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声望可谓是远播,怎么能让一个不懂文学的人给质疑呢?这是在质疑他的权威,这是他所不允许的。
“欧阳学士,稍安勿燥,慢慢讲!”
李承乾还怕欧阳询一个气喘不过来,血上脑呢,所以连忙提示道。
“太子殿下,老夫咽不下这口气!”
同时李孝常的话也是让所有人不开心了,这些人为什么会来,还不是因为欧阳询的声望!他们想跟着欧阳询,也别无他求。
李孝常的话同样也激起了这二百来人的愤慨,他们是为欧阳询而来,当欧阳询受到质疑的的时候,这些人显然怒不可揭!
有些人甚至大声音说道:“李尚书你怀疑我们便是怀疑欧阳学士!欧阳学士可是一代泰斗,我们跟随于他,没有取过任何报酬,能跟着他是我们最荣幸!而且我们这二百来人,全都是有真材实学,怎么能让你如此瞧不起?”
还有人道:“是啊,我们都是欧阳学士选出来的,你这是在怀疑欧阳学士的目光!”
“说什么滥竽充数!我们都可是有真材实学的存在!怎么能让你质疑,你凭什么质疑我们!”
“兄弟们,李尚书如此看不起我们,我们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如何?”
“对!可不能让人看不起了!”
这些人可谓是有十分有骨气,这是文人的傲骨。
你可以说他们穷,但你却不能说他们没有才识,这比侮辱他们更加凶残。
李孝常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货色。他说道:“怎么?本官连提出质疑的权力都没有吗?”
“质疑可以,但得有根据,你这么没有根据算什么?”
“凭什么说我们不好呢?”
双方僵持不下,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李孝常不是一个文人,他是一个将领。
还有人直接说道:“若是李尚书觉得我们没有实学,那你认为就认为,我们只认欧阳学士!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事态似乎往着其他方向发展,不行,李承乾不能让他往这边发展,于是便道:“大家静一静,听本王说一句吧!”
众人便安静了下来,想听听他会有什么样的方法。
李世民亦在一边看着,这种场合,特别考验人的能力,如果李承乾能把控好了,也不失为一次锻炼。
“李尚书不是文人,不懂文人的风骨,他能提出如此迟疑,说明他不懂文人,而你们要做的是让他知道,你们都是有真材实学的。”
李承乾也相信欧阳询,相信他能为自己选出合适的人选。
古人可是十分看重自己的名声的,如果招到不好的话,那就是砸自己招牌。
欧阳询出来道:
“太子殿下说得对!你们便听太子殿下的意思。”
说什么李承乾也是在维护欧阳询的名声,所以,他主动让这二百来人听侯李承乾的意思办事。
“太子殿下,我们听您的!”
“太子殿下为我们作主!”
二百来人立即说道。
还别说欧阳询这家伙还真的是上道。
“很好,那这样吧,由本王来考核你们,由李尚书点名你们其中几人出来回答如何?”
直接抽签来定论最好,也省时间。
李孝常说道:“那便有请陛下为我们好好做个见证。”
毕竟李孝常也是不懂什么文学,如果这些人答错的了话,他可不懂,但还有李世民在啊,再不然还有长孙皇后在。
长孙皇后这时插话道:“嗯,这也是可行的!就让高明考考他们,也算是为教育把关吧!”
这时李世民道:“可行!由李孝常来选出人选来,让高明来考核,由我们定议。对了,让欧阳学士等一起参与定议吧。”
“是!陛下!若是老夫所选之人无实学,那么老夫也无脸这里呆下去了。”
欧阳询的风骨还是有的。
这一点却让人十分佩服啊。
李承乾笑了笑道:“那成,你们二百三十六人站好队,让李尚书选你们出来。”
这二百来人便挺直了胸膛,一副自信模样。
很快的,他们便站好了方位。
“李尚书,请吧,这次本王要好好和你说说,如果考核过了,你要愿赌服输啊!不可寒了陛下的心,让这天下文人耻笑啊!”
他说出这话的时候,让在场的二百来人觉得十分同意,之前有些人还觉得让一个兵部尚书伺候的话,有些怪异,现在看来,让他伺候是看得起他。
谁让他看不出文人们的。
“太子殿下,臣虽然是一介武夫,但对于诚信来说还是有的,如果臣不守信,那便让陛下惩罚于我,臣无话可说!”
“既然如此,那便请你挑选吧!”
李承乾、欧阳询和魏征看着李孝常,就像在看白痴一样,因为他在自取其辱。
特别是欧阳询,一双眼睛十分有神,紧紧的盯着李孝常看着。恨不得将他给吃了,敢怀疑他!真是够了。
李孝常可就偏偏不信这个邪了,他走到了人群之中,以这家伙的眼界,他专门挑选一些目光闪躲的人,因为这些人之所以闪躲是因为不自信,但让他失望了,这些文人们的风骨不是他一介武夫可以比拟的,每一个都显得自信满满。
最后,他只得指着一个年纪在三十左右的男子上道:“他先来!”百;镀;一;下;“;大唐神级太子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352章 何为道?(第三更)
那男子一出来便对着李承乾行了个礼道:“太子殿下请出题!”
如此有礼貌,可比李孝常要顺眼多了。
那欧阳询果然没有选错人。
李承乾对于这个读书人印象不错,随后便道:
“本王只抽取古书部分考取,本王只给你们几个字提示,而你们要说出一段原文,并且出自何处来!怎么样?有难度吗?”
当李承乾的话一出的时候,那人直接道:“没有问题,小人熟读圣书,这些对于小人而言,不算什么!”
而这时,却有人道:“那太子殿下是否拿着书籍来出题?”
李承乾却道:“不必,这些题目都在本王的脑海之中!”
李承乾的绝对自信,让这些读书人十分佩服,毕竟考试的人也要有些墨水存在的,像上次的王贵妃,不让她看书,她怎么可能出考题?李承乾却不一样,就算没有书,所以书都在他的脑海之中,由古自今到未来,他都有!
“李尚书,你可有意见?”
李承乾如此问道。
李孝常却说:“只要陛下觉得合理,臣无意见!”
“朕没有意见,也正好让朕看看我大唐读书人的实力如何?”
李世民知道,这些读书人都不是五姓七望的存在,这是民间的中流砥柱,如果乐观的话,那是大唐之兴。
欧阳询这时却拍了拍胸脯道:“陛下,放心,老夫所招募的人都是有才识之人,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好!那朕要好好看看!开始吧!”
随后那男子道:“太子殿下请出题!”
“听好来!君子有九思!是何九思?”
那男子想了一会之后道:“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此为九思,出自《论语·季氏篇》”
“不错,一字不落,那接下来,听好有三个数字,十五、三十、四十……”
这是什么问题,李承乾怎么会出这种问题,有人觉得纳闷得很,但是并不代表那人不会。
那男子笑了笑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为政篇》”
“好好好,好一个十五三十四十!”
李世民没有去管这背得如何,却被李承乾的出题方式都震撼到了,一般人还不会出这种题目,但李承乾却出了。
那家伙也是十分机灵啊。
“很好,是本王心中所想。李尚书,此人还要考下去吗?”
如此一来,让李孝常脸色剧变,这随便找一个都这么强大?
对于李承乾的问题,李孝常却道:“再出一题!”
既然李孝常想要打脸,那么李承乾可不会客气什么。
他道:“听好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