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
第150章 但使龙城飞将在(下)
第150章 但使龙城飞将
“…汉啊,听说那部《三国演义》是你所着?嗯,不错,着实不错,小小年纪便能有那满腹的计谋,再加上虚心好学,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啊!”
仅此一句话,萧让就知道自己刚才所说的话起了作用了。
也是啊,如果不是起作用了的话,杨素怎么可能会直呼其字呢?要知道,就刚才,杨素还礼节性地称其为“萧大人”的,这个称呼虽然显得比较客气和正式,可是双方之间的关系却显得非常的疏远。而现就截然不同了,以杨素的身份,如果不是对你另眼相待的话,他会轻易叫你“萧汉”?只是让萧让有些想不明白的是,杨素是怎么知道他的字的?要知道,这个字,其实还是他自己几年以前改的啊!知道的人并不多!――他自然是不知道,当年他以一《水调歌头》扬名天下的时候,杨素对他也是颇为赞赏的,所以后来派了人去对他作了些许调查,那是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楚国公过誉了!小子才疏学浅,《三国》一书不过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只供世人消遣娱乐!可万万比不得真正上过战场的将军……而我朝的诸多将军,小子为崇拜的就是楚国公了,天下人都说您是我大隋的脊梁,真是当之无愧啊!!……”
这俗话说的好啊,“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萧让的这几句话说下来,杨素对他的观感顿时就“蹬蹬蹬”地又往上涨了一大截了。当然,这也与萧让准确的“拿捏用词”有着比较大的关系,换着任何一个不懂得拍马屁的人来拍杨素的马屁的话,搞不好就拍“马屁股”上了。
“好,好,好!虚心好学,乃为将的必要品质!来人啊,传令下去大摆宴席,老夫要亲自招待‘雨公子’……”这一次,杨素是真心诚意地想要设宴款待萧让的,所以萧让终也没有拒绝他的好意了,一时间主客之间都其乐融融!
“……往日,小子昔闻楚国公大败达头可汗,身心向往,是以得诗一!” 席上,酒过三巡之后,萧让拿着酒杯站起来向着杨素一拱手道,“今日得见楚国公尊颜,还望以此诗献与楚国公……”
杨素听到萧让这么说动颜了,说道:“哦?真有此诗?快快说来……”
也难怪他的反应会这么的大了,实是因为萧让的名气太大了。要知道,他可是七年前以“才华横溢”而名闻天下的“雨公子”啊!当年,他的每一诗都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即便是到了今天,也很少有人敢否认他当初的巨大成功的。只是,这、七年间,他除了创出别外的一种什么“葡萄酒”之后,就再也没有其他的什么“佳作”现世了,所以让人不由得对他产生了些许的怀疑,可是今天,他居然主动要求作诗?不得不说,就连杨素这个权倾天下的权臣都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特别是这诗还与他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也难怪他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了。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
“好!!!好啊!!!……”
萧让的话音才刚落,一边听着的杨素就激动地叫起来了!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萧让所“作”的这诗实是太好了,而且也太对杨素的口味了。原来,这诗里面,对杨素个人行为的描写是近乎没有的,可是它却写出了普通战士孤寂、艰苦的戍边生活,同时还融合了悲壮、坚韧的战斗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全体戍边将士豪壮的誓言,当然,也包含了作为统帅的杨素!!!
这诗,从本质上来讲,其实还是可以认为是一歌颂杨素的诗的,可是它却显得极为的含蓄,表面上,它是称赞那些普通的战士们悲壮、坚韧的战斗精神,可实际上却是为了歌颂杨素作铺垫!因为这普通的战士都能有这样的情怀,那不正好说明了作为统帅的杨素是治军有方吗?再结合后来大破达头可汗的功绩,你说它不是歌颂杨素的诗都不行。杨素呢,也正是喜欢这非常“含蓄”的一套,你如果极奢华之词,当面称赞他的功绩,他也许还会觉得你是虚情假意呢,可是现,萧让的这一含蓄之词,实是让他受用万分。
“萧汉真不愧是我大隋年难得一见的天才啊!此诗甚合我意,甚合我意啊!哈哈……”
杨素当真是高兴了,所以举起酒杯居然就要敬萧让一杯。这杯酒,萧让可不敢不喝,因为,这可是楚国公杨素敬的酒!杨素是谁啊?除了那楚国公的爵位以外,他是这个大隋里里的三公之一,你要想喝到他所敬的一杯酒,那可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楚国公过奖了,小子虽薄有才识,可却无法与浴血奋战的大隋将士相提并论……其实大军出征之日,小子也曾作诗一,此诗一直藏于小子的袖,只待有朝一日,献与我大隋之‘飞将军’……”
“哦?还有一诗?快快念来……”
杨素虽然让萧让“快快念来”,可是萧让却是并没有如他所说的那般,只是将一张画卷传了上去。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 不教胡马阴山……2”
注释:
1 全诗大意:“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2 全诗大意:“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过阴山。”
!#
………………………………
第151章 出使高句丽之诗(上)
第151章 出使高句丽之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不教胡马阴山……”
这诗萧让是用他那天下闻名的“雨体”写纸上的,再加上全诗的雄浑的诗意和昂扬的格调,杨素当时就看傻眼了。如果说萧让前面的那诗还只是含蓄地歌颂杨素的功绩的话,那这所谓的“出塞诗”就是**裸地赞赏杨素的“勇猛”了。
“但使龙城飞将,不教胡马阴山?”
这两句诗,本来是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可是因为有了萧让前面的铺垫,于是这其的意思就有了改变了!
原来,刚才萧让送上这诗之前,是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的,那就是“大军出征之日,小子也曾作诗一,此诗一直藏于小子的袖,只待有朝一日,献与我大隋之‘飞将军’!”“我大隋之‘飞将军’”说的是谁?当然就是杨素了。
本来,杨素前面也有些搞不懂萧让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的,可是现如今看了萧让送上的这诗,他顿时明白了,那就是萧让是将他比作了那汉朝时代的“飞将军”李广了啊!想到了这一点,他的心里顿时就受用万分了,同样是“拍马屁”,可是萧让的这“马屁”实是拍得太舒服也太雅了!使得他心里根本泛不起半点的反感。于是他看向萧让的目光顿时就变得极为“柔和”了,嘴里不停地唠叨两句:“唉,缪赞了,缪赞了……”
……
当天夜里,萧让主仆三人直到午时时分才从楚国公府里出来!
本来,这燕郡城因为地处边疆的原因,每天晚上都是会进行“宵禁”1的。可是这个对于杨素和萧让来讲都完全不是什么问题。这也是啊,他们一个可是权倾天下的楚国公,另外一个则是“代天巡狩”大隋钦差,有哪个大头兵敢来触他们的“霉头”?不过萧让倒也低调,完全不因为自己是什么钦差的身份就搞什么特殊待遇,而是专门请杨素为他开具了可以“夜间通行”的凭证,这才离开!这么一来,杨素对他的欣赏之情就浓了,于是他离开的时候,杨素直言道:“汉啊,等你出使高句丽归来之日,老夫必定要为你接风洗尘!”
可惜的是,他们双方都没有想到,这是他们第一次的见面,可也是后的一次了!因为不久之后,杨素就将真正的离开人世!而这两天时间来看起来有所好转的“病情”,其实多的像是一种“回光反照”,一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