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神级太子-第5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弘基如此说道,特别还叫到了李承乾,明摆着是要引起他的注意,这事与他有关的意思。

    有人却是说道:“这抢盗一事不是年年都有吗?且是发生在边疆,那也是十分正常的。”

    “朝廷不断打击,可是这些人是外邦人过来,对于治理上也是一个大问题。”

    还有人如此说道,更多的人以为,这又和货币有什么关系?

    “是啊,边疆问题一直是一个大问题的存在,不能因此和某件事扯上关系!”

    刘弘基开口道:

    “众所周知,因为货币的关系,使得损失变得更大。动不动都是大额的损失。如此一来,谁还敢在边疆行商?如此一来,我们当如何保证大唐子民的安全?若是在以前,要抢夺这么多钱的话,除非数辆大马车才有可能,而今天,却仅需要一只手便可拿走他们全部的身家。想想是不是觉得十分可怕?”

    刘弘基的论点竟然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

    从表面上看来,这没毛病。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支持他的行列之中。

    他们就像是约好了一般。

    还有人说道:“确实是如此,纸币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危险带来了大量的不确定性,人们的生命财产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是啊,有可能一次抢夺,一年,甚至于一辈子的努力全部白费!”

    “如果这么下去,我们大唐还怎么扩张?还怎么去发展经济?”

    ……

    这些人的意见出奇的统一,就像是提前讲好的一般。

    李承乾知道,他们都是守旧派,那么既然他实行了纸币,那就一定要实行。不管是谁来阻止,都将没有作用。

    再说了,历史上,有哪种改革不是困难重重的?

    而且,他也想好了要怎么引入下一个任务。那正好刘弘基出了面,给自己带来了便利,打好了基础。

    朝堂之上,还有不少支持于李承乾的人。

    他们对于这些人的论调深表怀疑。

    以刘弘基为首的大臣们张牙舞爪的,让人讨厌不已。

    不等大家说些什么,刘弘基直接又说道:

    “陛下,此事刻不容缓,还请下旨暂停!保证人们的安全!”

    刘弘基真是不要脸,以人们安全的名义,想强行中止货币改革,这不可能的事。

    他显得有些着急了,所以,这才直接请求李世民停止。

    但事都要做完了,怎么能停下来呢?而且货币也算是利大于弊。

    李世民不语,他道:“朕想听听高明的意思。”

    李世民看了刘弘基的折子之后,整个人变得矛盾起来。所以,他想听听李承乾的意思。

    这时,李承乾开了口道:“陛下,儿臣有几点要反驳的。”

    “说!”

    刘弘基却是表现出一番不屑的态度。

    “第一点,货币的改革,可谓是便利大于缺点,你们敢说旧货币就一定是好的吗?但凡改革都会受到困难所限。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工、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最富强的国家。

    我们不能因为因噎而废食,放着好的东西不去用,而留着落后的东西当成传家宝。

    第二点,说到边疆问题,这也是长久以来的问题,且损失无大小,这一点是我大唐的底限,对于边疆的问题,如果是吐蕃与我大唐边疆问题的话,单看我方出军是不够的,我建议以贸易威胁他们,让他们派兵治理。”

    李承乾先提了两点,表示反对刘弘基的方案。

    刘弘基却是说道:

    “这方法仅是治标不治本,这本质还是货币的问题。”

    虽然李承乾列举了许多点来反驳于刘弘基,可是刘弘基却是还固执的认为就是这样。

    可是,众大臣们都是一致的认为,李承乾所说的没有错。

    高士廉说道:“边疆问题由古以来就这样的,不能因为个别案件而放大的说,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说得没有错。”

    杜如晦道:

    “我们大家都从货币改革之中受益,不能因为它的一点不好而全盘否定!”

    还有中立态度的人说道:

    “问题存在就要解决,不单纯只是货币问题,还有许多问题存在。只能说这货币只是诱因,却不能说是本质。”

    不管怎么样,对于李承乾的说法,大家都是认同的。

    本来李承乾想提案的,没想到却被刘弘基给打乱了节奏。

    不过聪明如他,怎么可能会被打乱?

    甚至于,他当着刘弘基这个案件的底子直言。

    “最后,对于货币的不断实行之中,难免会碰上一些麻烦,因此,本王于昨日也准备好了一套提案,就是关于货币改革之后给人们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而出的。”

    说完,便亮出了厚厚的一本提案。

    最后一点一经说出,所有人都震撼了。

    没想到李承乾竟然提前做好了准备,他的每一步改革都是有序进行。

    这就好比是神机妙算一般,什么事都让他算明白了。

    一边的刘弘基不乐意了。

    “那还请太子殿下说明一下,您是提出了什么样的解决之道?”

    这刚才完成了货币改革,他李承乾又要干什么呢?

    难道又是新的改革?

    众人疑惑,李世民更是好奇。

    “高明,是不是昨天所说的方案?”

    李世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里。

    李承乾点点头,道:“便是!儿臣本来刚才要提的,可没想到夔国公却提出了另外的事。而正好我的提案可以解决他的问题。”

    那真是未卜先知,至少人们是这么认为的。

    “好!那朕想听听看,你的方案是怎么样的。”

    不仅仅是李世民想知道,大家都想知道。。

    每一次,李承乾能所带来的东西,都是新奇的,都会带来翻天覆地改变的存在。

    “陛下,这是儿臣所提的提案,还请过目!”


………………………………

第649章 让本王教你们

    “陛下,这是儿臣所提的提案,还请过目!”

    李承乾从怀中取出了一叠子的纸,总的看来有两个手指那么厚。

    纸上面满满当当的文字,让人真的怀疑是不是一个晚上弄出来的。

    “呈上来给朕看看!”

    小黄门恭敬的接过了纸,递到了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一见这提案的封面上面写着两个大字,尤其明显。

    “银行?”

    众人震惊,银行?

    有人问道:“银行是为何物?难道与商行有密切关系?”

    还有人郁闷,那么为什么不是金行、钱行、币行?偏偏要是银行。

    银行的作用是什么?

    对于这种专业的名词,李承乾还需要好好的给他们上一课,才能够让大家彻底了解银行的本义。

    那么,李承乾可不会客气,直接开启了:授业能力(中级),反正这个再不用,它又要被清零了。

    也是因为这一段时间,他少有出去的原由,不然早就没有剩下的授业能力了。

    “高明,这为何叫做银行?”

    李世民问说。

    李承乾用其他丰富的知识开始解释道:

    “《山海经·北山经》:又西二百五十里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赤银,银之精也。银之重要,引申为财,故而说之为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是为行,为一方商业代词,管理财之商业,因此视为银行。”

    李承乾也不管对不对,现在他说了算。

    加上他开的授业能力,不管他说什么,人们都会点头称是。

    现在银行一词就已经是深入了文武百官之人心中。

    “原来如此,以前怎么就没有注意到?!”

    杜如晦拍了一下大腿道。

    还有一些人则说:“妙妙妙。”

    “陛下可接着看下去!”

    李承乾又是道。

    李世民却是说道:

    “不了不了,不看了,你来与朕说说吧。”

    开什么玩笑,每一次李承乾所提的提案都那么多,光是看的话,都要花掉不少时间了,他哪有空去看这些东西啊。

    还不如让李承乾来概括一下的好。

    李承乾直言道:“是!陛下。且听儿臣道来。”

    众臣竖起耳朵听着,整个朝堂之上,仅有李承乾在表演,也没有人敢去打断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