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10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没有杨丛义的枢密院和大宋军队运行如常,赵昚和朝廷便想彻底消解他对军队的指挥权力,所以即使北伐之战结束,三个战区的军队指挥权力也没有统一,仍然让明复、姚昶、罗聪分别掌握,相互牵制。

    六月中旬,行营南归,卧病半年没有好转的杨丛义自然也不会留在燕京。

    八月上旬,御驾亲征的赵昚携北伐胜利之势,返回汴京。

    中秋,汴京举行盛大庆典,君民同乐,庆祝北伐胜利。

    同一天,赵昚发布诏令,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杨丛义的燕王爵位没有收回,太保加官也没有收回,这是赵昚给他的封赏,也是兑现的承诺。

    回到汴京,众多太医诊治,杨丛义的病情依然没有太多好转,整日卧病府中,不能上朝,也不能参与朝廷大是,更无力处理枢密院公务,为了不耽误大事,杨丛义多次上书请辞枢密使之职。

    在上书九次之后,赵昚亲自来到杨府探望病情,赐下不少珍贵药材和补品,并下诏令太医好生看护,若出意外,定斩不饶,叮嘱杨丛义安心养病,不必记挂北方之事。

    次日,赵昚应允燕王杨丛义辞去枢密使之职,改由山东安抚使沈缙接任。

    随后数月之内,朝廷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人事调整任命。

    其中宰相帝师史浩致仕,回江南明州养老。

    京北安抚使张孝祥入京,参知政事。

    户部右侍郎辛弃疾,调任兵部左侍郎,出任幽燕安抚使兼燕山府知府,节制幽燕诸军。

    户部侍郎陆游出任河东安抚使,兼任太原府知府,节制河东诸军。

    庆原路、京兆府路、熙秦路经略使周必大,调任河北安抚使,兼任真定府知府。

    礼部右侍郎朱熹外任山东经略使,兼任益都府知府,节制山东诸军。

    河东安抚使莫济调回汴京,参知政事。

    此番人事调整不光调整的是黄河以北及关中地区,就连川陕、淮南、荆襄等地也有极大变动,可说从汴京到地方几乎都牵涉其中。

    经这一番调整之后,赵昚这才彻底握住了权力。

    在府中休养近一年后,杨丛义的病情才渐渐好转,在这期间,皇帝赵昚亲自去他府上探望过他多次,隔三差五赏赐的珍贵药材和补品更是无数。

    虽然杨丛义已经可以下床走路,但需要搀扶,行动还是很不方便。

    北兴二年三月,杨丛义才勉强可以自己走动,一能走动,便马上进宫谢恩。

    在宫中,杨丛义只谈病情,只谈自己,只谈卧病期间看过什么文章,看过什么书,以及感想,绝口不提政事、军事。

    当赵昚主动提起北方军事部署,以及他想再次发动北伐,夺取朔州、大同府和辽阳府等地,统一天下之时,杨丛义却说,卧病一年,身体大不如前,不能再上马提枪,奔赴疆场,他的时代已经过去,剩下的战斗该交给年轻人了。

    整个谈话聊天,杨丛义没对朝廷的军事部署和赵昚的想法做任何评价,也没给出任何建议。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杨丛义告诉赵昚,这一病之后,他越发感觉到生命的珍贵,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他只想安度余生。
………………………………

第794章 白日飞升

    像杨丛义这种在军中、民间,威望、声望极大的人,早已身不由己,想脱离权力中心,根本不可能。

    纵使不去寻求权力,甚至刻意避开权力,权力的影响也会如影随形。

    所以,杨丛义想安度余生并不容易,况且赵昚也不放心他呆在汴京,更不放心让他离开汴京。

    病情好转,第一时间入宫面见皇帝,也没能让赵昚感觉轻松和放心,毕竟杨丛义对军队和朝廷的影响不像史浩那般温和,可以用皇帝权威迅速排除。

    杨丛义、赵昚这对相识二十五年,相互配合十几年的君臣,自大宋顺利收复河东关中,化解西金从西面对汴京的威胁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便出现了裂隙。

    随着北伐大军收复幽燕、真定府,这种裂隙便进一步扩展,原因只有一个,杨丛义拥有颠覆大宋政权的能力。

    相互试探一番后,杨丛义离开皇宫,回到杨府,自此闭门不出,旧日同僚属下,也一概不见。

    整个北兴二年,大病初愈的杨丛义,始终没有上过一次朝堂,每日只在府中看书习字,陪着夫人和孩子。

    期间,赵昚也召见过他几次,但他秉持自己的想法,不论任何军政大事,只聊看书学习心得体会。

    北兴三年二月初,关中京兆府传出一个流言,说有人指证五年前在京兆府刺杀金军降将的凶手是当朝一位声望极高的重臣夫人。

    此流言很快传至汴京,由于涉及当朝重臣,凶手又是其夫人,爆点满满,短短几天之内,传遍全城,从民间到官员,无不议论。

    没几天,甚至还补充扩展成了多种版本的恩怨情仇,而官府并没有干预流言传播。

    随着流言传开,几乎人人都在猜测,女刺客到底是谁,会是哪位高官夫人?

    能成为刺客,能杀人,首先就不能是出生名门、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家千金,其次她还得有一身武艺。

    整个汴京城里符合条件的官员夫人和小妾并不多,或者还有符合条件的人,但藏得很深。

    就在众人所知的那些官员家眷中,素有女侠之名的燕王府杨夫人首当其冲,而且还是两位,都是女中豪杰,武艺高强。

    因此在私下里,原本不清楚的故事主角逐渐清晰了,那就是燕王府的两位杨夫人。

    原本力求低调,恨不得直接隐形的杨丛义,在听二夫人孟芸娘讲述了多个版本的女刺客故事之后,叫来大夫人顾清尘和三夫人杨四娘,告诉她们,流言之事不用放在心上,也不用担心,他会摆平。

    当年刺杀金军降将是谁做的,根本不重要,但如今要借此污名燕王府,绝对不行!哪怕是试探也不行!

    次日,杨丛义一改往日低调做派,乘坐华丽的车驾直入宫门,登上大庆殿,参加朝会。

    燕王杨丛义参加朝会,这是第一次,众臣皆惊,私下里议论。

    “如果有人认不得我,不妨站出来,让我看看。”杨丛义回头,扫视众人。

    赵昚未到,众臣一听这话,顿时安静下来,不再议论。

    其中一紫衣重臣笑道:“燕王说哪里话,满朝文武谁不认得燕王,同僚不过是好奇燕王怎么今日有闲心来上朝了?”

    “纵使大病初愈,也不能因为有点功勋,就拿着朝廷给的俸禄不上朝、不为朝廷办事,李大人以为如何?”杨丛义微笑回道。

    “燕王功高盖世,可不是一点点功勋,纵使燕王休养玩乐,永不上朝,满朝同僚也不会有人有异议,燕王多虑了。”李大人答道。

    杨丛义未再继续与对方理论,因为按时辰看算,赵昚该来了。

    不多时,赵昚进入大庆殿,他看向杨丛义的目光里并无多少意外,显然内侍已经提前向他禀报过杨丛义入朝的消息。

    “杨爱卿怎么不在府里休养,抱病来参加朝会?”落座之后,赵昚如此一问,算是表达了意外之情。

    “臣的旧疾已经基本康复,无甚大碍,想着不能吃着朝廷的俸禄不为朝廷出力,所以臣就来了。”杨丛义恭声回复。

    “好好好,众卿家当以杨爱卿为楷模,一心为公才是。”赵昚脸上神情不变,一句话终结杨丛义再临朝堂之事。

    “诸位爱卿,今日可有要事启奏?”

    朝堂上十分安静,时间似乎停滞。

    片刻之后,方才有人出列奏禀道:“皇上,臣听闻扬州知府陈清私自加收税赋,每年得百万之巨,却不向朝廷上交一文钱,欺上瞒下,横征暴敛,闹得扬州民怨沸腾,有商人告状都告到汴京来了。此事非同小可,臣请皇上下旨,将扬州知府陈清革职拿问,以儆效尤!”

    “真有此等事?”赵昚有些心不在焉的询问。

    “臣见过前来告状的商人,应当不会有假,请皇上下旨。”那朝臣答复。

    “王大人,没有查清事实,没有确凿的认证物证,仅凭一个商人一面之词,和捕风捉影之事,就要皇上下旨革去一州知府之职,太过儿戏了吧!诸位同僚以为如何?”王大人话音刚落,杨丛义便紧随其后提出质疑。

    此语一出,众人心里顿时一惊,不知一向不会主动表明态度,纵使发言也很谨慎的杨丛义是何意思。

    “燕王此话有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