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主播-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中军民见状,相顾失色,仓猝临敌,均无斗志。

    但张守珪却非常冷静,他先布置军民固守,之后命人在城上摆酒席,歌舞作乐,会集将士饮宴。

    这时吐蕃已把瓜州城团团围住,见城上唐军饮酒作乐,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一时摸不着头脑

    迟疑观望半晌,不敢贸然攻城而退。


………………………………

第177章 干活还是给银子

    李行周要知道历史上真真的破吐蕃的名将就在自己面前。

    恐怕早就跪着将军队让给他了。

    可惜没有如果。

    李行周只是一个吃鸡主播,历史差的令人发指。

    历史上。

    张守珪在城上见吐蕃退去,立刻命军士追击,此时吐蕃兵并无斗志,大败逃奔。

    张守珪修复官舍,收集流亡的人,使他们恢复旧业。

    此战后,张守珪因功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左领卫率。

    朝廷为了加强对吐蕃的防御,又特置瓜州都督府,以张守珪为都督。

    开元十六年秋,吐蕃大将悉末朗领兵进攻瓜州,被张守珪所败。

    战后张守珪被封为右羽林将军、兼鄯州都督、持节陇右经略节度使。

    开元十七年三月,为了打击吐蕃,瓜州都督张守珪与沙州刺史贾师顺各率所部兵马向吐番大同军发起突然袭击。

    由于行动突然,吐蕃军毫无防范,唐军大获全胜。

    开元十八年,吐蕃遣使致书求和。

    开元二十一年,玄宗遂下令进调张守珪移镇幽州,迁任幽州长史、兼御史中丞、营州都督、河北节度副大使,不久又加河北采访处置使。

    当时活动于幽州东北部的契丹、奚势力强大。

    尤其契丹牙官可突干有勇有谋,经常侵唐边境。

    以前幽州长史赵含章、薛楚玉等人,对可突干的进攻都无能为力。

    张守珪到任后,整顿军政,激励将士,伺机主动出击契丹,频频取得胜利。

    开元二十二年,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对张守珪非常害怕,他们感到在战场上取胜无望,于是改变策略遣使诈降,以求一逞。

    但他们的计谋被张守珪识破,张守珪将计就计派部将王悔去屈剌营帐商量受降事宜。

    屈剌并无降意,想牵引突厥并杀死王悔。

    王悔早有警惕,时值契丹另一首领李过折与可突干争权成隙,王悔利用矛盾,劝诱李过折斩屈剌和可突干。

    之后,王悔率李过折及契丹余部归降唐朝。

    张守珪受降后,率军北出至紫蒙川检阅军队,宴赏将士,并将屈剌、可突干的首级送往东都,悬挂在天津桥的南门。

    开元二十三年,张守珪奉命亲往东都献捷,被以“藉田”吉礼会见结束后,还下令准许臣民会聚饮酒为乐,并让张守珪回宗庙饮酒庆功祝捷。

    玄宗亲自赋诗推崇偏爱他,被封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并赐予金银彩绸等奖赏。

    他的两个儿子因此授予官职,并在幽州为张守珪立碑记功。

    开元二十六年部将赵堪、白真陁罗等人假借张守珪之名,令平卢军使乌知义率领骑兵截击反叛的奚人于湟水之北,结果唐军先胜后败。

    张守珪隐瞒败绩而谎报大捷,事实泄漏后玄宗派遣内常侍牛仙童前往幽州查考实情。

    张守珪用重金厚礼赂贿牛仙童,牛仙童于是也表示张守珪确是大捷,又逼迫白真陁罗自杀。

    开元二十七年,牛仙童因为受赃一事被人发觉,张守珪以旧功减罪,被贬为括州刺史。

    开元二十八年五月六日,张守珪在括州官舍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赠凉州都督。

    同年葬于洛阳北邙山

    开元二十年,张守珪任幽州节度。

    安禄山偷羊被抓住,张守珪拷问他,准备乱棍打死。

    他高声喊叫说。

    “大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啊?为什么要打死我!”

    张守珪见他长得白白胖胖,语言豪壮,就放了他。

    命令他跟同乡史思明一起抓活俘虏,他们只要出去就一定能够按时抓到,就把安禄山提拔为偏将。

    张守珪老是嫌安禄山过于肥胖,此人又一向令人敬畏,安禄山感到害怕就不敢多吃食物。

    安禄山以骁勇闻名,张守珪就把他收为义子。

    还没有成为名将的张守珪问道:

    “将军的意思是我可以安排他们做事吗?”

    “没错,因为你有这个权利。”

    “你和你在新兵营里的那些兄弟,论资历,是不如第五哨的那些老兵。”

    “、可是那几个,却连你们都不如。你们好歹也在新兵营里呆过,而他们……却连刀枪都不会拿。”

    “所以,在他们面前,你就是个老兵。”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想怎么安排他们就怎么安排他们。”

    这句话,传到王家子弟耳中,整颗心都凉了下去。

    于是张守珪来了,带着一批新兵。

    来到王行俭他们的身边,带着饿狼般的眼神,虎视耽耽地看着他们。

    “由现在起,你们几个,负责我们那几车的粮食运输。”

    张守珪的二弟张守琦指着他们叫喊。

    王氏子弟颤颤惊惊,却没人敢违抗。

    李行周的话,已经说得够清楚,够明白了。

    长官的命令,是不可以随意违背的,哪怕那是错的。

    几名新兵象押解犯人一样把王行俭王行衍他们带过去。

    交代他们要注意的事项。

    然后用轻蔑的眼神看他们,用冷嘲热讽的口气笑话他们。

    一如那些老兵对待他们一样。

    曾经的天璜贵胄,在这群新兵的眼里,只是一群可供利用和压榨的劳力而已……

    吃过饭,大队又要开拔了。

    一车一车的粮食,虽说是用牛马来拉。

    但是毕竟负担太重,在过一些难行路段时,是需要人力来担负的。

    王家八十三名子弟兵,要负责起十辆大车的正常行进。

    对他们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一个难题。

    他们不知道要在牲畜发力前,在车后用肩头顶上一把。

    也不知道用马鞭抽打牲口,保证它前进的路线不会弯曲。

    更不懂得如何掌控手中的力量,以免一鞭子下去,牲口们发怒,作反不干。

    于是,他们很轻松的把所有的工作弄得一塌糊涂。

    数十名督促的新兵愤怒的大吼。

    他们没想到世上竟还有这么没用的人,连这点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好。

    八十三多名劳力上来,非但没让工作的效率增加,反而由于他们的笨手苯脚把事情弄的更乱更糟了。

    张守珪的三弟张守瑜大叫:

    “妈的,你们这帮少爷兵,一点小事都做不好,将来怎么去打仗?”

    “快点干好,没看见咱们快要掉队了吗?”

    “快点快点,不然老子用鞭子抽人了!”

    张守琦也在一旁呼喝着大骂。

    老兵们骑在马上,冷冷地看着这一切。

    谁也不说话,仿佛现在发生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事。

    他们的无视,为新兵们更加增添了几分骂人甚至于打人的勇气。

    人们在被欺压中成长,然后在欺压中学会领导。

    军营,或许不是最好的学习地方,但永远是最快的学习之处。

    新兵们学得很快。

    他们开始理解什么叫令到必行。

    开始明白当长官们下了命令之后,你所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去完成任务。

    至于那些王家子弟,他们在训斥与鞭打中学习做事。

    谁学得最快,谁就可以少挨揍。

    “后面可真热闹啊。”

    大熊赶了上来,对李行周说。

    “一群少爷,总要有人给他们点教训,他们才能成长起来。”

    李行周淡淡道。

    大熊无所谓地耸了耸肩……

    后方数骑快马风驰电掣的赶了上来。

    领头的,是王家的管家王福。

    王福也算得上是王家的老人了,长年跟随王元感,对王家忠心耿耿。

    他是看着王行俭王行衍长大的。

    这两个孩子,他对他们有时候比对自己孩子还亲。

    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两个孩子从小到大过得是怎样的生活。

    他们连一点苦都没吃过,哪见过这样的场面?

    眼看着这些孩子被士兵们督促干活,挨打受罪。

    那一刻,这个年近半百的老家伙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