义回身向身后的宣威军高声喊道。
守城的安南军官一听杨丛义要进城抢人,瞬间就有些惊慌,慌忙喊道:“将军,先别急,城里马上就有消息。请再等等!”
“小小的河静城能有多大,一个时辰怕都能跑几个来回了。我天朝宣威军要进城营救天朝使节戴大人,不想多事的,就打开城门让我们进去,否则宣威军会自己打开城门,到那时,有多少死伤就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打开城门!”杨丛义提枪向前一指。
“有话好说,我再派人进城,将军稍等。”说完,那军官一招手,随即身边就有十多人跟他一起,迅速转身向城内而去。
他们刚一进城,城门又立即关闭。
不多时,忽见那守城军官站上了城头,只听他高声道:“将军,实在对不住,我接到刺史李大人的军令,要严守城门不失,城里的事情我们不管,你们就在城外安心等候吧。”
杨丛义一见那军官站上城头,便知道自己中了缓兵之计,被他们耍了,安南人根本就没有去通报过。
“杀!”高喊一声,提枪一纵上前,向城外的安南守军杀去。
监军一声令下,身先士卒,宣威军即刻杀上前去。
一场厮杀,随即在城外展开。
城下顿时杀声四起,血肉横飞。
守城安南军卒人虽多,但手握简陋的武器,如何是装备精良的宣威军对手,阵势一冲就乱。
宣威军有不少是新兵,但经过几个月严格的训练,此时手持利器,战斗力一点不弱,先是结阵冲进安南守军之中,不多时便横冲直撞,随即变成一场混战,每一枪刺出去,就有一个安南守军倒地,面对利器,他们哪里有反抗的余地。
杨丛义不避险阻,冲杀在前,一杆长枪舞得风雨不透,安南守军无一人能近身,或刺、或砸、或挑、或扫,招招毙命,连伤数人后,被冲上来的宣威军挡在了身后。
不多时,六百余宣威军仗着兵锋锐利,便将安南人防守的城门阵线打破。
躲在城门口最后的安南守军,眼见难以抵挡,当即打开城门落荒而逃,返回城内。
眼见城门大开,安南守军弃城门奔命,杨丛义高喊一声:“进城!”
带着宣威军一个冲锋,便轻易夺下城门,城头上的守城军官和守军见情况不妙,早就逃了个没影。
片刻之间,宣威军全军顺利开进清河城内。
进入城内之后,除留下一队宣威军看守城门,其余人在杨丛义带领下,随即按照石兴给他的河静城地图,直奔使团所在的宅院而去。
河静城城内的安南人,眼见衣着陌生军甲的军队在城中奔行,众人顿时为之一震,惊诧不已。显然他们并不知道城里发生了何事,惊慌之间纷纷躲避,以免冲撞了军队,遭殃丢命。
两刻钟之后,杨丛义带领五百多人,到达了一座宅院之外。
只见,那宅院里三层外三层,被安南人围了个水泄不通。
事已至此,也不能再做他想。杨丛义二话不说,当即长枪一举,高喊一声,率领侍卫亲兵直向安南军杀去。
宣威军随后跟上,急冲上前,宅院外顿时喊杀声震天。五百多人冲上去一阵乱战,凡是看到站着的安南守军,一律放倒。
宅院外交战片刻之后,院内忽然冲出一队人马,他们正是保护戴骢的禁军和宣威军。
内外夹击之下,安南守军随即崩溃,纷纷四散逃跑。
宣威军的目的是救人,杨丛义一声令下,自然无人追赶安南逃兵。
全部人马汇合,人虽过千,但城内并不熟悉,是以此地不能停留,杨丛义随即命令带上戴大人,迅速原路返回城外。
张彪带着三百宣威军和禁军侍卫统领,共同保护戴大人先走一步,当先出城。
城内守军溃不成军,撤退的路上前无阻截,后无追兵,没有任何阻拦,一千多人半个多时辰,顺利返回港口。
一到海岸边,三束烟花接连响起,剩下的只需要防守安南人反扑,等待船队将他们接回去。
一千军队在港口列阵等待。
杨丛义找到张彪,问他昨晚到底发生了何事?
张彪说他也不清楚。只是说道,他昨晚听到院外异响,出门一看,见有大批安南人将宅院包围,他便随即燃起烟花。
戴大人对于此事,也知之甚少,被安南人包围时他已经睡了,也是半夜被侍卫叫醒,才知道宅院被包围。到目前为止,他仍然不认为安南人会把他怎样。
………………………………
第215章 讨个说法
戴骢言语之间颇有责怪之意,责怪杨丛义坏了出使大事。没他这个回易正使的命令,居然私自带兵杀杀进河静城。现在与安南人刀兵相见,出使之事,怕是难以完成。
杨丛义则道,是不是能出使,要看安南人的诚意,二十多天过去了,升龙城一点消息都没有,现在还派人围困大宋使节,安南人已经在破坏大宋出使安南,若不给他们一点教训,若不能保护使节的安全,天朝上国的尊严怕是都要没了。
在河静城二十多天,仍然不见升龙方向来人,戴骢也明显感觉是被安南国王冷落,出使安南怕是大宋一相情愿。
不久之后,安南人整军追来。
刺史李全,在众人拥簇下来到宣威军阵前二十丈之外。
只听李全高声喊道:“你们大宋人着实无礼。天朝派人出使之事,我已将消息送回升龙城,你们安心等待便是。昨夜我只不过是想,增加一些防守力量,保护天朝使节的安全而已,谁知你们今日扰乱河静,更派军队攻打城门,让安南军卒死伤无数。关于此事,我已飞书直报升龙,你们要给我一个交代!”
戴骢回道:“李大人,此事,本使不是很清楚。但昨夜到底发生何事,你心知肚明。之前二十来天,我在宅院里,在河静城中住的好好的,并无任何危险,也没有遇到任何威胁。再说,本使的安全,自有大宋军队保护。昨夜李大人派人前来插手,突然把我宅院包围,这不是亲善之举。大宋军队进城营救,也是迫不得已。但归根到底,此事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也由你李大人负责,你必须承担这个责任。想我戴某不远万里从临安赶来,力主出使安南,满怀热情想要联络邦国近邻的感情,但进城二十来天安南国王也没派人前来接洽,现在又发生这等事,若不给戴某一个交代,我大宋,贵为天朝上国,不容任何国家欺凌!”
刺史李全道:“上使这么说就不对了,这二十余天,李某待上使如何,上使应该清楚。昨夜之事确实是一片好心,只是没有提前跟上使打招呼。再说,我安南正与附近几个国家不睦,时常就会有些争斗,他们派人袭扰刺杀上使,也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