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就能到。如今回易正使已定,有些事情他估计要提前过问,我们需得好好计议一番,你暂且留在临安,到时候我们一同去泉州。”
递送消息既有朝廷安排,那就不用他操心,当即回道:“听大人安排就是。”
黄大人道:“我先把选定的出海吉日告诉朝廷和回易正使,等朝廷同意之后,自会派人将消息送往泉州。你就在此安心等我的消息,近两日找你有事计议。”
杨丛义道:“是,那我就在此恭候大人的消息。”
黄大人随即就要起身离去,杨丛义突然想起回临安还有事需要协调,赶紧出言拦住:“黄大人,我这儿还有事需要大人出面协调。”
“何事?”黄大人听得这话又坐下。
杨丛义道:“是这样,既然已经确定年内回易船队出海,跟船的人手就需要一一配齐。其他人手已经都差不多了,现在唯独还缺医术精湛的郎中和得道高僧,希望大人能协调一二。”
黄大人微微一愣,这等人手完全可以自己招募,应该不需要他来协调。便问道:“如何协调?”
杨丛义道:“这次随船人员估计要达到七八千人,远远超过预期,南洋气候与大陆不同,又常年在海上,疾病难以避免,所以预计要配置郎中至少五十名,我们也招募了几个月,从泉州招募到临安,一共也才招募到十几个,缺口极大,招募到的郎中医术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我想太医局里的太医个个医术精湛高明,一个太医能顶得上普通郎中四五个,是不是可以协调调拨一些,不然到了海上一旦发生大的病患,难以应付,那对整个回易船队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黄大人一听要调拨太医,当即就准备摇头,太医是为皇家诊治看病,偶尔会被官家委派给朝廷重臣诊治,哪里能调拨的出来?但又想到出海之后,南洋气候与北方不同,又在海上远离大陆,难免会水土不服,不舒服患病,若真有事,就靠街上找来的郎中,他还真不放心。出海本就有风险,再不做好该做的准备,一旦出了事,怪不了任何人。
犹豫一会儿,还是回道:“好,我尽力协调,看能不能调拨几个。还有什么得道高僧?要他们做什么?”
杨丛义道:“大人有所不知,我们出海是去西洋,少则两年,多则三五年,这么多人都在狭小的海船上,远离故国大陆,几个月不下船,不下地,看一眼四处是海水,再看一眼还是海水,时间长了,人心思变,容易乱想,会出事端,我们带些高僧同去,时时宣扬佛法,驱除心魔,让船员时刻保持心态平稳,不出乱子,如此船队才能安全出去,安全回来。
还有,我们这次采购了两千多万斤茶叶,数量太多,怎么把它销出去,也需要想些办法。听说得道高僧一般都精通茶道,由他们随行,每到一国一地,便邀请当地达官显贵同饮一次茶,那这茶叶就不是普通的茶叶了,能卖到什么价位,还真是难以想象。
丝绸其实也是一样,据我所知,丝绸在西方只有贵族穿戴,平民百姓见不到也买不到,我们这次采购丝绸锦缎四百多万匹,数量巨大,若卖不出去那么多,贵族就要趁机压价。要是能从织锦院选一批手艺精巧的制衣工匠同行,每到一处,给当地的达官显贵与他们的家眷送上精美的衣衫,四处宣扬一番,让平民百姓也能看到东方丝绸锦缎缝制的精美衣衫,商贾富户定然也会来交换购买,如此一来,我们能得到的利润将不可估量。所以,要想安全出去,安全回来,又能赚回更多的钱,得道高僧和织锦院制衣工匠就不能少,一定得调派一些。”
杨丛义一口气把要人的问题说的清楚,几乎明确的告诉黄大人,要是没有这些人,回易船队出去能不能赚到钱,能不能安全回来,都是未知数。
总之一句话,太医、高僧、制衣工匠都不能少,少一样,这趟回易就要大打折扣,说不定就是白跑一趟。
高大人不做生意,听完杨丛义这番话后,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和精髓。当初官家让他负责回易,就是为了赚钱,充盈府库,只要是有利于赚钱的,哪有不答应的道理。只听他应道:“好,这些人我尽快找来。还有什么人手需要协调?”
杨丛义道:“多谢大人帮忙解决难题,人手只要协调这些就够了。还有宣威军的事情,宣威军已经练好,这次出海他们责任重大,整支船队的安危都在他们手中,南洋西洋国家众多,难免有些国家会设置障碍,阻扰大宋回易船队,甚至可能会仗着地利攻击回易船只,抢夺我们的物资货物。以防这种情况发生,宣威军需要配备足够打五场仗的军资军械,做好最坏的打算,等到真的危险来临,我们才不会慌乱。除了常备军械,宣威军还要配备一些*武器,以便在危机时刻,震慑不尊礼法的宵小国家。”
不是他不去,而是就算他去费力解释一番,也不一定能领取到多余的军资军械。但高大人不一样,他是宣威军统领,又是官家近侍,他去协调领取更多的军资军械,甚至是*武器,自然要比杨丛义去容易的很多,也许就是一句话的事。
高大人点头道:“好,这事也交给我来办。还有吗?”
杨丛义笑道:“没了,就这些。要是太医、高僧、制衣工匠和军械都能协调好,这次回易定能赚回十倍利润不止。”他怕说的太多,高大人忘记,赶紧再提一遍。
高大人笑道:“好,杨副使,你就在这儿等我消息。”说完就起身离开,刚走几步,又停下道:“对了,有时间的话你去武学一趟,武学还有些事等你处理。”
“好,这两天有时间就去。”
杨丛义忍住激动的心情,一直将高大人送出院外。
………………………………
第196章 准备离京
等高大人走远,他实在忍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在院中一声欢快的高叫,把在整理房间的顾清尘吓了一跳。
奔波了快一年,回易船队终于要出海,他的官也可以由从九品转正九品,这让他如何能不高兴!
回到房间当即就开始研磨写信,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汤鷽,让早做准备,顺便把物资装船的细节问题,也在信中一并相告,免得出海之后徒增麻烦。
“师哥,是有什么好事吗?”顾清尘推门进来。
杨丛义运笔不停,回道:“回易行期已经确定下来,月底或下月中旬就要出海,船队离港前师哥就要升官,如果不出意外,肯定能升到正九品。等出海回来,升到八品也大有可能。”
顾清尘道:“确实是好事,理该庆祝。”
杨丛义挥笔将信写完,边封装边说道:“清尘,也许几天之后我就要去泉州,不久之后就要出海。海上有风险,一个女孩子跟着出海也很不方便,你就留在临安吧,等我回来。”
顾清尘脸色一变,低声道:“师哥,我想跟你一起出海,一个人在临安我不敢。”
杨丛义道:“这次出海七八千人,都是男人,你一个女孩子跟着上船出海,我实在不放心。这两天我给你找一个好住处,安心住着。我给你留一笔钱财,维持这两年的生活。如果你不想留在临安,去哪儿都可以,总之不要跟我出海。”
见师哥语气坚定,不容更改,顾清尘也不再争辩,转身就出了房间。
看着离开的背影,杨丛义也很无奈,出海确实有风险,女孩子在男人堆里一呆两年难保不会出事,到时候就有诸多麻烦,还是让她留在临安吧。
随后出门,请人把信送往泉州回易督造处。
高大人刚离开不久,应该不会这么快回来,所以他顺便去了一趟城北的武学。
离开武学已经快一年,再回武学,初时也没发现有太大变化,进武学转了一圈之后,却不见武学里有学生,讲武堂空空如也,没有学生也没有教授,估计是来错地方了。
杨丛义转身离开,去了后街的国子监,直接找到国子监监承赵珉。
虽然现在为官了,杨丛义见到监承赵珉还是恭恭敬敬的称一声“先生”。武学也归国子监管,初建不到两年,就有学生顺利授官,赵珉自然对杨丛义一番赞赏。
两人寒暄之后,杨丛义道明来意,询问他是不是还有手续要办理。
自然是要办手续,赵珉告诉他,年初开学之后武学就不见杨丛义的身影,就跟消息了一样,过了好几个月才得知他已经授官,但任何手续都没有办理,学籍也还在。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