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乾也没有空陪他说这说那,于是便直接问道:“对了不知道太上皇寻高明所为何事?”
李渊放下茶杯道:“寡人听闻李尚书说高明欲对科举进行改革,那可是寡人辛苦多年的成果,若是直接改革,怕是会对社会稳定有所影响。”
李渊的话,让李承乾听了之后,对李孝常是恨之入骨,这家伙可比长孙无忌更会作妖得很。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方法,直接找上久不出宫的李渊,试图用李渊这一张牌来逼自己不改?
眼下恐怕也只有他可以阻止李世民改革了,因为李世民也将一切的责任都推给了他,这天下之间,也只有自己可以左右这次改革。
“太上皇有所不知,这是陛下的决心!”
李承乾索性这么说,毕竟李渊在当时禅位于李世民的时候,可是受迫于李世民的强势,若是以李世民相阻止,那么他大概会放弃。
既然李世民拿自己当挡箭牌,那么他就拿李世民当拦路石,一切下决定的在于李世民。
果然,李渊深思了一会,之后便道:“若是陛下决定的,但也有可能可改之,因为陛下还是听你的,所以寡人便来寻你了。”
李渊大概是面子过不去吧?
再不然,就是收了李孝常的一些好处?
李承乾怎么可能受迫于他?而且现在他也不是皇帝了,凭什么?有种你去和李世民说说啊!从我这里下手,算什么!
心虽然这么想,但话却不能这么说。
于是他便道:“太上皇有所不知啊,当今朝堂十分七八是五姓七望的人,如此一来一切都在这些世家贵族的掌握之中,我皇权受到了威胁,陛下也是头痛不已,所以想从科举入手,打破这种制衡,同时,让全民都可以读得起书,以强我大唐,这是陛下的一番良苦用心,太上皇久居于宫中,可能对于现状不是非常了解。”
这话说得让李渊是一句都回应不上来,是的,他久居于宫中,对这天下大事,是不应该插手的,这不是他一下退下来的皇帝可以插手的事,还是回去宫中好好休养的好,多为李世民生几个弟弟妹妹。
“哎,高明言之有理!是寡人多想了。”
三言两语之间,李渊被怼得是没办法,这次他算是小看了李承乾,在来之前,大概以为只言片语就可以将李承乾说服,现在看来,事实并不是这样啊。
“太上皇,高明这里有许多上好葡萄酒,本来是想在中秋佳节取出与大家共饮的,既然太上皇来了,那么便先来尝尝如何?”
李承乾看了看李渊,这家伙脸上涨红,身上还有些许的酒气,于是便如此说道。
顺便将话题给扭转过来。
“也好,今朝有酒今朝醉,天下之事便由世民来处理,我一个退居二线的老皇帝干着什么急?”
明显的李渊已经认知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了,再出手管的话,也不是好事,万一惹得李世民不开心,对他下手,那这老皇帝也就要完了。
要知道,李世民可是杀过他的两个儿子!
“太上皇,高明也曾代掌一段时间的大唐,这当皇帝的烦恼太多了,还不如在后宫之中逍遥自在!”
“好,好一个逍遥自在!高明,来!咱爷们喝两杯!”
“是!太上皇!”
随后两个爷孙开始喝上了,这葡萄酒也算是容易醉的存在,不到一个时辰,李渊已经倒在地上呼呼大睡。
而李承乾则是没有一丝的感觉,这得益于自己的强大恢复能力。
同时,他心中默念道:看来,你这李孝常的官也当不久了,看老子不搞死你,当然,还有长孙顺德,你们都洗好脖子等我!
“太子殿下!上官仪与欧阳学士求见!”百;镀;一;下;“;大唐神级太子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358章 根要挖得彻底(第九更)
这时上官仪等人来找,一定是有事完成了一部分。
李承乾看了看醉倒之后的李渊后道:“来人,将太上皇抬回宫去!”
“是!”
小黄门开始准备一些抬的轿子。
这李渊本想劝阻自己的,却不想被自己灌醉,如此表现,有点像是借酒浇愁的意味,所谓愁者善醉,说得便是如此。
到头来,啥事都没有做成,下次,他大概也不会来了。
还没抬出去的时候,上官仪与欧阳询两人入到东宫之中。
两人一见李渊觉得纳闷。
这人是谁?他们可没见过,毕竟李渊久居深宫,最近又显苍老,所以让人不记起,也算正常。
李承乾解释说:“太上皇醉了,你们寻本王何事?”
两人又看了一眼李渊。
李承乾会意,便道:“走,我们到另一个房间说!”
于是三人便到了另一个地方。
当入房间之后。
欧阳询先是道:“太子殿下,这次对于科举的改革恐怕没有那么快,您让我们做的事,都不怎么顺利。我们碰上了许多困难。”
上官仪亦是道:“是啊,太子殿下,小人以为,科举等是否可以先过渡一下?一个缓和的过渡或许可以让一切和谐!”
看样子,他们确实碰上了不少的麻烦,否则不会这么就来找自己的。
但是越晚一些,对于大唐越是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么整个朝廷之中还是会满是世家的人。
这次要断世家的根,就要断得彻底。
于是他道:“不必,就这么做,如是时间来不及,明年就先不考核,后年再来,就算是缓一年,也不可让原有的科举存在着,你一存在着,就会有人因此而阻止,而且事后多变,你们能保证以后不出事吗?”
要做就要做得彻底,不能畏缩,谁知道李世民会有什么想法?有些事拖着拖着就会生变,所以,就算是不科举也要将改革进行到底。这就是李承乾的决心所在,谁都不能改变之。
随后又说道:“古往今来,没有改革是不碰上阻碍的,这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原有的科举已经不再适合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否则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不要进行,既然要做,就要做得彻底,你们明白吗?”
两人不言不语,随后欧阳询道:“看来只有先这样了了,我与上官仪两人先顶着。”
“若是碰上什么具体的问题,直接来寻我,方法总比问题多,碰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本王在,本王一定会帮你们,知道吗?”
欧阳询与上官仪两人,一个年纪是李承乾的八倍,一个是他的二倍。
但在李承乾的面前,他们倒像是学生一样,受到李承乾的教诲,这正是李承乾的高明之处,让人无从反驳啊。
“太子殿下,小人还有一事相询!”
上官仪这时又道。
“喔?是为何事?”
随后上官仪拿出了一张大纸,那不是之前李承乾做的第一期报纸吗?这家伙拿报纸出来做什么?
李承乾正纳闷着。
上官仪却道:“小人从这报纸之中寻得一篇文章写得不错,但这文章上没有署名,小人知道这报纸是太子殿下承办的,所以想问一下,这文章是何人所写?”
原来是这事,李承乾便问道:“是何文?”
“是这篇!”
上官仪指着一篇《渡者》的文章。
李承乾一见,便道:“此文是本王所写,怎么了?”
上官仪一听,惊讶了好一会,随后转为震惊。
他道:“此文真是如行云流水一般啊,将观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小人读了之后,感觉到一阵感慨,心中想着,一定要认识此作者,并拜之为师,想不到,这文竟然是太子殿下所写。太子殿下,还请受小人一拜,往后太子殿下可否收我为徒,小人愿意从师于太子殿下。不知太子殿下……”
这便是一条筋的古人,他们看到好文的时候,简直是比看到美人还要强烈,这不,直接就要拜李承乾为师了,其实李承乾的心里爽得很,既然他想拜,那就拜了。
有了师生这一层关系,往后也好做事,一些事交给上官仪做,那可比心腹,因为他从上官仪的眼神之中看出了真诚。
还有从他的震撼上所转化的积分来看,这字都不假。
“本王也是喜欢好学之人,你若想拜本王为师,也不是不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