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10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京城是辽国百年都城,后又是金国都城,整整两百年了,如今终于在他御驾亲征,亲自鉴证下被大宋将士攻破,要他如何不激动!

    赵昚和杨丛义在高台上站了许久,进出燕京城的除了大宋北伐军将士,再没见到其他人。

    “偌大一座城,没有一个俘虏吗?”赵昚相当疑惑,眉头微皱。

    难道燕京城里的军民百姓甘为金国殉葬,也不想做大宋子民?

    杨丛义赶紧答道:“皇上,燕京城虽然不小,但北方苦寒,本就没有多少百姓,加上金国横征暴敛,连年征战,周边已经没有多少百姓。这次北伐自九月就已经开始,不愿被战火波及的百姓早已逃离,再加上燕京城物资有限,北伐大军逼近,他们自知难以长久抵挡,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冬月之前就已经把大部分普通百姓赶出燕京城,让他们自生自灭了。所以城里留下来的绝大多数都是金兵,巷战战况复杂,一般不会抓俘虏。”

    “原来如此。”赵昚听了解释,眉头渐渐舒展。
………………………………

第792章 放权

    北定十二年腊月二十九,除夕前一天,大宋北伐军终于将燕京城清理干净。

    清理过后,整个燕京城里除了大宋北伐军将士,再无其他人,没有俘虏,没有平民百姓。

    除夕当天,御驾亲征来到幽燕之地的大宋皇帝赵昚,带着文武百官和全体北伐军中高级将领在城外南营高台祭天,向太祖、太宗及历代先皇禀功报喜,告知先辈,大宋已经收复幽燕,三年之内还将收复云中,以完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百年夙愿!

    祭天之后,赵昚率文武百官和北伐军中高级将领从南城门,缓步进入燕京城。

    当晚设宴,君臣共贺,热闹非凡。

    第二日,也就是大年初一,行营朝会,赵昚当众忽然宣布封赏,封北伐统帅杨丛义为燕王,食实封幽燕两万五千户,加官太保!

    赵昚此语一出,文武百官皆惊。

    不等其他人反对,杨丛义第一个站出来推辞,并表示反对,坚决不受。

    杨丛义推辞反对,百官马上附和,称此事尚需考虑,即使要封赏也该回到汴京之后再行封赏,此地贫瘠简陋,匆忙之下难有庄重仪式。

    赵昚似乎心意已决,一一将群臣驳回,表示杨丛义功勋盖世,必须得此封赏。

    杨丛义坚决推辞,甚至以辞官相威胁,情绪异常激动。

    结果急火攻心,旧伤复发,当着文武百官和赵昚的面,倒在朝会之上。

    杨丛义一倒,被送出去诊治,关于他的封赏争论方才降温。

    杨丛义已经五十多岁,早年受伤较多,并没有完全康复,加上这几十年也没有多少时间好好休养,北伐以来喝风受冷,作息不规律,劳力费神,旧伤复发也在意料之中。

    只是没人能料到,杨丛义这一病倒,半个月都没能好,随行御医日日诊治开药熬药,也无半分好转,一筹莫展。

    军不可一日无帅,虽然燕京城已经夺下,幽燕地区大部分土地收复,但北伐之战并未结束,来州、锦州方向北伐军与金军仍在交战,燕京北边的群山之中、关外草原上金军仍然没有放弃救援燕京,至今还在虎视眈眈,而北伐军却无力在冰天雪地里继续向北边的群山进攻。

    北伐军还有很多任务需要完成,幽燕周边的群山中还有不少州县,不把这些地方收复,掌握在大宋手中,金军便能随时从草原杀进一马平川的幽燕。

    所以在杨丛义病倒半个月,仍然不见好转的情况下,赵昚决定任命殿前司都指挥使章嵩暂代北伐军大元帅之职,节制燕京地区二十万北伐大军。

    正月二十日,赵昚决定改年号为北兴,诏命从燕京城行营送出,一路向南传递。

    同月二十三日,暂代北伐军大元帅的殿前司都指挥使章嵩向赵昚建议,朝廷应该马上乘胜收复真定府,歼灭盘踞在真定府一带的金军。

    意气风发的赵昚,接受了殿前司都指挥使章嵩的建议,命他统兵十万,一个月之内拿下真定府。

    卧病中听闻这个消息的杨丛义当即让人带话给赵昚,告诉他此时不可发兵攻打真定府,当以早前定计,劝降那七万金军精锐。

    然而,赵昚并没有听从杨丛义的建议,只是带话让他好好养病。

    两天后,正月二十五,殿前司都指挥使章嵩亲率挑选出来的西营、南营、东营十万北伐军从燕京出发,经涿州南下真定府。

    北伐大军南下之路十分顺利,二月初三,兵不血刃占据保州,此地距离真定府不足三百里,如果顺利,六天之后大军便可抵达真定府城下。

    然而,就在章嵩以为金军应该躲在真定府不敢应战之时,疏忽大意的北伐大军在保州以南四十里外的阳城附近遭遇金军骑兵埋伏。

    一场混战,北伐军损兵近万,最终却只能目送金军骑兵顺利撤退。

    若说这一场失利,对北伐军士气伤害不算大,那么两天后在望都县再次遭遇埋伏,又损兵近万,对北伐军士气的打击就不得不重视了。

    然而,章嵩却并不这么看,他认为金军之所以采取偷袭和埋伏的策略,而不是正面迎战,正是因为金军士气不高、作战信心不足,北伐军应当加快行军速度,直接进攻真定府,迫使对方正面接战。

    军中高级将领纷纷提出异议,表示应该稳扎稳打,步步推进,配合大名府方向驻守的十万大宋精锐,两面夹击。

    但章嵩驳回了众将领的建议,坚持速战速决,直奔真定府。

    众将无奈,虽然不满,却也毫无办法,只能听令行事。

    二月初八,八万余北伐军在定州以南的高蓬镇沙河附近再次遭遇金军埋伏偷袭,一场大战下来,北伐军又损兵一万有余。

    当晚便有士兵逃离营地。

    此后两天,士兵逃离一发不可收拾。

    短短两天时间,两万多士兵无影无踪,从燕京城出发的整整十万大军,还没到真定府城下,便损失一半兵力。

    仗已经没法打了,各军将官集体反对,坚决不再继续前进。

    章嵩虽然是北伐军大元帅,可他只是暂代,本身在北伐军中就没多少威望可言,众将听令不过是看在北伐军大元帅这个职衔,如今接连决策指挥失误,损兵近半,将士悍然反对也是情理之中。

    当兵打仗是为了吃饭升官,可不是为了送死,章嵩几天时间便葬送三万将士性命,跟着这样的统帅指挥官打仗,还不如回家种地。

    北伐军将士不听令了,章嵩也毫无办法,他本想找几个典型斩首示众,以示军威,但遭到几乎所有将官反对,到最后他的命令根本传达不下去。

    无奈之下,章嵩只能妥协,听从绝大多数将领的建议,率五万残军返回定州,筑城防守。

    与此同时,向燕京方向递送军情,请求朝廷派兵增援。

    军情送回燕京,得知不过短短十天便损兵五万,赵昚愤怒之余很快冷静下来,

    章嵩虽然忠心,能守好都城,带好宿卫军,但并不是适合领兵打仗,因为他根本就不具备这种能力,也没有多少真刀真枪的打仗经历,此次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要怪就怪赵昚自己任人唯亲,任人不明。

    怎么挽回败局,才是当务之急,是继续攻打真定府,还是回军燕京,这是一个问题,该如何决策,赵昚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

    同时他也明白,在打仗这种事上,找文官商量是没用的,他们除了添乱,并没有多大用处,因为最终要上战场的跟金军拼死搏杀的不是他们。

    杨丛义一病不起,称病不出,不再理北伐军之事,赵昚对他的想法很多。

    原本不想再为北伐军事征询他的意见,也不想再听从他的建议,但前方战局不顺,眼下也不知道该用何人,赵昚便不得不去看望病中的杨丛义。

    到了杨丛义暂居的府中,亲自来到他的病床前,探望他的病情,赵昚跟聊了一会儿,硬是忍住没有提攻打真定府失利之事。

    不想杨丛义却当先提起,说他虽然旧伤复发,卧病不起,但还是很关心真定府战局,再次建议不要动用武力,强行攻占真定府,顺便打听最近战况。

    赵昚就坡下驴,告诉杨丛义,十万北伐军攻打真定府很不顺利,章嵩并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也不具备野战能力,不到十天时间,接连吃败仗,十万大军死的死逃的逃,如今还剩五万军队,退守定州,筑城防守。

    杨丛义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