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鷽想想也是,道人平常都在山里,纵使有下山游历的,也不会跑到泉州来。便回道:“杨兄,要不直接去道观找找看?反正在大街上也遇不到,不如去碰碰运气,要是运气好,找到个大道观,一次招募到十几人也有可能。”
杨丛义点头道:“你这个想法不错,招募道人去道观招募,可比在大街上等道人下山靠谱多了。可问题是泉州有没有大道观,有多少道观,都在哪里?据我所知,道观可跟寺庙不一样,全都在深山中,交通不便,纵使知道在哪,也没时间一一找过去。”
汤鷽叹口气道:“说的也是,道人都在山里隐居,道观肯定也在大山密林之中。进山找道人,肯定来不及了。郎中招募还得另想办法,懂些医术会看病开药方的,都不会是穷人,每月给他几贯钱,根本不会看在眼里。除非能多给薪俸,不然招募不来郎中。”
杨丛义问道:“依你看,每月多少薪俸才能招得来医术不错的郎中?”郎中看病之事他真的不懂,来到宋朝几乎没主动去看过郎中,那次在莲花村受伤,也是村长找来的郎中,花费多少,他还真的不知道。
汤鷽思索片刻回道:“好点的,十里八乡有些名气的郎中每月少于二十贯请不来。县里的名医更贵,每月五十贯还要看他们心情。州府名医更不好说了,一百贯、两百贯估计也请不来人。”
杨丛义一听这话当即无话可说,这比后世的医生收入都只高不低,招五十人,那这花费可不低,回易本钱没多少了,恐怕经不起这么花。
汤鷽又道:“就是我们愿意出这么多钱,短时间内也招不来几个好郎中。还是另想办法吧,不能在招募郎中这棵树上吊死。不如还是去探探深山道观吧,打听打听附近有什么大道观,分头派人出去,就是招不到太多,也总比招郎中要强。”
看来也只能如此,去探探深山道观了,能不能有收获,还真不好说,关键是从没听说泉州有什么道家名山,出泉州太远,一来一回一两个月肯定不行,要是朝廷忽然要求出海,时间上肯定来不及。朝廷?
“汤兄,我想到办法了!”杨丛义忽然兴奋起来,高喊一声。
汤鷽一脸迷茫,赶紧问道:“什么办法?”
杨丛义咧嘴笑道:“郎中嘛,何必要费力招募,太医局里不是多的是,个个医术高明,让黄大人调拨一批随船队南下,应该不是问题。”
………………………………
第191章 议定诸事
太医局?不就在保民坊附近吗,一上御街就能看到,怎么把它给忘了,太医局里那么多人,都是朝廷花钱养着,随便调配些人跟船不是难事。
汤鷽当即笑道:“这的确是个办法,太医局倒是能找一些医术高明的人。可我们需要的人多,太医局也调拨不了多少,该招募的应该继续招募,城里招郎中,深山道观找道人,不信凑不齐人手。”
杨丛义想了想,又道:“汤兄说的是,三管齐下,郎中问题一定可以解决。如此一来,临安得有人回去,一是解决太医局调人的问题,二是找些德高望重的僧侣,三是明确船队何时出发,四是领取一批军资武器。”
汤鷽笑道:“临安这么多事,除了杨兄谁回去都不合适,又要有劳杨兄再跑一趟。”
杨丛义哈哈笑道:“无妨,我就是个奔波命,跑来跑去也跑习惯了。事不宜迟,我明天一早就走,泉州之事拜托汤兄多多费心。”
汤鷽道:“泉州现在人手充足,杨兄尽可放心回去,招募之事我明天就派人四处看看,尽量多找些道人回来。”
杨丛义道:“除了招募,船厂也得再去看看,那艘神舟派人多去操练操练,其他海船也都扬帆出海检验一下,切莫出差错,船队后勤物资采购,我之前已经联系商人专门来做,他应当就在泉州城里,这两天回来的匆忙,还没来得及去看看,不知采购的如何,汤兄有时间回城里一趟,商人叫郭青,应该会找去回易督造处。”
汤鷽道:“好,我都记下了。要是临安有出海的消息,杨兄可要第一时间给我个消息,我在泉州也好提前准备,免得时间一过,错过风季。”
杨丛义笑道:“这是当然,汤兄不需多虑,一有消息立即传给你。对了,还有一事,广州有十艘海船应该会在这几天送来泉州,昌国宣威军最近会陆续赶来泉州,有四千五百人,都是训练有素的军士,可承担港口防卫的差事,若有需要,到时候去找江参军和赵将军协调。”
一听宣威军还有这么多人,汤鷽一惊:“杨兄,你这是招募了多少人?”
杨丛义笑道:“百艘船出海,千八千人也不算多。宣威军专职承担防卫,先到的后备军是水手劳力,不过是提前招募,又进行军事训练,方便管理而已。”
汤鷽道:“好,有这么多人可以调配,泉州诸事尽可交给我。”
要说的已经说完,天色也越来越晚,杨丛义便起身告辞:“汤兄,那就这么说定了。”
汤鷽起身道:“那就祝杨兄一路顺风。”
杨丛义走进院子,忽又回头道:“汤兄,你那匹马可否借我用用?”
汤鷽道:“杨兄稍等。”说着回屋打了灯笼又出去。
不一会儿,汤鷽就牵着马来到院中,把缰绳交到杨丛义手中。
汤鷽快走几步,把院门打开。
杨丛义牵着马出去,又接过灯笼,随后高声道:“汤兄,告辞。”
汤鷽道:“杨兄慢走,不送。”
杨丛义转身打着灯笼,牵马而行。
汤兄也是,天都这么晚了,也不出言留宿一晚。想到这里,杨丛义无奈的笑笑,这是怕祸害他妹妹?汤兄多虑了!
夜已深,无处可去,只得去蚶江港凑合一晚,明早直接回临安吧。
看着杨丛义走远,汤鷽将院门关上,上了门栓。
拿了烛火刚回到自己房间,门还没关上,一人就抢进门来。
汤鷽将门关上,把蜡烛放好,才道:“六娘,没事吧。”
汤六娘拍拍胸口看了几眼屋外,悄声道:“他走远了吧?”
汤鷽坐下道:“走了。杨兄有没有把你怎么样?”
汤六娘大大咧咧的坐下,看了一眼汤鷽笑道:“我是谁啊,他连门都没进来,能把我怎么样。”
接着又靠过来悄声道:“姐,他跟你好像很亲密的样子,你们之间是不是有秘密?”说完抿嘴一脸坏笑。
汤鷽转头呵斥道:“别瞎说,我跟杨兄清清白白,什么事都没有,只是武学同窗而已。”
汤六娘不为所动,又八卦的问道:“他好像年纪不小了,是不是成亲了?”
汤鷽一脸淡定的回道:“管人家那么多做什么,你想成亲嫁人回去嫁了就是。”
汤六娘道:“我才不嫁。”
过了一会儿又道:“他到底有没有成亲?你不会不知道吧?”
汤鷽道:“这么关心他做什么,人家有没有成亲跟你有什么关系。洗洗睡了。”说着起身洗簌去了。
汤六娘一撇嘴,起身上床睡觉。
房间灯火熄灭。
“姐,你这个杨兄到底成亲了没有?”
“你烦不烦,睡觉了。”
“姐,你就告诉我吧。”
“说话就说话,别动手动脚。”
“谁让你不说,你告诉我就不挠你痒痒。”
“你要说话算话。实话告诉你,他早就成亲了。”
“哦。”
“你拉我被子做什么?”
“睡觉。”
汤鷽转身抱住汤六娘,两人安静的睡去。
十月中旬的夜晚,天气微寒。
第二天一早,杨丛义找江恺交代一番后,打马离开泉州,一路直奔临安,不敢有丝毫停留。
此时冬季风已经开始,即使现在决定出海,至少也得在港口准备半个月,加上临安到泉州半个多月的路程,正式出海也在十一月中旬以后。若再拖上一个月,期间再耽搁几日,一旦到了腊月,今年就没法出海。
所有的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回易物资快交割完毕,海船也绝大部分造好,各种人手也招募了大半,要是今年不能出海,等到来年春天,冬季风过去,再出海就难了,这期间每天都是成本开支,回易督造处已经没有多少现钱,再拖下去,仅日常开销一项就承受不起。
杨丛义快马赶去临安,汤鷽也没有闲着。
当天他回了一趟泉州城,找人打听泉州的道家仙山洞府。仙山洞府一般也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