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代唐-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崔赵李荥郑位居四姓;京兆韦氏、河东裴氏亦为关中四姓,地位毋庸置疑,唯独兰陵萧氏是北方士族心目中地位稍次的南朝侨姓。南朝四大侨姓中的王、谢、袁入唐后均不显,兰陵萧氏可谓硕果仅存,但它竟能与四姓并列,这便是一个颇值得注意的问题。

    从《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可以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兰陵萧氏唐朝的宰相有10人,其中齐梁一房即占了8人,他们几乎全部出于这一房的同一支,且一直从唐初一直延续到唐末。如果将兰陵萧氏宰相10人这个数据拿出来比较,它要排到河东裴氏、赵郡李氏、京兆韦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宗室李氏、清河崔氏、弘农杨氏、荥阳郑氏之后,但是若与兰陵萧氏齐梁一房宰相8人相比较,则无论四姓还是关中郡姓,没有一个房支可以与之媲美。根据世系表,这一支可追溯至梁武帝萧衍,不过确切的说应该是昭明太子萧统。昭明太子先于梁武帝去世,梁武帝死后,昭明太子这一系未能获得继承权。昭明太子之子萧詧后占据襄阳依附于西魏以同江陵的梁元帝对抗。西魏恭帝元年,西魏柱国大将军于谨帮助萧詧袭破江陵后,萧詧成为了傀儡皇帝,其孙萧琮隋文帝时入长安,梁国废。虽然梁的江陵政权只是一个附庸,但是无论周还是隋对其都相当礼遇。萧詧子萧岿因周隋换代之际倒向了杨坚而深得杨坚的信任。当时的晋王杨广纳萧岿女为妃,他登基后,册封萧氏为皇后,兰陵萧氏于是一跃成为外戚,“诸萧昆弟布列朝廷”。除了皇室,兰陵萧氏的这一支的婚姻关系还包括当时的一些贵戚。从《北史萧琮传》可以看到,侯莫陈氏、钳耳氏这些胡族勋贵都是萧琮的姻亲;初唐宰相、萧琮的兄弟萧瑀也娶独孤氏为妻,李渊因而呼之“萧郎”。皇族杨氏、侯莫陈氏、独孤氏都是关陇集团的核心家族,由此可见兰陵萧氏入隋后已一步步融入到关陇集团中,它唐朝的地位,可能与这一点有关。

    萧瑀隋末动『乱』中归附李渊,武德、贞观两朝都担任过宰相,但他的子孙中没有再出过宰相。倒是其兄子萧钧一支人物繁盛。萧钧之孙萧嵩是相玄宗,且出将入相,有功于河西。萧嵩子萧华相肃宗,萧华有两个孙子都是宰相,一为穆宗初的宰相萧俯,另一为僖宗时期宰相萧仿。萧嵩的另一子萧衡官至太仆卿,其子萧复相德宗,复孙萧置相懿宗,置子萧遘相僖宗。以上八位宰相中,瑀、华、俯、仿、复、遘均有刚直鲠正之名。如此人物如此家风,故《唐书萧瑀传》末赞曰:“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后裔。自瑀逮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起源

    关于这个家族的起源,相传是汉初宰相萧何。今证明,这也许是后人伪托。兰陵萧氏的第一个名人,应该是西汉位列三公的萧望之。此后,兰陵萧氏以儒学传家,数代不辍。萧望之子萧良、萧咸、萧由皆通晓五经。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萧望之十三世孙淮阴县令萧整带领整个家族渡江南迁。从萧望之四世孙萧道成开始,这个家族开始飞速发展。他们不仅仅是南齐与南梁的皇族,是一群杰出的文学家。如开创竟陵八友的萧子良,以及编修前朝国史的萧子云、萧子显。昭明太子萧统是将兰陵萧氏中国文学界的地位推向了颠峰。而南梁接连几位皇帝,本身也都是着名诗人。

    隋炀帝的萧皇后、唐高宗的萧淑妃也是出身于这一家族。

    隋朝统一全国后,兰陵萧氏贵为后族。唐朝,萧岿一支是有九人入相,即所谓的“一叶九相”。另萧懿一支有两人为相。故有人赞兰陵萧氏:“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
………………………………

门阀相关之观津窦氏

    窦姓

    窦姓出处有五种说法,一说出自姒姓,为夏帝少康之后,以地名为氏;一说出自古代氐族姓氏有窦氏,分布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据《魏志》载有氐王窦茂;一说出自少数民族被赐改窦氏;一说出自战国时魏国有窦公,其后代简改为窦氏;还有一说出自周穆王赐皇后氏族为窦氏。现主要分布河南河北一带。

    窦姓源出一

    出自姒姓,为夏帝少康之后,以地名为氏。据《风俗演义》及《唐书・宰相窦姓世系表》、《风俗通》和《尚友录》等所载,上古夏帝太康位时,荒废政事,不理民情,沉湎于游乐田猎,远去洛水的南面打猎,他的五个弟弟和后络也跟随去。这时,有穷国的君主羿由于人们不能忍受太康这种所作所为,就黄河北岸抵御太康回国。太康的五个弟弟和他们的母亲,就到洛水转弯流进黄河的地方去躲避和等候太康,等了100多天,不见太康回来,他们也被有穷国人发现管制起来了。这时,后缗怀孕临近产期,就逃出自窦,奔归有仍,生下少康。太康失位后,弟中康继位;中康死后,子帝相继位;帝相死后,子少康继位。大概为了纪念祖上这个历史事件,少康就给他留居有仍的抒、宠两个儿子姓窦,世代相传姓窦,形成窦氏。

    窦姓源出二

    出自古代氐族姓氏有窦氏,分布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据《魏志》载有氐王窦茂。

    窦姓源出三

    出自少数民族被赐改窦氏。据《通志・氏族略》载,有鲜卑族赐姓没鹿回氏、纥豆陵氏,后魏孝文改为窦氏。

    窦姓源出四

    出自战国时魏国有窦公,其后代简改为窦氏。5、出自周穆王赐皇后氏族为窦氏,参考文献《穆天子传奇》

    得姓始祖:少康。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窦姓出自姒姓,相传夏后氏帝相失国后,他的妃子,逃出自窦,投奔娘家有仍氏,生子曰少康,留居有仍遂为窦氏。关于此事,《风俗通》和《尚友录》上也有记载。窦氏的始祖少康得姓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有仍是窦氏的早发源地,也是古时的国名,这个地方今山东省济宁市一带。故窦氏后人奉少康为窦姓的得姓始祖。

    编辑本段

    迁徙分布

    窦姓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窦姓起源古老,远祖始于夏朝。是大禹的后代。源于姒氏。夏朝国君相被杀后,到了王妃逃出窦地,逃回娘家有仍,生下了遗腹子少康。后来少康恢复了夏朝,史称“少康中兴”,少康的两个儿子杼、龙,仍然居住有仍,就姓了窦姓。后来杼即位为下任夏王。发展和演变:古代的少数民族氐族也有以窦为姓的。汉朝时,清河观津的窦氏出了一个皇后,窦太后,她是文帝刘恒的妻子,景帝刘启的母亲,她一直执政到汉武帝时,清河窦氏也因此大兴,逐渐形成望族。此外,窦姓发展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扶风,河南两大郡望,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窦姓世称扶风望,河南望,清河望。

    编辑本段

    历史窦姓名人

    窦

    婴:西汉大臣。字王孙,观津人。窦太后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封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推崇儒术,反对道表法里的黄老学说,为窦太后贬斥。后因罪被杀。

    窦

    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世代仕官河西。莽时封建武男,后因参加镇压绿林、赤眉农民军,拜渡水将军。朝灭亡,降始政权,求任张掖属国都尉。始覆灭,被张掖、武威、酒泉、金城、敦煌五郡长吏推为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据境自保。他先奉隗嚣正朔,后见光武帝号令严明,有意投靠。时光武帝闻河西殷富,士卒精壮,也遣使与他联络。建武五年,融接受东汉政权凉州牧的官职。八年,光武帝征隗嚣,融率部来会合,击破隗嚣后,封安丰侯。陇蜀平定,融奉召入京,历任冀州牧、大司空、代行卫尉事兼领将作大匠。窦氏贵宠,一门先后一公、二侯、三公主、四二千石,府邸相望京邑,奴婢以千计。融子放纵,多行不法。永平二年从兄子窦林因罪处死,明帝令融就第养病。岁余,融上卫尉印绶。五年卒,年七十八岁。

    窦

    威:字文蔚,汉代扶风平陵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初为汉高祖丞相府司录参军,博学多识,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终内史令。集十卷,今存诗一首。

    窦

    宪:字伯度。东汉扶风平陵人,是窦融之曾孙,领兵出塞3000余里,大破匈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