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让一脸平静地说道。对于李乌光二十题做错十五题的“壮举”,他虽然无语,可是却是半点火气都没有的。也是啊,他又不是真正的学堂老师,而李乌光也不是真正的学堂学生,所以他考得再好,再差,与萧让又有何关系呢?再过几日,他们都要相隔万里了,很可能就是老死不相往来了,所以为了这么点烦恼根本是傻子的行为。
“是,是!不过,老师,可否请您再多留些日子,等教会了学生那‘大隋剩余定理’再行离开?”
“大隋剩余定理”,其实就是后世的“中国剩余定理”。只是中国这个词,在这个时代可还没有出现的,所以萧让就巧作“嫁接”,直接把“中国”二字换成了“大隋”二字,这就才使得李乌光开口闭口地总是说什么“大隋剩余定理”。
“不行……”
对于李乌光的请求,萧让根本是连想都没有多想就直接选择了拒绝。开玩笑的不是?就为了教你学什么“大隋剩余定理”就要自己留在高句丽国一段时间?这怎么可能?先别说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半点好处,可以明确知道的一点是,留在高句丽国越久,对于自己这个隋使来讲,那是越危险的。还有什么比自己的性命更重要的呢?所以自然不能答应他的请求,于是萧让顿了一下之后很快又说道了:“……使团行程不可肆意更改!还剩下四五日的时间,你还是好好用功吧……”
“还剩下四五日的时间,你还是好好用功吧……”
听到萧让的这句话,李乌光苦笑不已!这两天时间来,他还叫不够用功吗?他一天只睡两三个时辰,吃饭一时只吃馒头,其他的时间通通拿来“温习”,可是却仍然还是只记得二十个符号里的五个。这,未免也太打击人了。可是也没有办法啊,那些如同“鬼画符”一般的符号实在是太难记了,而更难记的是,这些符号的用法和意义,很多都是李乌光闻所未闻,听所未听的东西,所以他自然是难以记忆了。
以下免费
注释:
1宰相肚里能撑船:成语,一般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
有关“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典故:
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后来续娶了一个妾叫姣娘。
姣娘年方十八,出身名门,长得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婚后,王安石身为宰相,整天忙于朝中之事,经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龄,独居空房,便跟府里的年轻仆人私下偷情。这事传到了王安石那儿,王安石使了一计,谎称上朝,却悄然藏在家中。入夜,他潜入卧室外窃听,果然听见姣娘与仆人床上**。他气得火冒三丈,举拳就要砸门捉奸,但是就在这节骨眼上,“忍”字给他当头一棒,让他冷静下来。他转念一想,自己是堂堂当朝宰相,为自己的爱妾如此动怒实在犯不上。他把这口气咽了回去,转身走了。不料,没留神撞上了院中的大树,一抬头,见树上有个老鸹窝。他灵机一动,随手抄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鸹窝几下,老鸹惊叫而飞,屋里的仆人闻声慌忙跳后窗而逃。事后,王安石装作若无其事。
一晃儿到了中秋节,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赏月。酒过三巡,王安石即席吟诗一首:“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姣娘是个才女,不用细讲,已品出这首诗的寓意,知道自己跟仆人偷情的事被老爷知道了。想到这儿她顿感无地自容。可她灵机一动,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诗:“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细细一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弱冠年华,偷情之事不能全怪她,还是来个两全其美吧。过了中秋节,王安石赠给姣娘白银千两,让她跟那个仆人成亲,一起生活,远离他乡。这事很快传出去,人们对王安石的“忍”字当头,宽宏大量,深感敬佩。“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也就成了宽宏大量的代名词。
………………………………
第174章 雨公子舌战群寇(下)
第174章
雨公子舌战群寇(下)
又过了几日,分别的时候终于还是来临了!
不过到了这一天,李乌光倒是没有再说什么让萧让“多留下来几日”的话了。而萧让呢,也乐得“清闲”,所以一大早就率领着使团开始返回大隋了。
“少爷,这‘大隋剩余定理’确实难理解啊!也难怪李乌光学了那么多天还学不会……”
回程的路上,郑清韵对萧让说道。这些日子来,萧让给李乌光讲解“大隋剩余定理”的时候,她也是在场的,所以,她也算是萧让的“学生”之一。只是不同的是,她好像远比李乌光聪明,或者说她的外语天赋远比李乌光的强,所以萧让所都的近百个阿拉伯数字和算术符号,她通通都记住了,只是过程有些不求甚解的意思而已。
至于李乌光?从第四天开始,他好像就已经放弃了“学习”一般,根本不听萧让的讲解了。只是,他每天准时一大早就来萧让这里报到,报到完毕之后,他就拿起笔开始练习他前三天所学的那三十个字符了,仅此而已。
萧让一开始还搞不懂他到底是何种心思,可是慢慢地,他发现了,他知道了这是李乌光所做的正确选择,因为在接下来的几次“测试”中,他的成绩在逐步提升,从开始的只掌握五个阿拉伯数字到后来的十个、十五个、二十个。到大隋使团起程返回东都洛阳的这天,他是已经将全部的三十个字符全部学会了,而且还比郑清韵学得更扎实、牢固!
“也好吧,总算学会了三十个。”
萧让坐在马车上离开平壤城的时候心里暗暗地想道。这段时间相处下来,他发现,李乌光这个人其实也并不是他一开始以为的那样,极度嚣张的一个人。相反,他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还算是比较低调的,之所以当日第一次见面给萧让这么一个感觉,其实与他和萧让之间有“国仇家恨”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作为高句丽国“格物学”上的第一人,他的些许傲气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一旦被萧让完全“收服”了,他也就再没有半点的脾气了,每天只只顾着称呼萧让为“老师”,同时也是以“师礼”待之,甚是恭谨。
“难?呵呵,这只是符号而已,真正的‘大隋剩余定理’,我还没有说到!不过,他应该是没有机夫听了。嗯,清韵,你如果是想学的话,日后我再教你……”
萧让当时其实也就只是那么一说而已,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他与李乌光还要再度相见的一天,而且这一次相见的时候,李乌光已经从一个高句丽人变成一个大隋人了。
使团经过一个月的跋涉,终于回到了大隋境内。才刚一入城,萧让就收到了一个异常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当日和他有过一面之缘,并且相谈甚欢的楚国公杨素已经过世了!
“唉,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的,虽然你比历史上多活了一些岁月,可是终究还是逃不出天道的沦回,可惜,实在是可惜啊!”
萧让得知消息后,心里非常感慨地想道。没有人像他一样,提前便知道了杨素的死亡,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心里闪过一丝失落。
看来,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情,将来还是注定要发生。并不会因为自己这个小小的“胡蝶”就有太大的改变,该要发生的还是会发生的,除非他的身份和地位已经达到了足可以影响整个大隋的程度,那样一来的话,他确实可以完全改变历史的进程。可是他有这样的身份和地位了吗?根本没有。现如今,杨广还是大隋的皇帝,而高句丽还是嚣张,并且对着辽东地区虎视眈眈。所以,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伐高战争”还是会发生的!而以杨广“刚愎自用”的性格,他最后不会给率军统领任何自主权的可能性仍然最高,所以第一次伐高战争的失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第一次伐高战争失败以后呢?接下来的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伐高战争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以至于最后“杨玄感”起义,继而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了。
“看来,一切的症结还是在杨广的身上啊!”
萧让心里想到,其实他如果能去影响杨广,那他其实就是有机会影响整个历史的进程了。可是他能影响杨广吗?或者说,他敢影响杨广吗?如果是以前,说不定他还会说“是的”。因为那时候的杨广还不像今天的这般刚愎自用,也不像今天的这般暴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