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用诗句与他争斗,这不是找死吗?”
“好,好诗,好诗啊!萧大人真不愧是天下闻名的‘雨公子’,吾不及矣!吾不及矣!即便是我大高句丽的先贤才子,怕亦不及汝十之一二矣……”
这一次,朴太欢的神情更为“激动”,而言语上也是更为的“难听”,可是渊太祚看着他,心里却是半点脾气也没有了!是啊,他还能有什么脾气呢?萧让的这十八首诗,就如同一个千斤重的铁锤一般,一下子将他打进了无边的“深渊”。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心灰意冷的呢?多达十八首的好诗可不是十八个字,是他想无视就能无视得了的吗?
即便是他心里一早就打好了主意,一定要统一在场所有“评委”的想法,将那朴太欢所写的那三首诗捧得更高。可是在绝对的数量面前,所谓的“质量”又有什么用处?而且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得出来,萧让所写的那十八首诗即便是从质量上来讲也根本不是朴太欢的那三首陋诗所能比拟的!所以他要是真敢抚着良心将朴太欢的那三首诗评为最佳,说不好日后就被全天下的学子笑死了!
“呵呵,兄台过奖了!不过是几首陋作罢了!”
萧让对于眼前的“效果”很满意,特别是朴太欢这个高句丽才子的态度他是非常的欣赏,这,才是真正的“粉丝”嘛!根本不以所谓的国籍、政治而“转移”,达不到这个要求的通通应该“回炉再造”。――萧让的心里“美美”地想道。
他之所以一次性杜撰出那么多首千古名句出来,其实目的就是想让在场的高句丽人在此刻通通闭嘴的!他很明白,作为一个大隋人,他要想在这番邦异国得到在场高句丽人的普遍认可,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像朴太欢这样的“书呆子”嘛!所以,他必须拿出点“硬货”,最好是让高句丽人产生一种无力感,到那个时候,他们自然无话可说了!――正是基于以上的这个理由,所以他才会把脑子里有关“雨”的诗句一骨碌地全部搬了出来!他就不相信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高句丽人还有什么话好说的。
“萧……萧大人果然名……名不虚传!来,本官敬你一杯……”
说出这句话来的时候,渊太祚的心里那是相当的“苦涩”。可是没有办法啊,萧让这个“雨公子”在诗句上的“造诣”是出乎意料的强悍,即便是他再不甘心,那也得认了的!好在,这并不是他今天为萧让准备的唯一一个难题,所以他稍作调整之后又打算开口了。
“萧大人,你在作诗方面的造诣确实不凡!即便是我大高句丽也找不出有你这等才能的。不过,诗句始终是小道,真正的饱学之士应该是‘智慧’之士……”
“哦?渊大人,此话怎讲?”
萧让心里真的有些无奈!他就知道不可能会那么容易就过关的,可是这渊太祚也忒无耻了。刚才想与自己比作诗的时候就几乎把这诗词“捧”上天了,可是现在一旦输了,那便成了“小道”也。不过,也没有关系吧,除非他是彻底撕掉脸皮与自己比试武力,否则自己还真找不到怕他的理由。
“哼,很简单!既是饱学之士,那就应当博览群书,面面俱到!古有奇书名为《孙子算经》,是格物学的经典之作,不知萧大人可有‘涉猎’?……”
回答萧让问话的人并不是渊太祚,而是渊太祚身边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官员。萧让看到他,神情不由一愣,接着很快就问道了:“哦?这位大人,不知道如何称呼?”原来,他是看着这个中年人有些眼熟!不过,他很确定,自己并没有见过他!可他看起来为什么就那么眼熟呢?萧让想着想着,突然注意到他嘴唇上沿的一撇须。
“咦?难道是……”
萧让这头才想到某个可能性,那头那个中年人就一脸倔傲地说道了:“本官乃是当朝翳属1,李泰光是我兄长!”
李泰光?萧让听到这里脑子里突然闪过了一个“滑稽”的形象,“难道是当年代表高句丽出使大隋,然后与废太子杨勇相互勾结,想要在宴会上为难杨广的那个‘二撇子须’?”当时那“二撇子须”在萧让的全力抗衡之下,没有占到半点便宜就灰溜溜地跑回去了,一直到现在,萧让也不曾知道他的名字。不过若是没有记错的话,他的确是叫什么光的,再加上眼前的这中年人与那“二撇子须”近八分相像的面容,萧让有理由相信,这所谓的“李泰光”,就是当年的那“二撇子须”。
“哦?令兄长莫不就是当年的贵国使者?”
“没错!哼,当日你辱我兄长,今日我要在此为我兄长讨回公道……”
这下没有疑问了,眼前的这中年人确实就是当年那个“二撇子须”的弟弟,唯一有些奇怪的是,当年那个气焰十分嚣张的“二撇子须”归国之后就不见了踪影,可没有想到,他的弟弟在高句丽竟然还身居要职?
有关于这一点,其实就是萧让的无知了。其实在这个时代,或者说在高句丽国近700年的历史当中,门阀制度一向是政治的主流,就如同其时的大隋一样,只是不同的是,高句丽的门阀制度比之大隋的门阀制度更甚!在高句丽的历史当中,一个职位,由一门一户长时间“垄断”的现象并不少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朝的莫离支渊太祚,历史上,渊太祚的父亲渊子游也是高句丽的莫离支,至于他的两个儿子渊盖苏文和渊净土,那更是高句丽历史上有名的独裁者,不仅“霸占”了莫离支的职位,而且还彻底地架空了高句丽王,真真正正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注释:
1翳属:高句丽所设官职之一。史料记载:“……官有太大兄,次大兄,次小兄,次对卢,次意侯奢,次乌拙,次太大使者,次大使者,次小使者,次褥奢,次翳属,次仙人,凡十二等。”
………………………………
第167章 新格物学说面世(中)
( )
“呵呵,李大人此言差矣,下官当日与令兄只是友好切磋而已,可绝对没有辱没令兄的意思……”
萧让明白过来之后,一本正经地说道他这样的鬼话自然是骗不了人,因为在场的高句丽人都是知道,当日李泰光带领着他们高句丽的使团出前往大隋,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去给“废太子”杨勇“助阵”的,可没有想到,萧让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跳出来,最后弄得功败垂成,这如果都叫“友好切磋”的话,那还真不知道什么叫“生死决斗”了
“哼,罢了,罢了往日之事不提也罢今日本官之所以出席这招待宴,目的就是要与你再争高下别的不说,单单是我李氏一门的名声就要从你身上讨回来……”
“哦?李大人莫不是还想与小子比对子?”萧让一脸“古怪”地说道
“对子”,也就是当年萧让与那李泰光进行比试的题目,结果显而易见,李泰光被“秒杀”而且当日萧让所出的那一道“烟锁池塘柳”,至今无人能破,还明晃晃地挂在“醉仙楼”的大厅处,所以萧让很怀疑,眼前的这高句丽人,难不成还能对出个完美的下联来?这怎么可能?要知道不仅是大隋朝,就是在中国多达一千多年的历史上,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对得上这副“对联”的,所以被称之为“千古绝对”而这样的一个“千古绝对”,竟然被眼前这个名叫李乌光的高句丽人给对出来了?这怎么可能?
“不……不是本官要与你比的是‘格物学’……”
李乌光虽然“报仇”心切可是还不至于失去理智上了萧让的当他很清楚自己在“对子”上面的水平,那根本不是萧让的对手的再加上萧让在半个钟以前的“神奇”表现,他心里根本连半点的“侥幸”也没有了,所以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格物学?”
萧让听到这个名词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因为“格物学”这个词在后世确实很少出现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因为李乌光已经在他旁边继续说道了:“没错本官前面说过了,饱学之士,就应博览群,面面俱到古有奇名为《孙子算经》,是格物学的经典,不知萧大人可有‘涉猎’?”
听他这么一说萧让就完全明白了,这所谓的“格物学”,其实就是后世的数学、物理等等之类“非主流”的东西(此“非主流”非彼“非主流”,乃此词本身原有之意)这个东西,他在这个时代也不是没有接触过还在大隋,还没有当上这个“隋使”的时候,杨广就曾经考过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