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丛义笑道:“可以,多多益善,都可以带来,但得按招募规矩来。”
薛望回道:“好,听大人安排。”
“去吧,五天之内,前来报到。”
薛望兴奋异常,健步如飞告辞离开。刚报名就任职押官,管理五十人,这是机缘,更关键的是,这支军队想打金贼,凭此一条,这支军队就非进不可。
招募继续进行,能过三关的应征者越来越多,招募现场没有停歇,方才的插曲,很快就被围观的百姓忘记。只记得有人当场被授予押官之职,押官是什么,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被授官,他们也不会关心深究,这一幕会成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其他的也就不剩什么。
太阳落山,招募停止,不多招募处不多的几个人也散去。
今天的招募很顺利,又是一百多人,前后加起来,这几天已经有五百多人,继续招募下去,也许能招募到更多,但招募时间有限,再有两天就必须结束,然后整军三天,开拔去怀宁汇合。
也不知道怀宁招募的如何了,也没他们的消息。不过怀宁在陈大人在,应当不会有人明目张胆的使绊子,怀宁人多,招募四五百人,应该也没问题。
赵安招募禁军,想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招募不到四千,三两千应该还是可以的,如此一来,新军也有三四千人,新老搭配,用不了几个月就能建成。
对于新军建设问题,杨丛义最近想了很多,如果建军完成他还能在军中任职,那就一定要把这支军队打造成一把指挥自如的利剑,也许他的功名就要靠这支军队来挣。
“大人,有人送来食盒。”
“什么食盒,百姓的东西不收,还回去。”趁着天没黑,正在察看名册的杨丛义被衙役打扰。
“大人,送的就是两盘点心,说大人募军辛苦,特意做了,前来慰劳。”
“大人,从城里送出来路程也不近,不收不是伤了百姓一片好心。”江恺开口劝道。
“拿过来看看。”杨丛义放下名册。
衙役将食盒打开,把两盘点心拿出来放在桌上,做工虽比不上临安,也还算精细,这不是普通人家能做出来的东西。
百姓有钱想慰劳,这是一番心意,但他们不能心安理得接受,军队就要有纪律,不拿百姓一针一线,送的也不行,主官不以身作则,收要风气一开,整个军队上下就无纪律可言,虽然现在还没有军卒入营,但这却是一个给眼前几人上课的机会。
………………………………
第154章 回黄梅县
杨丛义从怀里掏出钱袋,拿出一些碎银交给衙役,然后说道:“军队自有朝廷供养,百姓的钱财是私物,公物不可私用,私物也不能公用,我们都从百姓中来,明白百姓生活艰难,一针一线都来之不易,怎么能接受百姓的东西。对我们最好的慰劳,就是国家安定、百姓安居生活幸福,这是我们从军的目的,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盘子和点心我个人买下了,钱你交给他,多谢他的好意。”
衙役接过钱,也不再说什么,提着食盒就走。
江恺听的沉默不语,他还真没想这么多。
张彪什么话也没说,快步跟上那衙役,亲自去跟送食盒的百姓道谢。
营房外站着一人,看衣着就是大户人家的下人。
张彪伸手要来杨丛义交给衙役的碎银子,上前对那下人道:“你们的好意大人心领,军队有军队的规矩,不得收受取要百姓一针一线,你送来的点心,大人自己花钱买下。”说完把银子交给那下人。
那下人摇头不收。
张彪也不啰嗦,把银子丢进食盒内,道一声:“回去吧。”
看着衙役把食盒塞到那下人手里,下人无奈的提着食盒离开,张彪这才转身回营。
“大人,已经打发走了。”张彪回复。
“好。大家幸苦了,都来吃点,这点心看起来还不错。”杨丛义拿起一个小饼咬了一口,赞道:“很甜,味道不错。”
众人早就饿了,既然是杨大人买下的,他们也不客气。两盘点心,一人几个,一会儿就吃光。
第二天,招募继续进行,应征的基本都来自外县,以宿松县、望江县为主,也有蕲州黄梅县。
听到有人来自黄梅县,杨丛义才猛然惊觉,他离开黄梅县已经整整三年,当初下山去临安帮大叔打探消息,下山之后就一直没再回去,这次回到太湖县,若不找个机会回去一趟,再想回去估计要在出海回来以后。等招募结束还是回去一趟吧,要是能把大叔请出山来,那就太好了。
想到大叔的经历与武艺,杨丛义越想越激动,有他这样的军中老手在,何愁不能建好新军?他迫不及待就想回黄梅县一趟,不论如何也得把大叔请出来。
当天招募结束,杨丛义就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总结完这几天招募成果,然后告诉其他人,他要回蕲州去请一个高人帮助练新军,因此最后一天的招募流程简化,有江恺、张彪两人主持就行。
至于后边几天要做什么,杨丛义也早有安排,三天基础训练的内容他已经提前教给张彪,在他请人回来之前,训练之事有张彪负责,军纪有江恺负责,特别强调,擅离军营的,直接除名,驱逐出军营,追回安家费。
等小会开完,衙役又来报,百姓送来食盒慰劳。
江恺笑道:“大人,你又要破费了。”
杨丛义无奈的笑笑:“这几天幸苦,就当我个人请大家吃些东西好了。”
衙役把食盒拿过来,打开一看,又是两盘点心,不过跟昨天的不一样了。
杨丛义掏出钱来递给衙役:“点心留下,告诉他以后不要再送,再送我就真不收了,钱袋快空了。”
衙役接过钱,拿出装点心的盘子,提了食盒出营。
“都吃吧,看看今天的点心是什么味道。”杨丛义拿了一个,吃一口,赞道:“咸的,还不错。”
众人过来,一人两个,一会儿就没,吃完还想吃,盘子却是空了。
“好了,你们回去想想,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晚上来找我。”杨丛义拍拍手起身。
派出去撒募军传单的两个衙役昨天也回来了,有钱有人,安抚好几百人应该不成问题,对于张彪、江恺,杨丛义还是放心的。
最后一天的招募正常开始,人数要比之前少了不少,现场围观的加上前来应征的,估计不到三十人。
招募流程简化,身体建康,出身没问题的直接通过,领钱安家。
日山三杆时,营地又来了一大批人,营地顿时热闹起来。这些人都是薛望带来的,不但带来了人,也带来了随身行李,直接就准备入住军营。
他带来的人也一样要经过两关考核,一个一个进场,登记姓名,发放安家费。
薛望带四十多人从城里出来时,引起了骚动,吸引了看热闹的人,来营地围观的百姓围了两三层,不少人指着场中的薛望,跟身边的人介绍,稍显哄闹。
“芸娘,你找什么呢?”一小娘子问道。
“你管我。”另一个小娘子不理她,挤进人群,东张西望。
“天热了,走吧,也没啥好看的。”小娘子也不生气。
“人哪儿去了?今天怎么不在?”另一小娘子在人群里自言自语。
等她从人群里出来,那小娘子拉起她的手道:“看够了吧,走了。一会儿回去天就热了。”
“你说我送来的点心他们吃了没?”小娘子疑惑的问道。
“食盒都空了,不是他们吃了,难道是狗吃了不成。”小娘子没好气的回道。
“再乱说,我撕烂你的嘴。”小娘子微怒。
“好了,我怕了你了,给你赔罪好吧。走吧,明天再来看。”小娘子拉起她就走。
两小娘子慢慢悠悠的往营地外走去,绿衣小娘子嘴里还是嘀咕:“会去哪儿呢?”
杨丛义催马飞驰,经宿松县进入黄梅县,当初下山时经过的镇子,他早就忘了叫什么,费了不少时间才打听清楚。等回到山上,已经是四天以后。
大叔看着突然回来的杨丛义,心情复杂,下山三年终于回来了,但带回来的却不是好信息。
临安城里除了赵构,权势最大的当然就是秦相爷秦桧,他当然活的好好的,无病无灾,权倾朝野,党羽满天下。
大叔在山里三年,变化不是很大,只是眼角的皱纹比三年前明显了许多。
杨丛义的变化,大叔一眼就看出来了。不等发问,杨丛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