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奉一脸疑云,看向玉珩。
玉珩笑答:“弈苑确实有个叫刘伯泰的,原是已故二席王子腾手底下的一名二等弟子。王师傅去后,便留在弈苑。”
弈苑虽不比朝堂,却也登基制度森严,一等弟子的地位和二等弟子大不一样。一等弟子虽然出身不一定有很高,但是棋力却普遍要比二等弟子高上一截。二等弟子见一等弟子时,需要躬身行礼,或道一声前辈,或道敬语,并没有只报姓名的规矩。
郭奉却并非斤斤计较之人,看刘伯泰面相老实忠厚,想来也是个庄稼人,并不为难,只是笑而颔首不语。
刘伯泰也是个直xing子,见并无大事扭头就走了。
待刘伯泰走后,玉珩却一副不服气的样子,道:“要说这人也忒没规矩了。根本没把公子放在眼里。”
郭奉只是笑着摆了摆手,道:“他一个庄稼人,原不懂这些,咱们和他较什么劲。”
玉珩也立刻趋炎附势道:“公子果然有气度,想刘伯泰那等出身,只是区区一个二等弟子而已,也未必有什么好出路。”
郭奉心里一紧,刘伯泰出身农户,自己又何尝不是呢?他刘伯泰没有什么好出路,难道自己的前途就一片光明了么?想到这里,郭奉不由得神sè暗了暗,却也只是一笑带过。
永平的夜晚让人惴惴不安,京城内的佩容堂,却是恬淡无恙。郭奉捧着棋盒,歪在榻上摆棋,银红双龙烛静静地燃着。郭奉看了许久的棋盘,如今也眼饬神倦。
“玉珩,去取茶来。”郭奉每每研棋至深夜,都要用茶洗眼明目,这是他自从跟了白璟便遗留下来的习惯。跟了白璟两年,这个习惯也保留了两年。两年前,他依然是一等弟子,那时是何等的风光,那时的一等弟子只有十八位,已经几乎和有席位的棋士地位相差无几了。
郭奉又唤了几遍,屋里并无人应声,过了好一会儿,玉珩才匆匆地端了茶进来。
郭奉接了茶,洗眼,一边问:“去哪儿偷闲了?叫了半天也不应。”
玉珩只是杵着不答话,郭奉见玉珩并不似往常一般老实,便板起脸来,道:“让你回话你便回话。”
玉珩犹豫道:“奴才怕您听了怄气。”
“你只管说。”
“今儿个奴才去道场回话,见刘伯泰与白师傅下棋。后来刘伯泰居然赢了一道,恰好被王元所看见,一下子就被王元所收了一等弟子。如今可是大不一样了。”玉珩一边说,一边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郭奉执在半空的子,却突然凝滞住了:“这真是怪了,白师傅从来不随便和别人下棋啊,就连他这个白璟嫡系的弟子,也很少正面与之对弈过。更何况那刘伯泰是个二等弟子,还是王子腾的弟子。”
玉珩见郭奉一副失落的样子,立刻跪饶道:“小的该死,小的不该说这些混话,没的着公子生气。”
郭奉将子收入棋盒,微微叹气道:“不怪你,你起来。原是我没这个福气,不招师傅待见。刘伯泰是个有福气的人,明儿个打发个人,去贺贺才好。”
郭奉命玉珩收了棋,自己只默然走出屋子。突然,一个闪神,郭奉被门框绊了一跤,一手扶按在门框上。那门框虽是新漆的,却是老质脆弱,一缕木茬划过郭奉的手,手上硬生生地被剌出好大一条口子。此时玉珩也慌了,立刻跑过去查看。
郭奉却推开玉珩,愤懑苦怨地看着流血的伤口,捶胸顿足,却良久无语。两年了,他并不得志,他一味的隐忍,韬光养晦,无非是想光耀门楣,改变命运。但是他看到的却是后来者居上;长江后浪推前浪,而自己却要被这滚滚江水卷到深深的漩涡之中。
………………………………
第七十六局 螳螂捕蝉雀在后(上)
() 那晚之后,郭奉整ri恹恹的,不思茶饭,再加上他上一次在罗汉局上尽失颜面,永嘉派更是撺掇着那些侍卫下人不给他好脸sè看。没过多久,郭奉便卧病在床,形容枯槁,几个下人原本就懒,再加上趋炎附势,皆以避疾为由,搬去别处奉事,也只有玉珩一人在郭奉身边伺候汤药。
天刚刚破晓,魏长卿与钱梦皋已经在永平城外等了一夜。没过多久,便看见远处有一队人马往这边迤逦而来。领头的是一百户,手下兵马皆披坚执锐,并压着一众贼犯。
百户向魏长卿等行了军礼道:“报告大人,此次共斩贼人,六十余名,捕获贼人三十余名,其中贼首一名。”
魏长卿深知此事到此为止,之后自己已然不便过问,只客气道:“百户大人,这位是给事中钱梦皋钱大人。负责调查永平劫粮一事,还望百户大人配合。”
一番寒暄后,魏长卿便协助当地官员安遣调配赈灾粮草。杨涟和钱梦皋已前往当地官衙审问贼人,钱梦皋派人来请魏长卿在一旁听审,实则想借魏长卿之机谋将案件审问个明白。魏长卿自然想助力而扳倒宁阳侯,但碍于是军中事物,自己不好过问,所以表面上只好生谢了,并不去听审。钱梦皋也是个聪明人,见魏长卿避事,便只让人安顿魏长卿住在官衙附近的客栈中。
过了几ri,钱梦皋派人来传话,贼人虽然认罪,却仍然不招那幕后主使。钱梦皋主张动刑,杨涟却执反对意见,认为大刑之下必有冤狱,二人僵持不下,这件事竟搁置了下来。
中午,魏长卿闲来无事,便在市集上逛,远远看见一卖粮之人正在桑树下乘凉,地上还散落写粮食,走过去一瞧,竟然是在沧州客栈偶遇的老吴。
那老吴也认出了魏长卿。
魏长卿对老吴当ri好意提醒甚为感念,相谢道:“那ri多亏大哥好意提醒,长卿才没能误事。吴大哥并非卖粮之人。”
老吴也笑了,道:“你怎么知道呢?”
魏长卿指了指地上那些粮食,道:“您不远千里,从南方贩粮至永平,以牟取暴利,理应是个重利之人,却怎能任由这么多粮食洒在地上呢?可见您并非商贾之辈。”
老吴瞅了瞅魏长卿,依旧笑容满面:“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银子到手,这些粮食老吴我并不放在眼里,小兄弟,你这次可是猜错了。”
“猜错便猜错。”魏长卿也笑着道,“上次听您谈起官贼之事,长卿甚是佩服,这次长卿有一事相问,不知您可否指教?”
“你且说来。”
魏长卿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人后,方才道:“府衙里抓了一个劫粮的头头,敢问他是何地何人?家中又是何境况?”魏长卿自从见老吴第一面,便知道他并非凡俗之辈,消息畅通,对于那些江湖路数,又无不知晓,便放大胆来问。
老吴踌躇一会儿,方道:“告诉你也无妨,那贼首名为陈新,永平乡下人,家有老母一人,除此之外,并无家小。”
魏长卿点了点头,刚要从怀里掏出银子,却被老吴拦住。老吴道:“老吴做粮草的生意,也做人情的生意。”
魏长卿不免暗叹此人着实是个老狐狸,道:“粮草有价,人情无价,长卿心里记住了。后会有期。”
晚饭,钱梦皋摆宴弘德楼,只请了魏长卿,以便共商计略。
弘德楼夜晚并不热闹,正值大灾,朝廷的粮草也才刚刚拨下,弘德楼所领的食粮也只专门供给官老爷和富商们。
席间,钱梦皋只穿一身便服,亲自捧了酒壶,为魏长卿斟酒道:“穷乡僻壤,不过是粗茶淡饭。”
魏长卿知道钱梦皋有求于己,却也知道为人处世之道,只在西边位子坐下,并客气退让道:“承蒙钱大人厚爱赐饭,长卿为沈大人办事,钱大人有什么吩咐,在下定尽力而为。”
钱梦皋见魏长卿话锋转的机敏,也不禁暗叹这年轻后辈城府之深。原来魏长卿前半句话声明为沈大人办事,实则在告诉钱梦皋,自己是沈大人的人,其次才是帮他钱梦皋办事,若他钱梦皋提出的要求自己不同意,也可以直接回去复命。简而言之,魏长卿的意思是,帮你不是义务,而是看在沈大人的情面上。这样回答,既答应了钱梦皋的要求,又给自己留足了后退的余地,那魏长卿岂不是个颇有成算之人?
钱梦皋虽心里明白,却也知而不言,只先吃酒用菜,酒过三巡后,方才提到:“如今本官有一难题,那贼人虽然认了罪,却打死也不招幕后主使究竟是谁?那些兵甲器锐究竟从何而来?本官想用刑,偏偏遇到杨涟那个硬骨头。若拖下去,宁阳侯必然有喘息之机,全身而退。”
魏长卿