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关系,萧大人请坐吧!……”
渊太祚的态度也甚是“诡异”,他好像完全忘记前几日萧让所给他带来的羞辱一般,虽说不上有多热情,可是却恰到好处地说道。
接下来半个时辰的时间里,宴会的气氛出人意料的“好”,以渊太祚为首的高句丽官员频频向萧让劝酒!萧让呢,也来者不拒,反正他们的这水酒也并非“醉仙酒”,从度数上来讲,不过是相当于后世的啤酒而已。而好巧不巧的是,萧让前世的酒量就相当不错,再加上在这一世常常喝“醉仙酒”,所以这些许的普通水酒自然是难不倒他了。唯一让他有些难受的是,这些普通水酒的味道实在不怎么样,不仅没有“醉仙酒”那种浓烈的酒香,反倒是有一种淡淡的酸味,实在让人很怀疑这到底是酒还是醋。
“呵呵,萧大人,今天的酒菜还对你的胃口吧?”
酒过三巡之后,渊太祚举着酒杯意有所指地说道。
“还行,还行吧!”
萧让心里轻叹一声,客气地说道。该来的还是要来的,看渊太祚的这般问话,不必说,“好戏”要开罗咯。
“那就好!本官听说,你在大隋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还以一首祝寿诗而赢得一个‘雨公子’的名号?不知今日可否大显身手,让本官也开开眼见?”
“嗯?”
萧让听到渊太祚的这番话当真是有点意外,怎么?第一题竟然是比诗么?可是他们会不知道,自己以往就是以写诗而天下闻名的?他们与自己比诗,有胜算吗?
“当然,既渊大人有令,下官自当尽力而为!”
萧让本来就巴不得他们与他斗诗的,所以自然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只是事情的发展并不像他原本所想的那般简单,于是就只听到渊太祚说道了:“好,不过既是作诗,没有主旨可不行,嗯,不然就以‘雨’为题吧!……嗯,此题乃是我‘大高句丽’本次科举考试的题目,其进士头名可是一次性作出三首符合主题的好诗,就是不知道萧大人能否在同样的时间内作出更多的好诗来?”
渊太祚口中所谓的“科举考试”,其实与大隋近年来所推行的“科举考试”是比较相近的,说直接点就是他们高句丽人从大隋抄过来的,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山寨”。不过不同的是,大隋的“科举考试”一般是考策论等等内容的,而高句丽人的“科举考试”则是更加偏重于诗赋的了。只有作得出多首好诗的人,最后才能够成为高句丽的“进士头名”,也就是状元。只是今天他们把这“进士头名”拿出来想挑战萧让,那注定只是自取其辱而已。
“下官试试吧!六、七年前,自下官归隐山林以后,一直疏于学习,就已生疏,此番要连作三首应题之诗,难度不小矣……”
听到萧让的这句话,渊太祚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嘿,本官就知道你是江郎才尽矣!虽在燕郡有两诗面世,可大都是往日旧作,此番要临场作应,看你还如何取巧!――原来,在渊太祚的心里,萧让这个大隋第一才子不过是徒有虚名之徒而已。你别看他在六、七年前能作出来那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可那毕竟是六、七年前!在这六、七年间可发生的事太多了,如果他不努力学习的话,江郎才尽不过是迟早的事而已!当然了,渊太祚作出这么一个判断的另外一个依据是,在这六、七年间,萧让是几乎没有什么新作现世的!当初在燕郡城里所作的那两首诗虽然也称得上是“惊艳”,可是却不是他临场作出来的,渊太祚相信,若是当场作诗,萧让应该是没有办法比过他们高句丽学子的。
“呵呵,能作几首便几首吧!若是三首太过困难,萧大人尽可集中精力先作好一首!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急智的。不是真正的大才绝对办不到……”
“呃……”
渊太祚的这番话虽然像是在替萧让着想,可是萧让却是轻易听出来的。这哪里是在替他着想啊?他这是借机打击萧让以及萧让背后的大隋朝!这话是怎么说来的?很简单,他前面不是称萧让为大隋第一才子吗?可现在又说什么“不是真正的大才绝对办不到”,不过,他们高句丽的“新科进士”却是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不是说他们高句丽的“新科进士”要比萧让这个大隋第一才子要更厉害吗?
“是,是,那下官便试试吧……”
萧让的心里虽然明白渊太祚的“打算”,可是他却并不打算采取什么措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根本不怕。没有错,半个时辰之内作出三首有关“雨”的好诗,那绝对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可是对于萧让而言就再简单不过了,“作诗”,他是不会的,可是“抄诗”,他还不会吗?在他的脑海里面,有关“雨”这个主题的诗篇没有五十也有二十,随便拿个几首出来,就足够让高句丽人“哑口无言”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洛阳城。”1
注释:
1原文译文: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时节变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清晨观赏细雨湿润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甸地开遍美丽的洛阳城(原文此处为锦官城,亦即成都)。
………………………………
第165章 意外宴会再扬名(下)
'第二卷:洛阳城内醉仙楼'
………………………………
第165章意外宴会再扬名(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洛阳城。”
这《春夜喜雨》出自后世相当有名的唐朝诗人杜甫。当然,萧让并不是直抄的,而是将最后一句的“花重锦官城”,改成了“花重洛阳城”,这才使得整首诗的诗意让人看得明白。否则“成都”在这个时代可还没叫“锦官城”的,到时候可就词不达意了。
“好,好诗!”
萧让的话音才刚落,身后不远处就传来了一声叫好声了。听到这个,萧让有些意外,因为在这个大殿之上,除了他自己和郑清韵、黛儿两个丫环以外,就再没有其他大隋人了,所以他压根就没有想着会有高句丽人会为他叫好!可是事实证明,有时候他的判断也是错误的,因为此时就在他的身后不远处,就有一个年纪大概在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正满脸通红地为他“喝彩”。
“谢谢!”
人家既然都那么好态度了,萧让自然也有所回报,于是就见他笑着点了一下头问道了,“这位大人,不知道怎么称呼?身居何职?”
“呵呵,晚…晚生朴太欢,是今科进士!还…还没有放职…”
朴太欢的话让萧让眼里更是闪出讶然,他是今科进士?而且还是还没有放职的念科进士?那他是怎么宴席上来的?要知道,在高句丽,渊太祚的地位就如同杨素在大隋的地位一般,那是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下的。他家里所举行的宴会,不是身居要职的高官怎么可能出席?除非是渊太祚自己特地邀请的!可是他一个权倾天下的莫离支,特地邀请一个新科进士来赴宴,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
萧让想到这里脑子里突然一亮,很快就问道了:“兄台莫就是高句丽的今科头名?”
没有错,这就是萧让所能想到的唯一可能了。说来也是啊,除了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呢?在这个时代,真正的大家子弟是不会去参加什么科举的,所以,所谓的“今科进士”自然都是些没有什么后台的书生,根本用不着渊太祚这个莫离支去“巴结”。
朴太欢能够出现在这里的唯一可能是,他确实是高句丽此次科举的“今科进士”,而且还是渊太祚口中那个能够一次性作出三首诗的“进士头名”。他被邀请到这次的宴会上,其根本目的是用来打击萧让的。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个高句丽的才子,最后竟然为萧让叫好!这不是打他们高句丽人的脸吗?所以就看到渊太祚的脸马上就“黑”了,说道:“萧大人,朴太欢确实我高句丽本科的进士头名,两个时辰便已作出三首绝世的好诗,确实是天下之大才也……”
没有办法,朴太欢不要脸,他渊太祚还要呢,所以只能是替朴太欢“兜”着!只是朴太欢仿佛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