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柿子说着狠狠地握紧了拳头。
他虽然不知道李行周为何要在此时和鱼泽布打上一仗。
但是他知道,此战将是何等的凶险,没有骑兵掩护。
并且缺少辎重的唐军,根本就是在赌博。
如果有选择,柿子宁愿死也不会现在离开李行周的。
“已经准备打了?”
薛讷的心跳动的很厉害,那是一种源自于对未知的恐惧。
李行周信中说吐蕃人将会通过特殊途径绕过鄯州城,切断唐军的后路。
如果真如李行周所言,那鱼泽布就必须要被打残了。
可是在信中李行周根本就没有提到比较可信的线索。
这让薛讷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必定事情太大了,这可是关系到十万大军的生死啊。
万一李行周的猜测是错的,那岂不是延误了战机嘛?
“擂鼓聚将!”
薛讷怒吼道。
。。。。。。
平西大元帅帐。
平西大元帅薛讷高坐中间,左是行军司马卢玉伦和行军长史封常德以及座下几位将军。
薛讷的右侧,则是参军将军刘韬,和薛家三兄弟等。
平西军在陇西一线所有的将军,此刻几乎都在这平西大元帅帐中了。
唯一例外的,或许就是正中间站着的崔安柿了。
“大家,都已经听到崔安柿的说话了吧?”
“你们觉得,此事可信度有几分。”
“崔安柿的计划,又到底是否可行?”
抿了口茶,薛讷慢条斯理地问。
在最初的震惊之后,薛讷开始思考这一切行动所带来的得失后果。
李行周兵行险着拿下鄯州城。
但是不可否认,他的计划,的确有很大的可行之处。
鄯州城一失,等于是彻底断了吐蕃出关的通道,从此之后,再不用担心吐蕃肆意侵略的事情发生生了。
保住鄯州城,意义重大。
但是,这也提前与吐蕃军进行决战了。
赢了或许赢了。
只是。。。万一失败呢?
薛讷看了看卢玉伦。
他知道,卢玉伦一定会反对这个计划。
果然,卢玉伦显然已经意识到生了什么,他抱拳而立道:“大元帅,李行周夺关一事,还不知道真假,必须等薛楚玉将军回了信息才能确定。”
“现在贸然与吐蕃决战,还有些言之过早了吧?”
崔安柿冷笑。
“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我已经全部向大元帅禀报过了。卢司马这么说,是不相信呢?还是不希望呢?”
卢玉伦的虎目迸射出仇恨的雷霆,口气中隐含着风雷阵阵,却强自压下火气:
“小小副官,竟然敢口出狂言。如果换了是我领军,就凭你不听军令,泄露军机一事,就得将你当场处死!。。。”
“多谢将军费心了,我自有李学士处罚,只是由将军所说的,要等到五将军回报信息后再做动员,只怕到时已经太晚。”
“希望李将军不要因私废公啊。”
卢玉伦听得大怒,薛讷却冷哼一声。
崔安柿只觉得耳边仿佛响起了一声炸雷,浑身剧烈一颤。
知道这位大元帅对自己的无礼已经动怒了。
不过他天性倔强,对着众位将军,竟依然不卑不亢,硬是不肯低头。
他临出城前,崔安柿告诉他。
军中诸将,掌军中杀伐决断多年,个个都不是吃素的主。在他们的面前,既不要太软,为人所不齿,也不要太硬,会惹恼大家。要崔安柿自行掌握分寸。
崔安柿不知道这分寸该如何掌握,便牢记了李行周教他的那句话:
语言要硬,口气要和蔼。
因此这刻,对着卢玉伦说话毫不退缩。
那句语言要硬,他算是把握住了,这口气和蔼嘛。。。
他就彻底抛到一边去了。
薛讷看看行军长史封常德。
“封长史,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我看,崔安柿拿下鄯州城一事,八成不是谎言。”
封常德想了好一会才说道。
“那你的意思是。。。”
“我觉得,鄯州城被拿下,是件好事。最重要的是,我军准备不足,大部分的军械器材尚在运输途中。在这种情况下与吐蕃决战,成功的几率太小,不值得做冒险尝试。”
崔安柿的心立刻就寒了。
行军长史封常德不比卢玉伦,他虽然一心想要李行周死,却总能做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子。
并且说得是如此冠冕堂皇,如此大义凛然。
仿佛他现在所做的一切,真得都是在从大局考虑。
这刻他这样说,薛讷一时间也有些犹豫,拿不准主意到底该不该立刻出兵。
还是参军将军刘韬,颇带疑惑地看了看行军司马卢玉伦。
他可是带兵多年的老油子了,哪里听不出行军司马卢玉伦的话。
其实就是要治李行周于死地。
他是刘仁轨的儿子,事涉左武卫,不方便直说。
他想了半天,李行周应该和卢、封二家有什么恩怨啊!
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我只想提醒大家一件事,假如李行周的确拿下了鄯州城,那就是说,他和薛五将军已经在吐蕃境内了。”
“如果我们不去,而吐蕃的主力得到消息后攻打鄯州城,到时候,只怕李行周和五将军后路被断,就成了进退不得的局面,要被吐蕃人来个翁中捉鳖了。”
行军司马卢玉伦的眼前一亮,随即又暗了下去。
参军将军刘韬说的,他怎么能不明白?
若非如此,自己又何必冒的得罪薛家而阻挠出兵。
但是一个李行周他好收拾,但是现在加个薛楚玉。
情况就不一样了。
卢玉伦嘿声道。
“兹事体大,劳师动众出击吐蕃,一旦不成,损失惨重。李行周不听军令,私自行动,就算是战死沙场,也是咎由自取!”
“至于薛五将军,他手中乃左卫的精锐,不贸然于吐蕃人决战,自然无事!”
右军将军薛楚珍眉毛一跳。
“他若是不私自行动,只怕鄯州城到现在还在吐蕃人的手里呢。”
“那是另外一码事!”
卢玉伦大叫起来。
行军长史封常德也附和道。
“没错,为了李行周而牺牲更多的将士,智者所不为。现在和吐蕃主力,成功几率太小,不宜行动。”
………………………………
第153章 仇人真多呀
“那么可不可以加派一支部队去配合李行周呢?”
参军将军刘韬说。
行军司马卢玉伦立刻摇头。
“不行,一来时间不够,二来人太多,声威太大,恐怕敌军会提前有所现,毕竟那一带不适合藏人。”
“李行周要藏这八百人已是不易,再要加人,只怕弄巧反拙。总之,如此仓促的进攻是不可行的计划。”
一时间,各路将军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此刻攻打,正是大好时机,不可错过。
有人认为风险太大,不宜妄动,最好等薛楚玉来了之后再做打算。
众位将军各持己见,偏偏还各有各的道理,连薛讷都觉得头痛无比。
他虽然是大元帅,但是真正能指挥动的也只有左卫的五万兵马、薛家兄弟罢了。
卢玉伦、封常德一个出自范阳卢氏,那可是五姓七族的卢家啊!
在他心中,其实李行周的计划的确是大有可乘的。但是行军司马卢玉伦的反对,却是大出他的意料之外。
还有行军长史封常德,他不比卢玉伦和参军将军刘韬势力大。
但他驻守陇西多年,屡立战功。
虽然官职比自己小一级,但在陇西一带,却享有极大的声望,对吐蕃军的情况也了解甚多。
他的意见,显然远比卢玉伦和参军将军刘韬来得重要得多。
这让薛讷很是郁闷,看来李行周在科举一事上,将五姓七族得罪的狠啊!
争执不下中,参军将军刘韬叹了口气,深深看了行军司马卢玉伦一眼:
“对于立功之人,我等见死不救的做法,一旦为天下人知,只怕会令人心寒吧?”
阴狠的诡谲,在卢玉伦的眼中一闪即逝,
他冷笑道:“你我不说,天下谁人能知?”
下一刻,他的眼神已经落在了崔安柿的身上。
崔安柿的心中一跳,一只手已经悄悄地摸在了刀上。
“看来卢司马是想杀人灭口了。只要杀了我,则不救薛五将军一事,从此再无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